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合作交流,发挥主体作用

2010-08-15 00:49王成勇
中学语文 2010年1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新课程主体

王成勇

引导合作交流,发挥主体作用

王成勇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赢得教学高效益,是新课程的着力点之一。首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其发挥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尊重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第三,诱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对稳定、持续、发展。第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析疑、解疑,让学生开动思维机器去寻找答案。

主体性 主体地位 参与意识 学习兴趣 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赢得教学高效益,是新课程的着力点之一。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部分,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的基础。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这一互动过程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快乐、幸福及对世界乐观地感受。教育学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快乐和幸福。”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促进其发挥创造力,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中,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享受教育环境中精神的宁静和祥和。

其次,充分尊重学生。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努力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只有形成这种朋友式的关系,学生才能敢于提问,才会说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努力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因而,教师要因地制宜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对稳定、持续、发展,为求知做好铺垫。

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也很容易消失。如何让学生把兴趣保持下去呢?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一个在课堂上屡遭失败的学生不可能喜欢上课、喜欢学习,更不用说能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时机,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变革课堂学习方式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载体。课堂教学活动化,就是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和谐主动发展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创设令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它以外显的学习活动形式为标志,而以内隐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核心是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现行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因此,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活动和实践,积极主动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自己的自主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因材施教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的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时,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生疑、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析疑、解疑,让学生开动思维机器去寻找答案。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如古人所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大小基本上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培养出主体性极强的人”。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作为站在新课程改革最前沿的教师,我们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学。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新课程主体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作用解析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