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刘丹
护理技能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探讨
黑龙江 刘丹
按照颁发新计划、新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护理技术的课程特点,密切结合临床需求,分析护理技能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存在的差距,认为只有根据实际,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提高教学的社会价值,达到“必需、够用”的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
护理;教学;岗位需求
随着生物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岗位需求”型护生已成为护理教育者的共识。但在很多高校,存在护理技能教学内容与临床岗位需求相“脱节”的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进入临床后,感觉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用,或者是有些内容老师讲的与临床上操作的不同,老师认为的“重点”临床上已经被淘汰或者很少用了,相反在学校没讲的内容,在临床实践中还很重要。另外,由于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的问题,临床上有的仪器在学校里从来没有提到和接触过。这样学生进入临床后,环境陌生,操作也陌生,严重影响学生的实践学习。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如果不改进,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教有所用”,达不到“必需、够用”的现代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护理技能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中专生生源主要是刚从应试教育环境中过来的十五六岁初中毕业生,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缺乏人文社会知识,学习兴趣较差,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欠佳,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心理发育不成熟,意志力薄弱,思维方式单一,没有社会经历,沟通能力差,交流方式单调局限。随着高中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整体素质进一步下降,加之社会不良因素的冲击,造成他们对护理专业的了解、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及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如何将这部分护生培养成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工作提出了系统化整体护理要求,新的医疗体制和全民法制观念也对护士提出更高、更严、更全的要求。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临床疾病护理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综合护理,从被动的、局部的护理转向主动的、全面的整体护理,合理的内涵和职能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这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有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生能否胜任将来的护理工作,能否适应社会需要,与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息息相关。
整体护理程序模式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等方面讲述护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仅靠课堂上的讲解、实验课中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机械模仿远远达不到临床护理工作要求。也就是说目前学校的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异。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护理教育滞后于临床,使护生由学校进入临床后无所适从。如:临床上像静脉留置针的用法、呼吸机的使用、血糖仪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等操作在二甲级以上医院已经普遍应用,但在护理技能教学中,有些仅作一般了解,学生自学,有些在课堂教学中根本就没有提过;床上洗浴、床上洗头、氧气筒吸氧法等操作在技能教学中都视为必讲的内容,临床上,大部分医院都已经淘汰了;而穿隔离衣、床上擦浴、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三腔二囊管的使用等操作在技能教学中,作为授课重点,详细讲解,并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训练。但进入临床后,这些操作几乎不用了。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选取临床病例,让学生分组抽取“角色”,由“护士”按照程序要求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优化护理学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必需为原则、够用为度,突出岗位需求能力的培养,重新制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完善学生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开发学生智力,以达到培养“必需、够用”的现化代人才目标。对目前医院常用的操作,如输液泵、静脉留置针、呼吸机及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碘过敏实验等等,可以通过申请学校购买配套的教学设备,建立模拟病房、模拟病人,学生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老师通过进修学习、专业培训,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制定配套的实验指导,在模拟病房中进行授课、讲解;制定严格的技能考核制度,采取“人人过关制”。实践证明,压力可变成动力,经过刻苦训练,所有学生的操作技能大有提高。对目前医院不常用的、甚至有些操作在市级以上医院被淘汰的,如床上洗浴、床上洗头、穿隔离衣等,教学中不作为“重点”讲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有不懂,老师采取“答疑”的方式进行解决,尽可能的让课堂时间表发挥其真正价值。
上课前,老师先要评估学生的情况,根据每节课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编写教案。教师在操作示教课前先自行做一遍以上,以防操作生疏而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的知识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也不同,加上学生对刚学的操作还不熟练,如果仅靠课堂上的45分钟,学生是没有办法练好操作的。因此,要求学生课外多练习、多实践,实验室要课外开放,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练习,教师耐心做好辅导工作,因材施教。
培养技术型人才,并不是表示学生是只会机械操作而不懂得动脑、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因为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在进步,护理操作技术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也要不断改善和革新。而且,不同的护理对象其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等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护士在从事护理操作时不但技术要熟练,还要讲究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现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临床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操作技能是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动手实践的能力,也是深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变的最好途径。不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理论就无法用于实践,在未来的竞争中就不可能获得主动权。我们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尽量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熟练掌握技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自身发展的空间。
【1】熊蕊,李玉荣.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卫生职业教育,2005.18.
(作者单位:鹤岗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