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燕
(甘肃省白银市育才学校)
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魏云燕
(甘肃省白银市育才学校)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已向素质教育转型,而素质教育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世纪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特点就是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综合思维与空间思维。笔者介绍了创新思维的意义;介绍了创新思维的条件;指出了初中独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
地理教学 创新思维 学生
创新思维是指崭新内容思维形式的总和,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并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法。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求异性、综合性、灵活性、图像性。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所在。
创新思维指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在于:
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教育,可培养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求教师营造自主课堂,实施民主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具有双重力量:培养创造精神与压抑创造精神。只有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亲自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创新思维。
首先,认清概念。创新不是发明家的专利。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根据知识形成的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做法,本身就是创新。创新存在于日常教学中;其次,坚持民主教学。教师贴近并尊重学生,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给学生留“创新区”。教学中设计“空白”,启发学生发现、创新,让学生有时间余空间去思考创新。
地理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设置问题的情境,“引疑释难”,引进现代先进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乐其学”。
近年来,问题情景设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逐步推广。地理问题情景指在思维上学生与地理问题相互作用的特殊类型,是当学生解决要求发现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技能的地理问题时产生的心理状态。设置地理问题情景的途径: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进而产生问题情景。设置问题情景的方法主要包括:(1)借助直观方法,设置问题情景;(2)利用对问题的不同观点,设置问题情景;(3)利用地理现象的特殊性,设置问题情景;(4)抓住学生典型错误,设置问题情景;(5)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设置问题情景。
(1)从事物对立面思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反方向考虑问题,开阔学生思维视角,改善学生思维方法,进行发散性思维;(2)寻找事物普遍联系。教师可通过找某事物同其他事物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方向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地理教学中,讲欧洲西部的气候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后,教师根据欧洲西部的地图,设置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地形图分析该地区气候形成原因是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积极思索,发现从经纬度位置看,欧洲西部属于温带,从海陆位置看,面对大西洋,受海洋影响。这样从地形图中心点出发,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风带、洋流等方向进行发散思考,把对气候形成原因联系起来,拓宽了学生看问题视角,发展发散性思维;(3)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1)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拓宽课本内容。在讲授大气环流原理时,可假设地球不自转,太阳总直射赤道,地表均匀,然后推出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否定原来假设,推出地表三圈环流理论;(2)通过课本思考和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逆向思维。
综合思维是多思维方式的综合。创造性活动是探索性活动,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包含许多曲折因素,势必造成多种思维方式参与。分析与综合是矛盾统一体。分析是把对象分解成各部分;综合是把各部分联接成整体。分析是综合的前提与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提高与结果。创新思维广泛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学习地理不仅应将整体分为部分,分析部分特征,还应把分析结果联系起来,对地理事物特征形成完整认识,这就是综合。主要方法包括:(1)分析综合,由因导果、由果溯因;(2)由浅入深,课堂提问,层层深入。
空间思维是通过具体形象、表象思考,表达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活动。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包括: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空间差异与空间联系、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等的分析、判断、概括及评价能力。空间思维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1)对学生加强读图、填图训练,强化思维的图像性;(2)启发学生立体思维。
[1]余腊英.开放式中学地理教学研究 [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刘家会.让地理教学走向开放[J].当代教育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