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咪君(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中学)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介绍作者的生平,或是写作此文时的心境、处境,乃至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对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不无裨益。有时也可引入一些对该作品的评价,这些评价或是名家之言极其经典,或是各方争辩可给人多方启发,这样的背景资料势必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引导他们对作品的多元解读。
何时引入背景资料才恰当呢?前不久,有幸听了两堂“送教下乡”的示范课,其中一堂是《记承天寺夜游》,在朗读、译读、品读环节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苏轼内心应该有什么?学生说快乐、欣喜,教师不满意,此后教师在屏幕上投影了苏轼21岁高中进士、43岁遭遇“乌台诗案”、出狱后身居闲职、45岁时被贬黄州的资料。在品读中回答感受到苏轼快乐的学生,此时在背景资料引导下都说出了苏轼内心有愁、有忧、有悲,教师满意地点了点头,从而引入下一个环节,苏轼没有沉溺于失意之中,而是寻求解脱,可见他是旷达之人。
然而,教师的资料引入,似乎有“钓鱼”之嫌,学生觉得苏轼旷达并不是从文中感悟,而是教师“钓鱼”的结果。我认为充分肯定苏轼的快乐并非不可,因为文本中并不涉及悲凉,在肯定快乐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体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结合闲人的注释:“清闲的人”,此时再引入背景资料,是否更好?
第二堂课是《香菱学诗》,整堂课扣住香菱怎样学诗和为什么学诗两个重点,在分析第二个重点时,学生们找到了“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这一关键句。此时教师投影了香菱的“薄命”史,通过简单而清晰的语言展示了香菱的身世,此后该教师设计了颇具新意的填词题:“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个柬来,请你入社。’这时香菱想:( ),于是香菱( )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结合上下文及香菱身世,学生准确地揣摩了香菱此时的内心活动,懂得香菱学诗的原因,其实是一种精神寄托。此后当教师引入对《红楼梦》的评价:“《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女性的悲歌”时,不仅让学生能够理解,也使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化。这一堂课背景资料既适当又适量,也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和主题的把握。
从两堂课背景资料的引入时机角度来分析,背景资料的引入如果能有效及时并为课堂所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引入背景资料的有利时机,根据不同的教材,宜采用不同的方法。
回顾执教的篇目,有些文章因为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需要一开始就介绍背景。比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在课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阿尔萨斯人民不仅失去了土地也失去了自己的母语,有了这个背景资料的介绍,上这篇课文才不会觉得突兀。又比如上毛泽东的《新闻两则》之前,简要介绍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可以迅速把学生带回到革命年代,对了解文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些课文完全可以不引背景资料。比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本文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作者的高洁完全可以从文本中的景物描写及“痴”“独”等字眼中感悟得到。听过几次这篇文章的公开课,大多引入了作者张岱明代遗民的资料,然后再通过“崇祯五年”“金陵人”牵强地分析作者的故国之思,这个背景资料对体现他的高洁情怀并无补充作用。
又比如鲁迅的《风筝》,通过文本的解读我们能够体会到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本文的教学目标也旨在能够抓住这条情感主线即可。而有些教师大段地引入鲁迅创作《野草》时的心境以及当时社会人民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难度,教师再引入这些背景资料,不仅让学生觉得晦涩,也弱化了文章的主题。
有些课文需要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但宜一笔带过。比如《紫藤萝瀑布》中有这样一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如果不引背景,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转移重点,大谈文革。
更多的情况,应该是让背景资料缓慢渗透进教学过程,我们完全可以在吃透文本后,再用背景资料印证。记得本校有位教师上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一开始就介绍了作者胡适的好脾气以及他一生的成就,然后引入正题,重点分析了母亲对他的训导以及对他一生的影响。文章结尾就写到:“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课后大家就建议她把介绍胡适的幻灯片移到抓透文本之后,这时背景资料就起到了辅助补充作用。
又比如《皇帝的新装》,对社会背景的介绍也可缓一缓,等学生完全把握了人物性格后,可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看似荒谬的故事却让人感觉到真实?”这时再引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一定会让学生恍然大悟。
跟作品有关的评价或感悟,称之为补充资料,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宁波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徐赛儿老师上的 《孤独之旅堪称典范。要求学生在文本中寻找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活动之前,徐老师引入了作者曹文轩《前方》里的一句话:“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路连接着家与远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这句话很好地营造了一种被命运抛弃的孤立的氛围,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一堂课下来,当学生们明白杜小康的孤独之旅就是他的成长之旅时,徐老师又引入了曹文轩对“孤独”的评价:“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净。”两次资料的引入都选择了适当的时机一次是气氛的营造,一次是主题的深化,而且所引资料与文本水乳交融,这样的资料无疑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背景资料的适时引入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看好时机,把这些背景资料适时地引给学生。充分做好有效的预设,把这些东西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中引怎样的背景资料,何时引入,无不体现着教师的智慧,用心钻研,一定能让背景资料为你的课堂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