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晓霞
“午间直播”教学活动反思
□ 郭晓霞
开放教育从试点转入常规后,加强网上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成为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春季推出的“午间直播”网上教学栏目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进一步做好“午间直播”教学活动,培育和保持学生网上学习热情,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午间直播”教学活动的实践进行反思。
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师生异地以及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使得网上教学难以实现实时的教学一体化,师生双方的“教”与“学”常常都是孤独的。作为电大的教师,我似乎习惯了网上教学时没有或少有听者而独自面对镜头的尴尬。我一直认为作为成人的学生,没有时间实时上网听课可能是网上教学效果欠佳的首要原因。然而,2008年春至2009春,我共做了三次“午间直播”,每次一个主题。看到有不断增多的学生牺牲午间休息来听课,特别是在第三次课上,有8位同学提前5分钟就登录了,久违的课程感受、油然而生的感动和责任促使我反思:学生是否真的没有上网学习需求?内容的精彩与实用可能是他们上网学习的主要原因,作为教师我需要努力追寻学生的需求,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午间直播”50分钟的时间里讲什么?如何讲?是我反复自问的一个问题。在分析医科类学生特点和“午间”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认为“午间直播”应有别于平时的“教学活动”,所讲内容应基于课程但不是教学辅导,应该让学生在午休的时间,带着轻松的心情听一个小专题,拓展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发展,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三次活动中分别设计了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药物不良反应”,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原因、报告体系等内容;第二个主题“骨质疏松与合理补钙”,介绍骨质疏松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以及如何补钙。这两个主题主要是基于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课程,深化和拓展知识。第三个主题“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联系”,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分类与传播途径、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与肝硬化的病理联系、接种乙肝疫苗的意义等内容,基于病理学和内科学课程,拓展专业知识。
三次活动上网学生从3人到17人,尽管人数并不多,但已使我感动和受到鼓舞。在反思中改进教学,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我认为在网上学习活动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药物不良反应”这个主题专业性很强,但并不明确,学生很难从题目中想到要讲的内容,即使是护理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理解也需要有相应的药物知识和用药经验,而没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医学术语,就更不会去关注了。这个题目虽然很重要,但对学生来说不太合适,主题选择不当的原因在于我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分析不够。“骨质疏松与合理补钙”是在第一次反思的基础上确定的,在设计时有意扩大了受众范围,考虑到了非专业背景学生的需求。这个题目与大家的生活关系密切,看到主题就会对内容感兴趣。而第三个主题“病毒性肝炎”更是大家熟知的疾病,生活中可触可见。主题的改进可能是学生来参加学习的重要原因。
第一个主题“药物不良反应”,我侧重的是护理、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生原因、报告体系等内容,注重专业性、理论性和知识的深度。然而由于学生药物知识和临床用药的经验不足,听起来较枯燥,难以与老师产生共鸣。第二个主题“骨质疏松与合理补钙”,不仅介绍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同时结合骨的结构与成长,将骨质疏松的原因、预防以及合理补钙的融在其中,即使是非专业背景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兴趣并可以理解讲授的内容。而“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联系”重点讲解肝炎病毒进入体内如何引起肝脏的损害、肝炎是如何传播的,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发展与关系,肝硬化后为什么会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体检中“奥抗”(“大三阳”与“小三阳”)的临床意义,接种乙肝疫苗预防肝癌的意义、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展状况与预防工作等。这些内容与健康密切相关,不仅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即使是没有专业背景的学生,也需要了解。一位学生发帖告诉我:“老师讲得好细,让我很有收获”。内容的拓展与通识,可能是学生上网学习的又一个原因。
作为专题讲座,既要与课程有关,又要查阅资料,了解相关问题的进展,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发展与前沿,拓展学生的视野。三个主题中“药物不良反应”本身就是热点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超过20万。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骨质疏松”是严重影响健康的常见病,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其发生的原因与机制是什么?如何合理补钙预防骨质疏松?我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而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肝,最严重的后果是肝癌,在这一讲中我讲了十几年来我国在乙肝防治方面的进展。作为专题讲座,主题和内容的选定很重要,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内容的设计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深入浅出,讲的太深、太专会使内容游离于学生的背景之外,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午间直播”正在受到学生的关注,上网听课的学生不断增多,我们应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上网学习的热情,使这个栏目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园地和师生互动的窗口。
各个专业的学生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各异,教师应仔细了解并认真分析学生的需求,既关注共性问题又注意个性需求,为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发展技能、开阔视野、提升素质的教学内容,培育学生上网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上网学习的热情。
成人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动主题应明确,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学有所获。对于所讲内容,应注意筛选与整合,做到通俗易懂,避免单纯讲枯燥的理论,同时要挖掘学生的工作经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由于“午间直播”每个学院每周只有一次,应区别于随时可做的“网上教学活动”,利用学生午休的时间,基于课程以专题讲授为主,但不是课程辅导和串讲,应为学生提供拓展知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轻松学习,享受学习。既要考虑学科背景,也要让没有专业背景的学生感兴趣。
随着开放教育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对教学的承载力提出了挑战。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凝聚系统的力量,促进学生上网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做好“午间直播”的设计和教学,吸引更多的学生上网学习,通过“午间直播”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专业的教学活动和网上资源,形成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郭晓霞,副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医学院)
责任编辑 南 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