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玮
语文课应该是情感课,这就要求老师要能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境界中,充当学生和教材的桥梁,触动学生的感情,实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意义。
学习《背影》这篇课文里关于父亲的背影一节时,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作者对父亲的生动的描写来感悟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爱。如:这里连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如此艰难地去买橘,这就感人至深。
在同学们讨论得正热烈的时候,一位学生站起来说:“父母为子女买橘子,这是很平常的事,有什么值得感动呢?”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大大出人意料,全班为之瞠目,同学们都盯着我,看我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我想,此时绝对不能去批评这位同学,不能打击他的积极心,他的想法很合理。于是,我就说:“你说得对,老师发现文章中有好些句子也表现出当时儿子并不是很懂父爱,并不珍惜父爱。”我的赞同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于是同学们兴奋地找出了好几处细节描写,如“我心理暗笑他的迂”、“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等。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其实朱自清的父亲从小出外闯荡,与许多人打过交道,他洞察世事,也成就过一番大事业,做过盐务官,曾是烟酒公卖局长,那么连“我”这个从未出过校门的人都懂的事情,难道父亲会不懂吗?父亲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我的这番质疑、点拨,让学生的情感再起波澜,而他们在经过讨论后也更深地体会了这份父爱。这时,我顺利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作为中学生,他们在阅读中不可能一下子就切中要害,也不可能自始至终随着作者的感情脉搏一起跳动,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情景之中。我们在学习一篇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时,要引导学生由人及我地比较联想,从而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影响。
我让小组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泪来,那这次为什么如此感动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了: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一如既往地爱护着儿子。这时父亲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流下泪来。
最后,我问学生:朱自清先生为什么截取“背影”为情感的切入点呢?如果表现父爱,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学生踊跃发言:“背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和凝聚点,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集在这一点上。
学生总结,表现父爱还可从以下角度入手:如湿透的后背、粗糙的大手、严厉的眼神等。然后,我还让学生当堂写一写,写完后交流父亲给你的最深印象。我记得一位学生写了这样的一个细节:“每天早上,父亲总是比我先下楼,帮我把自行车从楼道里推出来,为的就是不让我在这些小事上浪费时间,而且每天如此,从不间断。当我每天吃完早饭下楼时,总看见父亲弯着腰在楼道里为我拿出被挤在角落里的自行车,那一瞬间,我心中涌动着一股想要拥抱父亲的冲动。”我让这位学生自己读他的作文,他读得非常动情,同学们也听得十分认真。相信他们通过这堂课,对父亲的情感一定是又加深了一层。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大多对子女关心过度、呵护过度,使得子女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不易。学了朱自清的《背影》,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和父母之间的深情,我请同学们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了一篇文章。这里摘录学生写作中的若干片段:
“寒冷的冬天,妈妈为了不打扰我,让我早上多睡一会,晾衣服时光着脚在地板上走(因为晾衣服时必须经过我的房间)。”
“冬天我做作业时,母亲总会为我倒上一杯热水。有一天,我发现母亲的手通红通红,就不解地问母亲,母亲微笑着轻轻地说:‘手太冷,热水泼到手上没知觉了。’刹那间,我只觉得鼻子一酸,忍不住紧紧抱住母亲……”
“那次竞选失败了,回家后那种沮丧的心情,真的是难以启齿。我哭了,哭得让人束手无策,是那样的委屈和可怜。我不明白为什么几个星期的苦练抵不上人家几晚上的练习。你径直走到我身边,留下一杯白开水,淡淡地说了一句:‘先平复下心情吧。’如此悲伤的我,那样平静的你。直到那个晚上,无意中翻到你的日记,上面写道:‘不哭,你的努力我一点一滴都看在心里,你永远是我最大的骄傲。’原来,那杯水,不仅仅只是稳定一下情绪。就是那一杯水,盛满了亲情,盛满了幸福……我终于明白,水背后,你给予我的深深的爱。”
……
还有很多学生在文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歉意:为以前对父母的蛮横无理而愧疚;为以前对父母的冷漠无情而痛心;为以前对父母的不解抱怨而难过……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和话题作文的写作,我发现:这次学习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回归,重新认识了父母的价值,也加深了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从这次教学经历中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境界中,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因为不入其境就不可能产生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的情怀。教师要在教学中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真正做到用心与学生沟通。
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观察,用教师的智慧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作为老师,只要记住: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心与心的距离就不会遥远,而当学生理解了你、信任了你、尊重了你,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一定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