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陈亮
校企合作
——探索职校服装专业教学新模式
江苏 陈亮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几年来,我校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特别是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而订单式培养是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职教模式
进人21世纪以来,我国服装行业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缺乏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我国劳动力和原料成本低廉的优势正在逐渐削弱。这就需要我们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装专业教育应服务于服装产业。既要适应产业当前的需要,也要推进与引领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缘于明晰的办学思路:
学校高度重视以服装专业为主干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工作,思路清晰。服装专业组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课题为引领,确立“开门办学求发展,校企合作共育人”的办学理念,从而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理论水平,规范了学校的合作行为。学校还制定了校企合作相关意见和办法,并在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服装专业建设规划等学校文件里,把校企合作办学作为重要内容,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为校企合作构建了组织保障机制。
有完善的保障机制加上这些年常州地区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许多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保障、工作条件、工资待遇都都很不错。前几年许多学生愿意到广州等地去工作,现在学生在常州本地企业的工资月薪能达到1200元到2500元不等,所以更多的学生选择留在本地。
由于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每年都有服装企业找上门,服装专业96名毕业生已被相关企业“预订一空”,出现了不是企业选学生,而是学生不知道选哪家企业的良好局面。我们中职毕业生从不被看好到被企业“抢订”,缘于校企双方改变思路,加速“循环互动”。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赢发展”的原则,我们在探索校企合作机制的突破口,在服装行业企业需求与教育要求的结合点上寻找合作方向和内容,调动企业全程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构建了校企双赢的驱动机制和合作保障机制:
一是学校引入企业资金,与企业共建服装生产实训室、创设实训平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企业环境,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和准就业岗位训练,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是学校还加强与企业耦合度,让行业企业参与教学各环节的活动,开展教学合作。近年来服装专业与江苏利布瑞时装有限公司、常州奥芬服饰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有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是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顶岗实践。为了使专业教师能更好的和企业接触,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及企业文化和理念,我们每年都有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参与实践。教师到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参与企业的生产、掌握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是改变思维方式,了解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因为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职校学生到学校学到的理论和技术往往是“过时的”,所以学校的主要任务还是给学生打下一个职前的能力基础,再通过到企业实训和生产实习,做好专业教学与市场实践衔接工作。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四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设置的论证和专业开发拓展,共同参与课程改革,对设计、生产、营销、信息、展示等进行专业整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培养,共育高技能人才,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
双方合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由企业派出企业专家担任教学任务,从实质上改善了教师的结构;用工企业对经过专业改造培养出来的学生非常满意,甚至有时发生毕业生太少而几家企业“争抢”的现象。与利步瑞、奥芬等公司的合作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的稳定、持续和规模发展。加之中职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蓝领,就要求我们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传统的简单操作型向复合型、综合型人才转变,因此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除懂得基本的制图及缝制工艺以外,还需掌握面料学、美术学、设计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营销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掌握工业化生产流程管理知识及在工业化生产中相关关键岗位制版、质检等工种技术要领。
校企合作既不能政府强制,也不可能学校一厢情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的还是市场机制。在“面对面”校企合作“大订单”培养的职业教育模式中,专业开发是企业行为,其吸引、整合优质资源靠的就是市场机制;毕业生的就业关键是其素质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本身也是一种市场机制。要实现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整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这套标准既包括专业开发标准、专业课程体系标准、合作专业运行管理标准,还包括对加盟学校与加盟企业的管理标准。这样,整个校企合作的运行都在标准化的管理下进行,既保证了校企合作的有序运行,更保证了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品质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面对面”校企合作“大订单”培养的职业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一是学校赢。通过合作办学,学校节省了大量的专业开发时间与精力,获得了先进的专业培养方案,彻底改变了学校传统的闭门造车式的职业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指导思想,学校可以集中精力按照新的培养方案实施教育教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培养品质;通过合作办学可以促进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观念转变,推动学校的整体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优化学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等等。
二是企业赢。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相当于对学校实施了订单培养。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获得经过专业改造培养出来的高技术人才。这种订单培养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校企合作中常常出现的时间、专业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针对企业而言,这是一种管理成本最低、获取效益最大的途径。
最主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德育为首、就业为本”是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一般说来,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身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参与这种大订单培养,学生的就业得到了保障,就业的品质得到了提升。这种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就业与就业的品质问题,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