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于林林 王福霞
利用网络文化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山东 于林林 王福霞
文章在网络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已经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利用网络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十分必要,要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范畴,为和谐校园营造气氛。
网络文化;和谐校园;校园文化
当前大学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对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校园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正以神奇的力量加速改变着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电子平台。信息传播的透明与快捷,有利于教育者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网络的互动性决定了网络文化是一种善于消除隔阂、建立轻松话语氛围的平等文化。建立在匿名交流和随意互通基础上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打破了旧有的“金字塔”式的纵向人际结构,取而代之的是趋于扁平化的横向交往关系。民主、宽松、平和的氛围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主人翁意识,为消除校园内的各种隐性矛盾提供思想基础。校园网络构建了一个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的虚拟世界,也为大学生广泛接触与互助、角色扮演与体验、互相影响与自我教育提供了可能,这都将对解决现阶段校园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积极的作用。
网络交互机制激活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但是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内容的广泛性、环境的开放性、角色的虚拟性、语言的异化性、规范的脆弱性,价值判断标准的多重性,对校园价值观念的统合造成了冲击。尤其是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观念的存在和传播,势必对和谐校园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多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以保持统一,以至于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又会使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而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可能消失,由此而来造成的道德评价失范,最终会导致青年大学生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在大学校园中,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威胁最大的要数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欺诈和文化欺诈,它使青年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尖锐对立,使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裂变和畸形。网络对校园主体文化的威胁,是对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严峻挑战,如果不及时地对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管理,不积极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规范和管理,就势必会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使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机会减少,人与机器的接触却日益频繁,网络实际上成为人与人交往的障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到自身价值实现的极大化和他人对自己的终级关怀。而现实世界中的大学校园生活充满着矛盾,当大学生在网上获得的快乐比现实多时,自然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交往之中。而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只会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找慰藉。
构建和谐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信息高度发展的新世纪,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非常大的相关效应。要搞好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首先要利用好网络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好网络文化建设的走向。在建设校园主体网站、网站群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同时,也要注意校园网络内容服务的定位。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又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高校和谐网络文化建设应通过提高教育者的自觉意识和参与者的自主意识,渗透到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利用一切网络传播过程进行价值观的同步传播。
要提高网络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要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并体现在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网络文化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和作用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加凸显。要把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构建具有社会主义鲜明特色的网络系统和网络文化,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校园网络文化中的主体作用,就要利用培养起的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让大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参与配合,另一方面高校的管理者与教育者也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组织、鼓励与支持。高校的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在信息大潮中起到“引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利用正确有益的信息。并且能够在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上进行动态教育,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交流,解答学生难题,给他们以好的建议,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时性和服务性作用。
要按照校园文化的总体要求对网络文化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过滤,控制和调整信息的传递和发布,制定相应的网络管理规定;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学校的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对校园网站的监管、宿舍上网的管理、学生外出上网的管理等等,都要在新的形势下做出新的导向和解决办法。无论是何种管理常规,都必须做到审时度势,注意其科学性、教育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在建立完善制度的同时,务必使学校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最后,要加强网络道德和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提升上网者的自我约束意识,增强其辨别、吸收和转化信息的能力。
建设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不仅仅是校园内的独立行为,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比如家长增强对子女行为心理的关心,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尽量删减不良信息,加强正面引导,有关部门和各界群众对上网场所加强监管,严防信息污染和网络沉迷等等。社会整体文明意识的提高,将会使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
我们必须意识到,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发展先进的网络文化,让网络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渠道,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新阵地,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大学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一种健全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能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1]赵晓芳.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析[J].求实,2006,(2).
[2]丁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江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3]春宜.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5,(9).
[4]张勤.论网络文化的正负面效应[J].理论学习,2006,(3).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