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实效性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10-08-15 00:47:42丁德馨杨月平杨仕教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学术会议矿业

丁德馨,杨月平,杨仕教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实效性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丁德馨,杨月平,杨仕教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

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矿山企业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存在着工、学冲突的问题。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提出采用模拟学术会议教学、准实地教学和远程学导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矿业工程;工程硕士;教学模式

1997年,我国通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设置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一、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

1.进校不离岗

这是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不固定,工、学之间存在矛盾,给传统的在校集中授课教学模式带来了困难。

2.知识背景差异较大

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来源于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专业和工程背景,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可接受的基础知识相差较多。比如,他们一般都具有识图、绘图、用图等基本能力,具备矿山建设、矿床开采、矿石选冶及其他相关的矿业知识,具备设计开拓、采准、回采、通风、运输和提升等工艺过程的技能。但他们可能来自于一般金属矿山,也可能来自辐射问题突出的铀矿山,还有可能是科研、设计院等单位;他们原来所学专业可能是采矿工程,也可能是地质、测量、安全工程,甚至还有些是管理类专业。这些差异使得传统的以班为单元的批量教学模式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3.急需更新知识

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迫切需要更新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更加先进的专业技术和方法;同时,面对国际化的矿业市场,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需要对一些国际通用的合同文本、法律法规等有所了解。这也是他们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目的之一。

二、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设计与知识需求存在差距

很多学校培养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未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仍采用与矿业工程工学硕士相类似的培养方法,照搬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及培养模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种方法注重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侧重于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了解和掌握,适合矿业工程工学硕士的培养。但教学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忽视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知识背景的差异,缺乏针对性;学生认为,老师讲授的不是他们渴求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是纯理论的东西,因而,感觉到所学知识“无用”。

2.培养质量与时间安排存在冲突

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各自的培养目标。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制订了保证培养质量的措施,如保证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安排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授课等。但授课以讲授为主且时间过分集中,导致工程硕士研究生没有时间去消化、吸收所学的新知识,很难达到教学和培养的预期目标;加之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没有统考要求,所以部分教师降低课程学习的要求。虽然最终都通过了课程考核,但考核已流于形式,真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者甚少,实际所需知识及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在校集中学习,对于大多数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说也很难做到,由于他们中大多数担负企业主要技术工作,不能抽出长时间到校学习,为确保企业利益,只能舍去学习时间,这也严重影响了培养质量。

3.班级培养与个性要求存在矛盾

限于条件,很多高校都采用编班的形式进行授课。这种培养模式,适用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于工程硕士研究生,由于其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要求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柔性培养,而目前各高校缺乏柔性培养的能力。

因此,必须改变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适合他们的新的教学模式。

三、工程硕士实效性教学模式

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实效性教学模式是能让他们获得知识、技能、组织、协作、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多年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模拟学术会议的教学模式

模拟学术会议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模拟学术会议情境,对研究领域及生产中涉及的知识及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研讨,以达到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技能的目的。通过模拟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及其彼此间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在讨论交流中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视野,从而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工程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法能吸引工程硕士研究生全力投入,对促进学习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弊端,我们尝试采用过的模拟学术会议教学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举办系列学术讲座。我们不定期地聘请中国工程院、中国原子能院、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日本新泻大学等学术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人员来校开设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让工程硕士研究生有机会了解矿业工程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也让他们有机会向专家、学者当面请教相关的工程问题和技术难点。例如,面对金融风暴对矿业工程领域的强烈冲击,谈到矿山企业的前景,许多工程硕士研究生较为茫然。为此,我们专门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做了“金属矿山的未来”的专题讲座,在讨论环节,研究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积极讨论矿山企业如何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对于这种形式的教学,研究生们反映良好,认为这种方式让他们学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

(2)开设学术前沿课程,课程结束时并组织一次小型学术会议。我们开设了“溶浸采铀”、“微生物浸矿技术”、“现代铀矿床开采科学技术”等反映铀矿开采领域前沿理论与技术的课程。这些课程由相关领域的教授和研究人员讲授,主要介绍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使学生能够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开阔视野,明确方向。课程结束时,每个工程硕士研究生都需带着结业论文参加小型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供参会者讨论。这种方式既让工程硕士研究生了解、消化、吸收了新知识,又能让学术会议上人人有谈论的话题,还避免了纯讨论式教学可能遇到的研究生无谈论话题的尴尬局面。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研究生的普遍欢迎。

2.准实地教学模式

考虑到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我们提出采用校企合作的准实地教学模式。这种准实地教学既非纯校内的课堂教学,也非纯企业的实地教学,是校内课堂教学与实地教学的有机结合。这种教学的实施过程如下:首先,与生源相对集中的企业进行协商,安排研究生短时间的校内集中上课(尽量安排在学期之初,学生报到注册后上课),完成部分课程和实验教学任务;然后,在企业设立教学点,由企业提供教学场所与设施,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亲临企业教学点进行授课,完成相应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其他课程的教学;最后,学校组织专家到企业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中期筛选和答辩等工作。

准实地教学法在授课时间和地点上,充分考虑了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不离岗”的特点,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受企业和学生的欢迎。我校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来源于核工业铀矿山和研究院所,集中在广东韶关、江西赣州和湖南等地,地域相对集中。以往我们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将他们集中在校学习,但是这种方式遇到了困难:研究生往往上课不到一周就因工作需要回工作单位。研究生们反映,这种方式让他们学习工作两难顾,并且短时间灌输的大量知识难以消化吸收,学习的收效离他们的期望甚远;教师也反映,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课程刚进入正题,学生们就都请假回单位了。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采用灵活的准实地教学,与生源集中地的企业进行协商,安排研究生们在企业停产期或生产休闲期短期脱产到校集中学习,完成部分课程和实验教学任务,剩下的课程由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企业教学点授课,学生们修满学分后,由学校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开题、中期筛选、预答辩和答辩等工作。

这种方式受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和企业的广泛赞誉,让他们学习工作两不误。特别是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及完成过程中,企业参与进来,更有利于培养满足企业急需的人才。同时教师与企业通过直接交流,使教师的知识及科研能力和企业的试验条件实现了互补。教师们应用自己深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及相关的科研成果,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解决的一些技术和工艺方面的难题,真正做到了产学研相结合,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3.远程学导式教学模式

这是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和学导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以计算机网络以及卫星数字通讯技术为支撑,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1]。学导式教学是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并得到教师相应指导的教学模式[2]。其优点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因势利导,“教”为“学”服务。学、导有机结合,教学相长,学在导前,是学导式教学的本质含义。远程学导式教学模式,综合了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让研究生自主学习,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与自己需要的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教师相沟通,或与学员之间进行内容的探讨、释疑;在学完一门课程后,研究生可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作业和要求进行练习和考核。这一模式既很好地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时间不固定的突出问题,又通过教师定期的“导”,促进了知识的更新和融会贯通,满足了自身的需求,达到了教学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校要有条件提供远程教学的技术和能力,对授课教师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均提出了一定要求。真正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随着计算机知识及网络知识的普及,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日臻完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将更加受到培养单位和企业的青睐,也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四、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通过对目前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及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设计与知识需求的差距、培养质量与时间安排的冲突和班级培养与个性要求的矛盾等问题。我们认为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课程组织形式,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而在将模拟学术会议教学、准实地教学和远程学导式教学引入到课程教学的初步实践中,我们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Discussion on Effect of Teaching M ode for Engineering M aster in M ineral Field

DING De-xin, YANG Yue-ping, YANG Shi-jiao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Most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Master are from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positions in m ines, so there is alway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study and work for them. Based on these features, we proposed to use the teaching modes of simulating symposium, semi-university and sem i-f i eld and long-distance self-study and teacher-i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results of teaching.

m inera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Master; teaching mode

G 643

A

1006-9372 (2010)03-0032-04

2010-04-12;

2010-07-28。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与改革研究课题“具有铀特色的矿业工程学科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条件建设”(05B23);南华大学重点培育课题“核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2009PP023)资助。

丁德馨,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华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岩体力学、土力学和铀矿冶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V 1.0版[S].2002.

[2] 刘学浩.浅谈学导式教学法[J].成人教育,1983,(1):25-28.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学术会议矿业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山东化工(2019年19期)2019-10-23 09:18:40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学术会议通讯
广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9:26
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简析
成人教育(2013年5期)2013-12-04 18:01:07
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通知
喜报:我校新增水利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