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季生 孔令军
远程教学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现实形态与精神重构*
□ 田季生 孔令军
“开放”与“共享”是广播电视大学必须秉持的核心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资源的区域共建共享是打造广播电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电大对教学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积极探索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可持续发展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性的从制度、资源和技术这三个发展的核心要素着手对区域共建共享进行精神重构。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区域共建共享;西部地区
“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是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也是开放教育最重要的内涵。开放教育不仅包含着面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近年来,广播电视大学致力于研究“两大命题”,即开放办学和教学现代化。随着中国社会变革及教育发展进程,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必然呈持续增长态势,关键在于开放大学有无能力适应、能否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中的需求。拥有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提供及时、便捷和有效的教育服务,教学资源共享是个重大课题。“开放”与“共享”,是广播电视大学必须秉持的核心教育理念,应成为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开放大学最重要的文化特征[1]。
远程教育理论界认为,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开放项目首倡使用的开放课件(Open Course Ware)发展而来,是指通过信息与通讯技术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的,基于非商业用途,可被自由免费查阅、参考或应用的各种教育类资源。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包括紧密联系的三个部分,即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资源获取障碍的消除和资源的创新应用。事实上,“开放”和“共享”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两个基本特性,开放共享、合作共赢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领域日益注重的实践热点,世界发达国家重视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的主要做法就是开发教育资源库与共享平台,这一点很值得远程开放教育结合区域实际借鉴应用,后文也将就此重点阐述。大型教育资源库主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级是国家级教育资源库,或称国家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国家级资源库提供各种与教育有关的资料,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找到所需要的教育信息,主要是实现各个分类教育资源库的链接,并提供大型数据库检索服务;第二级是分类教育资源库。分类教育资源库按教育领域可划分为不同的教育专业服务,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特殊儿童教育、职业教育等,一般由各个协会、学会主办,或者由各学术领域的机构组织开发;第三级是学校、公司、个人网站等提供的资源。
在我国,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实践。党中央国务院自1993年启动中国教育与科研网的建设工作以来,经过“985工程”、“211工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在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总投入已接近2000亿元,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断推进,初步建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库、政务信息资源库、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等,形成了一批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2]。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更是国家推进教育资源共享的重大战略举措,教育部决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时,就明确指出这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强调要“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要“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形式和运行机制”[3]。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浪潮中,国内一些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中间,广播电视大学走在了前列。
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办,本身就是在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尝试[4]。遑论电大早期的电视课程是面向全国开放的,电大现在的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与互联网传输的教学资源,经由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运作将这些教学资源提供给广大学习者,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发展初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致力于实施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工程建设项目和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建设与示范项目,构建了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多种功能的教学资源库,保障教学资源的高效传输,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和优化整合,建立了面向公众终身学习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着力推动国内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目前由中央电大倡导成立的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协作会初步形成了以片区为协作单位的区域合作的理念和模式,建立了六大片区。中南、西南、西北和东北等片区开展了积极的区域交流与合作,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区域共建共享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核心理念。在这一变革的进程中,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与教学资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一方面远程开放教育规模持续增长,而教学及资源建设的进度相对滞后,呈现出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在全国电大系统内,各省级电大自成一体的教学资源建设格局,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开发,加之区域差异又凸显出地域特色教学资源的现实短缺。教学资源低层次的重复建设与高品质的缺乏以及分布不均衡,已经成为制约电大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瓶颈之一。因此,从实际出发,以开放的胸怀和理念办开放教育,加强区域合作,打破教学资源封闭界限,积极探索区域间教学资源的互补与共享之实现路径,对于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提升教学品质、破解人才培养的资源需求瓶颈,是极其必要的。
推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教学资源建设质量与应用能力,是打造电大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5]。中央电大副校长严冰教授指出,教学资源作为广播电视大学核心竞争力应该达到“三个要求”:一是拥有相当丰富的,并且能够不断充实和更新的,适应社会教育需求和各类社会成员多样化、个别化终身学习需求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二是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提供使学生可以极为方便地得到教学资源,并有效地帮助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比较完善的支持服务;三是形成更加开放的,能够充分和有效地集成、整合、利用全社会、全系统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6]。构建教学资源共建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与形态,是提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综合能力和总体水平的关键,是打造电大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提供给学习者充分而又有质量保证的教学资源。目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面临的问题,既有总体数量不足的矛盾,也有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无论数量或质量,都与区域共建共享有分不开、割不断的关系。由于地理、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关系,同区域内的心理趋向与知识接受的模式有内在的本质关系链,如西北的地域特色不同于中南、西南、东北等片区,其知识受众的需求与接受模式也就差异于其他地域,对于远程教育学习者而言同样是如此。因此,加强区域内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既可以解决资源数量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并完全必然的由于区域间的共同合力而生产出超越单兵作战的高质量资源供给,这是提高资源容量及品质的现实选择之途径。如果说全国电大资源的版图是由六大区域组成,区域内的资源问题解决了,那么全国电大的资源问题也就解决了,否则就会出现资源工作的“短板效应”。因此,教学资源的区域共建与共享解决的不仅仅是区域资源建设问题,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促进全国电大系统的资源水平、教学品质与人才培养质量,这正是教学资源区域协作对于整个全国电大系统资源、教学直至内涵发展的战略意义所在。
在远程开放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中,我们既要保持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速度,更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把工作重点从以往比较注重发展的数量、规模和速度,转到质量、结构和效益上来,这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理清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思路,形成新的共识和合力,重点是在实践中逐步破解相关难题,提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总体水平,更加主动地适应开放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7]。如何破解难题?区域间的教学资源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就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充实数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关键与核心所在。
近年来,在中央电大和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的倡导与指导下,全国电大的六大片区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资源协作,实践是丰富多彩的,启示也是值得总结与反思的。在此,以西部地区电大(西南、西北片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为例,陈述与反思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实践。
2001年11月,四川电大与陕西电大共同发起的“西部电大教学资源建设论坛”在成都召开,12所西部电大参加,论坛上明确提出了“共同的目标、利益和选择”,把“共同的经济利益”引入合作主题,推动了西部电大资源共建由多年的“纸上谈兵”进入到“实战演练”。“论坛”后的一年多里,12所西部电大先后达成了双边或多边共建项目几十余种,西部电大教学资源共建区域合作由此拉开了帷幕,但当时关于对教学资源的共建认同与实践更多的是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
2004年10月,在重庆召开了“西部省级电大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会”,西部14所省级电大的代表签订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会后,西部14所电大开展了合作编写文字教材、交换多媒体课件、互访交流等活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强强联合和比较优势互补。从此,西部电大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了较为全面的区域合作,教学资源的区域合作进入了一个合作共建与共享同举的新阶段。
2008年7月,在西安召开了“西北、西南片区资源建设协作会”,西部15所电大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加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西北西南两片区协作等事宜进行了专题讨论,制定出符合西部电大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程序与合理机制。至此,西部电大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关注点不仅仅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实际协作,更多地将目光转向了共建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形成上。
2009年10月底在西安召开的“2009年度西部地区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西部特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的合作上,大家将合作聚焦于“西部区域特色”的理念的理解、行动的设计和成果的分享上。对“西部区域特色”的关注必将进一步将西部区域合作向纵深推进,对推进全国电大各片区探索与形成区域特色合作将会有所帮助与启示。
在相互支持和有效沟通交流的背景下,西部电大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果,近年来一批精品教学资源交流推广使用,收到了较好的办学效果。区域内的交流与共享,使得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在表现形式上人性化程度不断增强,在技术实现形式上的方便快捷逐步成为现实,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服务,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四川、陕西电大共建共享实效为例: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在共建与共享的背景框架下,共建成文字主辅教材41门,CAI课件59门,录音、录像类教材22门,直播课堂60门,IP课件174门,网络课程17门。其中,与西部其他电大共建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6门文字教材,交流了《弹性力学》、《专题写作》、《比较文学概论》等部分省开课程多种媒体教学资源152门次。其中,“中国美术简史”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等1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巴蜀历史与文化”等4门课程被评为“全国电大精品课程”。在中央电大主办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中,四川电大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佳作奖13项[8]。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在共建共享的背景下,借鉴、创新,积极参与交换、交流与共建活动。除新开课程外,课程两种稳定教学资源的配备率实现100%,三种以上稳定教学资源的配备也达到了80%。学校在教学平台上提供了50余门次自建和90余门次交换共享的IP视频资源供学生浏览使用。精品教学资源建设有10名教师获中央电大教学创新奖,4名教师获全国电大“ODE网上教学奖”,1门课程获全国电大首届“优质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全国电大“精品课程”,9门课程的导学视频教学资源被中央电大征集后提供给全国电大使用,6部课件荣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10部课件先后获得中央电大课件大赛二等、三等和佳作奖,12部课件获得陕西省教育厅课件大赛二等、三等和优秀奖,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获奖课件和部分重点课件全部与新疆电大、四川电大、重庆电大等西部省区电大进行了交流与共享。
西部其他省级电大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共建共享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重庆电大积极消化吸收了其他电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共享教学资源,《巴渝文化概论》课程被评为重庆市普通高校(本科)精品课程;甘肃电大采取购买或交换的方式,及时引进包括CAI课件、网络课件、IP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100余件,及时解决了部分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内蒙电大和新疆电大突出特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双语教学资源,《民族理论、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法》列入中央电大精品课程,《草原法与环境法》课程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成都电大、云南电大、贵州电大、宁夏电大、青海电大等西部电大也是广泛参与教学资源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中,并在此过程中优化了教育教学结构,提升了教育品质。
就西部地区电大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只能是阶段性的成果,还与目前开放教育不断增长的办学规模对教学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要求和需求有着很大的不适应。
西部地区电大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实践表明,以开放的理念办开放教育、共建共享已经得到大家认同,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但真正的区域共建共享仍然没有成为各电大教学资源建设的主流,区域合作的可持续性还需不断开拓和探索。
第一,共享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对于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目标,对开放大学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站在发展角度上来审视我们目前的工作,还有很多的准备不足,特别是打造开放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上,还需在认识上进一步深化。就目前来讲,对区域合作的认识较多的停留在“共建共享”一般层面上,对于达成共建共享的核心因素及其优化创新的认知还存在精神缺失。
第二,共建基础还比较薄弱。相对于共享来讲,区域电大对教学资源的共建实践开始比较早,但是用现实效果来考量,共建的基础依然是比较薄弱的。一是共建的参与度不高,有些电大对于共建依然存有排他态度,更习惯于自主开发资源;二是共建的实际数量与共享的需求相差较大。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区域合建的资源数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依然偏低;三是共建的合作机制还不完善。
第三,可供共享的优质资源还很少。教学资源共享的前提是拥有优质的教学资源,但现实中,称得上“优质”的教学资源仍然很少。没有一定数量的优质资源的供给,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往往就成了一种美好的“愿景”。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区域来讲,真正适合区域特点的优质教学资源是少之又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区域内共享更是难上加难。
第四,经费支持的缺口较大。对于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无论从资源开发来讲还是资源运行所依托的技术平台来讲,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目前西部电大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运作资金大多来自各电大的自筹,没有国家教育专项经费的拨款,也没有社会捐助,西部地区电大自身的经费支持有限,在推进和提升自身教学资源建设上还有薄弱点。从2008年开始,中央电大给予了西部地区电大较大的项目倾斜和经费支持,但依然是杯水车薪,更多的还需要西部地区电大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及发展自身后的可持续投入。
第五,共享资源平台尚存缺失。开放的技术和标准对于促进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发布、共享、应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9]。教学资源的共建需要一个统一的技术规范,资源的共享更是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和技术共享实现模式支撑。目前全国电大范围内有一个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中央电大是核心、各省级电大是节点,对全国电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资源库是二级资源库体系,即“国家级+校级”的资源库体系,其中间没有区域教学资源库,体现不出区域特征及需求。要真正实现西部区域内教学资源的共享,就必须有一个区域特色共享的平台,就必须构建“国家级+地区级+校级”的三级资源库体系。
经济学理论认为,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有三个,即制度、资源和技术。作为发展核心要素的“资源”不是本文所说的教育教学资源中的“资源”,而是指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管理等要素的合成即为资源。基于发展的共性与规律,制度、资源和技术这三个要素是决定和促进教学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创新教学资源的区域共建共享机制与形态,就必须对制度、资源和技术三个要素进行创新重构,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一切共建共享行为都必须在制度的框架内发生。科学完善的制度产生出行为的规范,统一的规则才能产生公平与效率。因此,教学资源的区域共建共享精神的重构,首要的就是共建共享制度与规则的建立与健全,以制度创新来达成教学资源区域共享文化。
深化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理念的认识,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播电视大学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并不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战略课题[10],积极推进教学资源的区域共建共享是打造广播电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开放大学一种应然和必然的大学文化精神。要实现共建与共享,一是要确立有关规则与制度,形成共建机制与模式,在此规则下才能强化区域内的共建行为,使之成为自觉的行动。二是建立共享的机制,平等合作,效益捆绑,有偿共享,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等问题[11],使共享真正成为电大最重要的文化特征,以此保证并促进共享的广度与深度。
区域内合作要从大局出发,树立大开放观念,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标准和条件,遵循共建共享的程序,加强沟通和协调。在科学、合理的制度规则下,积极探索跨校选课,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相互开放实验室、图书资源等,共同构建区域教学资源平台,保证共建共享行动的有效与高效,最终达到共建共享文化的生成与实际操作的相辅相成。
加大区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要素投入,立足特色,积极创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种内容的投入与合作,在动态化的区域合作中为合作体系与模式的建立与共享注入新的要素投入。基于地域共同文化,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各电大要站在信息化社会发展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坚定信心,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类资源要素,加快覆盖西部城乡居民的区域教育资源库的构建,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实现有限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探索一条“有限投入,广泛参与,平等共享,充分受益”的符合西部特色的区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的优化路径,花大力气,努力构建区域教学资源库,使之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资本投入方面,积极探索资金、技术、知识等不同要素的参与和投入组合,各方面应从自身优势出发投入比较优势的资本要素参与。从资金投入来看,单纯依赖西部电大自身的实力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争取政府立项拨款,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给予西部电大教学资源经费的支持。同时,区域合作还可采取提供者和使用者成本分担的方式,建立起可操作的成本分担运行机制,作为今后确保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区域合作可持续发展经费问题的主要策略[12]。
从管理层面来讲,教学资源区域共建共享要实现标准化和市场化。标准化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也是政策、技术、教学和管理的基础。没有标准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将无从做起。因此应从共享的需求出发,尽快整合、建立和完善相应标准,构建完整的标准体系,提升教学资源参与社会市场教育资源的竞争能力。立足西部区域实际,建立资源可交换的平台和市场,形成资源建设投入与交换的市场机制,将资源的有偿共享与免费共享结合起来。
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在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区域性需求的无法满足,无法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区域内共享。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国家现代教育资源库的框架内积极构建基于网格技术的区域性教学资源库,形成“国家级+区域级+校级”的三级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这里就区域性教学资源库构建的目标和思路作一探讨。
(1)区域教学资源库构建的目标
以西部地区为例,西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库将依托于西部电大系统的卫星数据传输网、基于Internet的数据传输网和办学网络数进行建设,通过应用各类先进、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技术为西部地区各类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总体目标是:建成覆盖西部各省、市、县、乡镇,以及主要大中型企业的网络系统,保持与高校及其它教育机构联系的系统,运用自建、合建、交流、采买、租赁等方式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储量丰富与质量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西部电大系统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图书馆与虚拟实验系统,使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将时间与空间进行聚焦,为西部地区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域的各类学习者提供“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便捷学习环境和优质学习资源。
(2)区域教学资源库构建的思路
第一,设计理念。区域教学资源库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有效聚合、广泛共享、充分应用”。所谓“有效聚合”,是指将网上分散的教育资源通过资源库集成起来,产生巨大的综合效能,以满足用户的教学与学习需求;所谓“广泛共享”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和策略将网上分布的各种教学资源提供给众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共享和使用;所谓“充分应用”,是指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良好的、易操作的使用环境和开发手段,根据需求将多种教学资源的聚合效能充分发挥,提供个性化的资源使用、开发与信息决策支持服务。
第二,设计思路。区域教学资源库构建的目标是资源共享和分布协同,即对区域内数字化校园的教学资源统一规划、整合和共享,提升系统的规划、运行和管理机制。资源库技术上要达到多种类型的分布资源共享和协作,解决多个层次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技术,综合运用相关技术标准。资源库的接入节点应覆盖区域内的城乡,网络拓扑结构中的节点分为核心、汇聚与接入,每个节点形成一个资源池,池中集成各类教学资源,开放式地向区域西部城乡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授予服务。区域教学资源库的设计要立足于两点,一是基于区域教育教学的共同需求,侧重于区域特色教学资源的汇聚与供给,避免国家教育资源库无法体现、满足区域特色与需求的缺点;二是要将区域内校级教学资源库的优质教学资源接入后共享,解决校级教学资源库优质教学资源的不足和高成本运作。
第三,设计原则。区域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应当紧紧围绕其建设目标,提供规范全面、层次清晰、高度共享、灵活开放、应用方便的支撑环境以及丰富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内容。系统支持对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化服务,资源内容开发支持相关国家标准。系统构建支持分布式存储、管理与应用,参照网格计算的概念,构建分布式、异构型、跨平台的资源池节点群,各个接入节点的用户只使用资源而不用考虑资源的存储位置。系统支持内容与知识动态构建与维护,资源库应当建设成动态的、有生命力的知识有机体,让每一个网络教育的参与者成为信息、知识和教育资源的建设者。系统架构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提供二次开发与集成接口,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新的功能并可与其他系统集成。软件系统设计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伸缩性,使用户无需太多专门知识即可方便应用,并且系统稳定、可靠,保障与个人相关信息的安全存放。
[1][3][4]严冰.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办学与资源共享[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
[2]杨安等.以信息化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N].光明日报,2009-08-23.
[5][6][7][10]严冰.继续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R].长沙: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第三次理事会,2008.
[8]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加强教学资源内涵建设推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R].长沙: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第三次理事会,2008.
[9][12]宋官东等.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探索.2008开放教育会议资料汇编[C].大连: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2008:137-141.
[11]丁新.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22).
2009-10-25
田季生,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副理事长,高级经济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710068)。
孔令军,讲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710068)。
责任编辑 华 人
'Openness'and'sharing'are among the core values of open universities in China.Regional co-building and sharing of learning materials is an essential step towards forging the competitive edge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U)system in China,and it is also the very basis for improving ODE quality.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possible obstacles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building and sharing of learning materials in the OU's in Western China.The authors posit that an innovative co-building and sharing mechanism needs innovations in three factors,administrative system,resources and technology.First,a series of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principles are to be articulated and improved,hence to develop a sharing culture within the area;secondly,construction of a reg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 center is to be accelerated with more man power and money investe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re to be employed to develop a web-based reg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 center.
Regional Co-Building and Sharing of Learning Materials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ian Jisheng and Kong Lingju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educational resources;regional co-building and sharing;western regions
G115
B
1009—458x(2010)02—0047—06
*本文系2009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陕西省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构建的研究与实践”(09J10)和2009年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题“电大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教学资源的区域共建共享研究”(04092031) 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