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宁市委党校课题组
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人才资源的影响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课题组
南宁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把南宁市建设成为“三基地三中心”,意味着南宁市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对人才需求的重点行业是加工制造、物流、商贸、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才资源开发带来很多机遇,同时,人才资源需求与开发也面临巨大挑战。南宁市未来人才的需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相适应,与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相适应,与南宁市重点产业与行业的发展相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人才资源南宁市
培养和吸引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打造人才聚集优势和创新创业优势,既是南宁市加快区域性国际城市、广西“首善之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南宁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作为科学技术重要载体的人才资源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和吸引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打造人才聚集优势和创新创业优势,既是南宁市加快区域性国际城市、广西“首善之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南宁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新阶段,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上升的空间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速,这将为各类人才的发展提供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和良好的机遇。
南宁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十一五”前两年,南宁市GDP分别增长16.4%和17.2%,分别比全国、全区高5个、2.5个百分点。预计2009-2020年,南宁经济发展速度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在GDP年均增长12%,人口年均增长1.25%情况下,2020年人均GDP可达76 794元[1]。第一产业比重将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较快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升,与此相适应,人才布局必将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人才数量稳步增长;第二产业人才总量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总量与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协调,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断适应。人才逐步向重点行业、优势产业、重要区域流动,人才在行业、产业、区域间的分布更加合理,基本形成门类比较齐全、数量比较充足、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人才队伍。
南宁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把南宁市建设成为“三基地三中心”,即: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商贸基地、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因此,南宁市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对人才需求的重点行业是加工制造、物流、商贸、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人才需求的重点领域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背景的检修、维护、试验人才;物流业中初级操作人才、中层管理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管理类人才;现代服务业中会展核心人才,会展翻译、会展礼仪、一般会展接待、服务员等会展辅助人才,高级会展策划组织、会展现场协调与服务、外语(特别是同声传译、高级商务翻译)人才;国际商务、交通和环保人才;软件开发、电子通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开发管理等专业人才;金融业中资产证券化、投资分析与咨询、风险投资、个人理财咨询等新型金融服务业人才需求量增长较快,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将倍受欢迎。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经济走廊、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提速,使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步伐和国际化进程加速。随着南宁市国际化进程加快,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已经提上日程。南宁市急需的国际化人才是精通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涉外法律,尤其是熟悉东盟各国法律法规、适应国际化经营的各类专业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国际化人才需求的重点是高级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国际金融、保险、物流人才;熟悉国际法、国际惯例、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人才;掌握一到两门外语、熟知涉外礼仪的旅游、酒店运营管理人员;一批取得国际化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注册设计师等高级人才。
到2020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南宁市的人口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南宁市人口数量、质量及结构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进入人口文化素质较高、劳动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新局面。因此,要求南宁市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着力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计划,加强岗位培训和在职培训,重视加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到2020年南宁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重、在校大学生比重、人口文化水平构成、文盲率、科研率、科研人员比重、中等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中等专业技术人员、技工的技术等级构成等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培养出一大批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到2020年,随着中国—东盟经济区合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合作,西南经济区合作以及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南宁市区域经济将进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蓬勃发展阶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重点需要无语言障碍的国际职员,既懂得当地语言又懂得技术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量的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方面的外向型人才。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西南经济区合作主要需要旅游酒店、运输、通讯、金融、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贸易、会计、法律顾问、物流等高中级人才,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冶金等专业人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和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对港口经济、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市场营销、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环保产业、制药、高新农业技术、铝加工、机械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等方面人才需求旺盛。
县域经济发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需要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电子产业高技能人才;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制衣制革产业人才;机械制造、铸造、焊接、自动控制、仪器仪表等专业背景的一线操作人才;具备较强管理、协调能力的中层管理人才;各类社会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办公自动化的信息人才;具备一定金融投资知识的招商引资人才;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检验、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人才;农业信息、营销人才;在种养、科技、经营等有专长的本土实用人才。
到2020年,南宁市将建立较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拥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产品,一批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建成具有显著集聚效应和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基地,创新型城市将初显雏形。南宁市构建创新型城市急需培养和引进各类创新型人才:微电子与电子信息技术、新医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光电子与机光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和环境生态技术等高层次人才;有能力推动精品、生态、旅游、观光、节水、城市管理、会展、物流现代服务业等高层次人才;精通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规范的高层次人才;教育、科技、卫生、传媒、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高层次人才;医疗、药学与管理、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信息安全、药品注册师等人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南宁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将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和良好的机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南宁市人才队伍和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尚存在很多不足,既不能很好地适应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广西“首善之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建设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适应融入泛珠经济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需要,无法支撑起南宁市及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缺少一批了解国内外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熟悉国际惯例、具有世界眼光、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外向型人才,反倾销等高级外贸人才、取得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证书的高级财会金融人才更是空白。二是缺少一批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资源型工业、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节能与新能源、环境与循环经济、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缺少高层次的规划人才。据统计,目前南宁市规划管理系统符合高层次人才条件的不足百人,而且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只有2人[2]。这与南宁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地位是极不相符的,高层次规划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为阻碍区域性国际城市规划工作快速发展的绊脚石。三是对留学人才的引进、使用和重视不够,对最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不够。据国际统计局和国家外专局统计,目前中国每年引进外籍专业人员24万人次,高层次人才8万名[3],而南宁市在整个“十五”期间,总共才引进国外专家500多名[4]。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质量偏低。2008年南宁市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289人[5],不但只及广州30%,而且比乌鲁木齐少500多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50%,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30%[6]。二是创新型、创造型、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较为紧缺,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技能的现代企业家人才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学科、科技人才严重匮乏。三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还比较难,专业技术人才外流依然严重。四是农村实用人才、涉农技术人才总量少,未能很好地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人才工作中沿用计划经济传统习惯做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基本上仍采用党政机关干部管理的办法,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影响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二是人才机制不够灵活,鼓励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有待优化,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与全方位开放的格局不相适应。三是党管人才的运行机制尚需完善,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力量尚未有效整合,人才工作绩效有待提高。四是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没有消除。五是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激发和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高层次人才不足,竞争和创新能力不强,对南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低。创新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较为紧缺,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现代企业家人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学科、技术和企业科技人才仍然严重短缺,这使我市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缺乏强劲的竞争力。二是部分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形成断层,人才青黄不接。例如,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南宁市社会科学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仅有7人,占在编人员的20%,无一名正高职称者(全市社科系统中仅有两名正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硕士研究生也仅有11人[7]。三是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滞后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未能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统计表明,南宁市人才分布存在“四多四少”失衡现象。一是从事文教卫的多,其他行业人才少。二是事业单位多,企业少。三是在城里工作的多,在农村工作的少。四是国有大企业多,中小企业少。据统计,在南宁市区,每万人中拥有专业技术人才210名,而在六县,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不到150名[8],从人才分布密度来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市直单位。
一是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和总人口比重过小,远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是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掌握单一技能的人多,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少,特别是城市建设与规划、城市管理、制造、加工、能源、环保、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现代管理等领域的人才极度缺乏。三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初级职称多,中高级职称少。目前南宁市专业技术人才多集中在中级和初级,取得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极小比例,统计显示,“十五”末南宁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所占比例仅为31.1%[9]。四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人才缺乏。
2009至2020年南宁经济社会发展总趋势有三方面特点:一是积极融入多区域合作,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合作,发挥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优势,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推进项目落地。二是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主要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快南宁·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建设步伐,推进南宁领事馆区和具有东盟特色的联络部(办事处)基地建设,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合作基地。调整优化出口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外贸出口和转口贸易,发展加工贸易和境外工程承包。加强与东盟各国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农业、工业合作领域,推进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信息等领域的合作。三是全面投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区域产业对接,做好“北钦防”石化、钢铁、造纸、能源等产业的延伸和服务,积极发展配套产业,提高产业配套协作能力,拉长产业链。
南宁市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壮二提三强一”的经济发展战略,即未来将致力于壮大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并做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将着力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打造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及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提升第三产业,将以建设区域性商贸基地、物流基地、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服务业将在南宁市经济中占有更重要的比重。做强第一产业,南宁市将加快农业创新和转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近郊将着力发展为都市服务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远郊则结合当地实际,着力发展原材料基地农业、副食品基地农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谷、木薯、糖等农产品,农业竞争力会不断提高。
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将推动南宁市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循环利用型转变,由现在的原料基地型向加工制造型转变,由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变。工业发展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道路,着力打造产业集聚、项目集聚能力强的工业园区,营造有利于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服务业要以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为方向,着力提高技术含量、就业容量和公共性的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农业发展要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南宁市在2009-2020年期间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能级的提升。在三次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和比例将有很大提高,由传统型转向知识型和现代服务型;第二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南宁市人才结构布局和变化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相适应。随着二、三产业人才队伍数量稳步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三次产业人才拥有量到2010年分别占15%、37%、48%[10]。今后人才向重点行业、优势产业、重要区域流动,人才在行业、产业、区域间的分布更加合理。
2009年8月5日《南宁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宏伟目标:经过“十二五”期的建设,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力争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有较大提升,在全国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排位居首,在西部省会(首府)城市排位居前,在全国大中城市排位前移;从2016年起,经过两到三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城市综合实力更强、宜居水平更高、国际影响力更大。
经济的发展战略规划,在客观上对南宁市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大规模、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需求。为尽快解决人才需求的矛盾,该《决定》指出要重点加强五大类高层次的人才开发,即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新农村建设人才和国际性人才。
1.重点培养和引进德才兼备、具有战略眼光的党政人才
南宁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数据表明,2005年南宁市党政人才为2万人,占各类人才58.03万人的比例为3.45%[11]。今后应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重点培养和引进德才兼备、具有战略眼光的党政人才。
2.重点培养擅长经营、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推进职业经理人开发,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提高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技能,造就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国外经济运行规则,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3.重点培养勇于创新、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在工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领域培养一批急需专业技术人才,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既有基础研究,又有项目开发和推广应用等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4.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抓好农技推广应用人才、种养能手、乡村科技能人、经营流通能人、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
5.加大国际性人才的开发力度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依托驻邕大中专院校,建设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和吸引一批通晓国际经济、科技、法律等各领域知识、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专门型、复合型、国际型的高级人才。
1.南宁市的重点产业和行业
根据南宁市委在《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决定》中提出的宏伟目标,即近期打基础(2009-2010年),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目标;中期显成效(2011-2015年),经过“十二五”期的建设,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力争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有较大提升,“三基地三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国际魅力进一步彰显;远期上水平(2016-2030年),从2016年起,经过两到三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城市综合实力更强、国际影响力更大,成为经济繁荣、科技进步、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定南宁市区及周边重点开发区,发挥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商贸业和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成为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交流中心。因此,南宁市今后发展将围绕“三基地三中心”建设,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商业贸易业和会展旅游业为重点,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金融交流桥梁与合作平台,打造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和金融中心。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要从技术引进逐步转向技术引进、对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和自主研发的三位一体,提升电子信息、汽车等支柱产业竞争优势,做大做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
2.未来南宁市重点产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
(1)对制造业人才需求。南宁市制造业应着重培育铝加工、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培育与广西沿海石化、钢铁等项目配套的产业,引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由于未来制造业会由传统制造业向高新制造业转移,加工制造业主要需求材料工程、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材料加工、冶金机械等专业人才;需求冶金材料和工艺、冶金装备、自动控制、仪器仪表、化工机械、环保等专业的配套产业人才,以及计算机等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和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的管理和营销类人才等;铝加工业所需求的人才以一线中专以上技术工人为主。
(2)对金融保险业人才需求。南宁市深入实施“引金入邕”战略,鼓励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行业做大做强,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积极推进五象新区“金融街”建设,构筑金融集聚平台,发展金融总部经济。金融业人才需求以高层次人才为主,网上交易等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增长,投资分析与咨询、风险投资、个人理财咨询等新型金融人才需求量逐年增长。要大力培养引进熟悉国际金融、经济、法律的专业人才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对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加快建设“数字南宁”,推进政务、产业、商务、生活数字化和网络化,打造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加快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等信息平台的建设,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城市信息窗口门户和信息产业集群和基地建设。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产品销售业和信息服务业。信息产品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范畴,其余属于第三产业范畴。
(4)对物流人才需求。南宁市发展公共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推进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重点物流园区,加快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及江南、玉洞、金桥、安吉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打造“无水之港”,依托西江航运干线和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加强合作,建设“无水港”。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而物流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国际贸易、国际法、外语等专业的外向型人才;仓储管理、货物运输与代理、物流配送等专业的技术人才;熟悉进出口加工贸易、报关通关的专业人才;展示、展览、交易以及相关咨询代理、技术培训和物流服务等专业人才。
注释:
[1]南宁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要翻三番目标.新华网广西频道,2007-11-12.
[2]南宁市引进规划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对策与措施.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工作动态,2008-05-26.
[3]孵化器发展与国际化人才.中国科技产业,2008-08-08.
[4]南宁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南府发〔2006〕118号.
[5]根据2009南宁市情统计手册第6页、第44页数据计算.
[6]破解南宁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南宁政务信息网,2008-04-28.
[7]南宁市社会科学院2009年人才招骋信息.南宁政务信息网,2009-02-01.
[8][9][10][11]南宁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南府发〔2006〕118号.
责任编辑:谭本基
责任校对:黄玉娇
book=60,ebook=49
C96
A
1009-4245(2010)02-0019-06
作者:课题组成员:廖廷弼、王德宾、黄传英、戴学明、陆春红、蒋玉,邮编:53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