黑龙江 任杰
谈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审美能力
黑龙江 任杰
在美术教学中采用审美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与参与意识,是学好美术的必要条件。美术与“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美术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美的元素,教学生学会美术作品欣赏等一系列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学习热情,并在美术创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鼓励;美术;审美;教学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一直以来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只知埋头苦干,自己画得好与不好、制作得好与不好却一点也不知道,哪里画得不对自己也不能觉察出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美术能力的提高。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审美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审美就是对于美的欣赏。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生活美)和艺术作品(艺术美)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人在劳动中创造了美的客观对象,同时也创造了能欣赏美的主体(劳动者)。美的客观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关系,就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本来,现实生活像海一样广阔无垠,无所不包。生活中的美也是无限丰富、千姿百态的。从自然界的景色,人们的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到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进行的各种实践都包含美,都能引起人的美感。
从植物、花卉、动物、人类以及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们都会发现许多新奇而又极其美丽的形和色的存在。这种生活的美“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不仅能让学生开阔心灵,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美的元素,如我现在任教的素描课中,我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来画线条,如梳子、棉线铁丝、竹片等等,让他们感受到不是只有用笔才能画出美丽的线条,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能画出美妙的线条,同时我让他们感受屋内墙上自然形成的残痕、划痕、残斑所显现出来的自然的有趣味的图形;观察房屋造型,来往车辆、人群,一些物体内部的自然形态;欣赏动物身上花纹.让学生感知、领会生活中的一切,在心灵深处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情趣。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品同时欣赏身边一切的美,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古今中外留下来的好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是让学生学会欣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作品欣赏,展览作品欣赏等手段,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懂得欣赏美术作品,就必须学会欣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传统的欣赏教学侧重于作品的内容、主题、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的分析讲解,不谈作品的艺术语言、形式美感等表现形式对作品的作用,是个很大的误区,导致了很多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经常停留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上,对美术作品及其视觉现象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感兴趣的作品往往是一些带有一定情节且刻画十分逼真的作品。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才是正确的,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我觉得应该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应该分层次去欣赏学习,每一层次都表达一定的意义。
第一个层次为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它能引起主体的特定感受,形成美术作品中物质材料的意义;第二个层次为作品的形式构成,如美术作品中的点、线和色彩、形体之间的组织关系;第三个层次为作品中的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指作品中描写的对象,如“人”、“山”、“苹果”、“道路”等具体对象,“出游”、“战争”、“休息”、“劳动”等情节事件)和表现意义(即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情绪,如“愤怒”、“热烈”、“忧郁”、“狂欢”等);第四层次为作品的文化意义。从这四个层次来欣赏美术作品会让学生理解的比较深刻。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欣赏量和欣赏面,不仅要搜集、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赏,还要组织学生参观画展,为学生打开欣赏艺术宝库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东、西方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1]尹少淳.走进课堂——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3]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绘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高等教育出版社教研组.美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