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岚华
(中共阿勒泰地委党校 新疆 阿勒泰市 836500)
加快阿勒泰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朱岚华
(中共阿勒泰地委党校 新疆 阿勒泰市 83650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既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也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实现全面小康成为必然的选择。
劳动力转移 成绩 问题 对策
阿勒泰市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难点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只有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制约。农民自身存在的陈旧落后的保守思想使农民不敢不愿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安于现状,老守田园,富不了也饿不着;眼光短浅,不思致富,大钱挣不来,小钱还看不上眼;穷困懒散,自暴自弃,怕吃苦,穷惯了,侍弄几亩薄地也是稀里糊涂,即使有时间也不出去打工挣钱。
二是劳动力本身素质的制约。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程度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素质较过去虽有所提高,但从总体素质来看,农村劳动力素质仍然较低,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与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型转变的要求不相适应,心理素质差、文化层次低、基本技能缺乏等弊端,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三是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制约。偏远地方的牧民由于不懂汉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流,再加上很多牧民不适应外地的生活习惯,无法坚持外出务工。
四是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农村劳动力转移自发的多,有组织的少,政府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基本处于无序流动状态,外出务工人员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由于缺乏宏观调节手段,劳动力输出后的情况无法了解,利益无法保护,发生劳资纠纷或工伤事故等也无人过问。
五是政府投入不足,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信息服务滞后。受经费投入、人员配备等因素的制约,已经建立起来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形式上存在,但作用不大,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
(一)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当前市委、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乡(镇)场采取由主要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定了《阿勒泰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将劳务输出、培训的各项指标逐级分解,纳入年终考核内容,明确责任,实行专人负责。全面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和转移输出等台帐,为有组织有计划输出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初步建立起组织机构、服务指导、政策保障、宣传表彰、培训等五大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连动,各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劳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逐步走上组织化、有序化的运作道路。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切实转变农牧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我市从调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出发,狠下工夫,加大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宣传,形成“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村、一村带全乡、一乡带全市”的良好局面。一是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制作专提片、开辟专栏等形式,向广大农牧民宣传外出务工的各项惠民政策,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二是干部进村宣传。积极组织市乡干部深入农牧区,教育引导农牧民打破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主动树立外出务工的意识。三是加大外出务工典型宣传。积极挖掘近年来在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典型人物、农村劳动力转移致富能手、经济人,现身说法进行广泛教育和动员,使农牧民群众更新了思想观念,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了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热情。
(三)狠抓培训,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本着就业依托培训的思路,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上,根据“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开展汽车驾驶员、计算机、烹饪、电焊、餐饮、旅游、刺绣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的措施和典型经验,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做好与培训机构沟通的同时,及时与用工单位进行联系,通过发布招工信息、培训机构保证培训质量、用工单位保障就业三方联合协议。分类培训和注重“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充分发挥综合培训机构优势,通过政府支持,采取培训与市场需求想结合,集中培训与就近就地培训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办法,认真做好培训工作,提高转移培训的质量。
(四)将异地转移与就近就地转移相结合。结合“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的整体思路。市委、政府把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了重新定位,提出了把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充分结合起来,以就近就地转移为重点的新的思路。并于年初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就地转移上来。充分利用本市资源优势,如矿业、旅游业、奶业、水利、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建筑业、采摘戈宝红麻以及国家、自治区在我市实施的城市和农村的各类项目工程来吸纳、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创收。长期转移主要是向奎屯棉纺织厂,铁路装卸公司,昌吉7555职业服装厂,石河子天盛集团纺织公司等企业进行转移。这项工作从2009年4月1日起,市劳转办积极与各项目主管单位(部门)一起与工程承包方进行对接落实。项目主管单位也在竟标单位中标以后与承包方签订劳动力用工补充协议书,大大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就地就业率。
(五)结合实际,重点突出。阿勒泰市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县级市,农业增收,农村稳定和发展始终是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搞好统筹协调,阿勒泰市结合实际,建立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把推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工作作为今后“三农”工作的突出口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思路。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政府组织推动向政府协调,建立激励机制,市场化运作转变;从市乡统一组织向劳务中介、经纪人转变;由立足当地就近转移向异地转移、全方位转移转变;由季节性转移向常年转移、举家转移转变;由体力型转移向加强培训提高转移技能方向转变等一系列经验做法。从而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创收工作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发展。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0.02.0016
F327
]A
]1674-6287(2010)02-0049-02
2009-12-19
朱岚华,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何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