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红
在写作教学上,我们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由于高考作文占60分,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几乎所有的教师和考生都十分重视作文。另一方面,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写作中却又对作文不够重视,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至于写作的成效不大。
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具体的作文教学计划,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随心所欲。这样的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能力训练而激起学生写作的动力。这样高耗低效,导致了学生没有积极性,老师缺乏主动性。
为了便于批改、讲评,发现学生的问题,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从而使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实践中发现这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内容上紧跟高考题,高考考什么样的作文就练什么作文;形式上要求四平八稳;主题上要求“放之四海皆准”,以在高考中不失分为原则,不求新求异。这样每篇作文都成了单纯的应试之作,教师也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引下,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仅停留在抽象认识层面,无法提高实际写作能力。
一篇文章的产生,首先要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然后确立中心思想或题目,接下去构思、起草,修改定稿。而现在的作文训练,既不让学生去搜集材料,又不让学生修改,实际上只抓了“起草”这一环节,学生交给老师批改的,严格说来,仅仅是“草稿”。由于作文批改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教师仔细地批改每一篇作文,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很多教师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即使有评语,也多是笼统空泛、千篇一律。长此以往,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写作时也是应付了事。
大部分学生受高考的影响埋头于数、英、理、化的题海之中,阅读面狭窄,思维简单,写起文章来自然语言干巴,内容空洞。至于书写能力差,卷容马虎,一个原因是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没有耐心写好字;二是老师要求不严,指导不力。这种毛病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卷采取无纸化阅卷,很多卷面模糊不清,影响到考试成绩。
学校和教师要改变观念,拓开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社会实践时间。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只重分析,轻写作。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实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写,所以在教学时一定不能把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要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所以,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提供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作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命题开始就要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具体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思维,在阅读中思维。
每次学生作文完毕,教师就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再如抽组批改,将更快更有效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从上、中、下三个档次中选出三四篇在全班交流,由学生评论或师生共同评论,或分组交流评论,指出其优点、问题和修改的意见,然后再把作文交给学生分组集体批改。当然,作文批改的方式有很多种,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我们许多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可能常常发现学生作文要么千人一面,要么假大空。所以,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多方面进行积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激发,一方面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行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关注生活。
处处留心皆学问。作文总是与社会生活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关心社会,观察生活。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非常重视鼓励学生积极深入生活。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关注现实,多听听广播,多看看报纸,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
(3)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加强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说人一生书读得越多,知识容量也就越大,他的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也就越高。如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方法很多,比如我们可以每天利用课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介绍伟人、科学家、作家、诗人,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最喜欢的作品或作品片断等等,并尝试写心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让学生开阔眼界,熟悉各种文学文本、热点问题;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作家写作的方法;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才能信手拈来。
(4)在学习中日积月累。
基础知识及写作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可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来学习、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去接触、熟悉各种文学文体,了解各种信息,以增加积累,陶冶情操,培养习惯。所以,指导学生平时要养成多读书勤做笔记的习惯,把自己所读的文章的好词、好句,好的开头、结尾摘录下来,将报刊上的热点问题的经典评论收集起来,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语汇素材也就丰富起来,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5)练好书写基本功。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书写水平是很有必要的。写字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写好字,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刻苦顽强的品质,养成学生高雅乐观的情趣。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实行无纸化阅卷后,因为卷面原因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不能忽视。
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作,要想让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既要与时俱进,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也要扎扎实实创造、实践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只要我们师生一道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取得一个满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