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旅游”工程,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0-08-15 00:48李志勇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南宁市旅游业旅游

●李志勇

推进“大旅游”工程,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

●李志勇

当前,各地都在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旅游业,南宁市如何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是需要全市上下加以重视并解决的课题。

旅游业“大旅游”工程南宁市

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加快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强化大旅游和综合性产业观念,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国务院《意见》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它对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也明确要求,要加快发展广西旅游业。两个文件对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当前,各地都在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旅游业,南宁市如何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这是需要全市上下加以重视并解决的课题。

一、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

(一)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对相关行业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囊括“行、游、住、食、购、娱”六大产业要素,涉及29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细分行业109个。旅游消费不仅直接拉动了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食宿等传统产业,也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新型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商业、饮食、交通等第三产业产值就增加4.3元;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美元,利用外资额就相应增加5至9美元。

(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型产业,作为“无烟工业”,其高附加值日益令人瞩目。旅游产业是典型的“低碳”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改善经济结构。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其发展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是典型的靠要素供给推动产业,吸引要素投入能力强,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将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增加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产业之间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要求高、可持续性强的特点,是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是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先导产业。近年,各级旅游部门倡导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推动旅游企业绿色经营,强化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的环境责任,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三)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

(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对外开放,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就旅游的含义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开放行为,旅游合作是最容易的国际合作。旅游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旅游环境就是良好的开放环境,通过发展旅游业可直接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形成开放的意识和氛围,促进思想观念和服务意识的转变和更新。旅游业是促进对外交流的“窗口”产业,有利于国际交流,许多外国投资者都是通过旅游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市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不仅是对物质产品的消费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传承和弘扬文化,是文化产品的消费和传播载体,对宣传人文景观、扩大城市知名度具有特殊的功能。旅游的宣传效应率为1比8,即一个旅游者对当地的印象可影响至8个人。旅游是人员交往的重要渠道,客流还可以带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五)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乡村旅游点所聘用的服务人员主要来自家庭成员和当地居民,在提供旅游服务的同时积极推销花卉、水果等农作物产品,既降低了经营风险,又增加了农作物附加效益。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将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村村通”道路建设和旅游区内道路建设,以及村社环境整治活动。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对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民向非农领域转化,加快了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发展旅游业,能够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全面交流,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大旅游”工程,将会推进一大批大型的旅游项目建设,而其中将有一部分项目建设在南宁市周边县区,能活跃城乡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健康繁荣。

(六)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一方面,由于大量本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大量旅游者的来访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能开拓眼界,丰富地理、文史和风俗民情等知识,提高对生活的要求。旅游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发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质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旅游业是追求美的产业,发展旅游业,就是创造美、营销美、享受美的过程,对改善环境、陶冶情操具有积极作用。

二、当前南宁市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厚重,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开发旅游资源,振兴旅游产业,增强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当前,加快南宁旅游业发展,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经济发展形势向好的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旅游业发展与全年经济工作“扩内需、促消费”的主题高度吻合,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抓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弱,全球经济形势趋于好转,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明显改善,预计2010年入境市场将明显增长,国内旅游也将出现出游动机上升、出游频次上升、出游费用上升、出游行程延长的“三升一长”态势。

二是广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机遇。去年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发,必将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等基础建设速度加快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旅游业将出现新一轮的发展,在未来5至10年内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西江黄金水道打造的全面启动,必将为我市推进“大旅游”工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便利条件。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西江黄金水道打造的全面启动,必将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多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的重要城市,推进“大旅游”工程具有特殊意义。

三是南宁市已经具备推进“大旅游”工程的基础条件。南宁市山奇水秀,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条件,极具开发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潜力。2005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地出台了《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发〔2005〕43号)、《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南发〔2005〕44号),市政府也出台了《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南府发〔2005〕118号),设立了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2006—2010年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思路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有了这些政策支持和1 000万元的旅游专项资金的扶持,2006年南宁市的旅游总收入就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并连续三年旅游总收入都增长20%左右。到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蔓延的影响,很多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业绩、收入严重下滑,而我市旅游业仍然保持了高增长,旅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国内旅游收入、人数上升明显。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 071,13万人次,同比增长20,05%;国内旅游收入179,03亿元,同比增长26,78%;接待入境旅游者12,2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 939,22万美元;旅游总收入181,72亿元,同比增长26,13%。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均居全区第一,并创历史新高。到目前为止,我市的景区(点)总数已达到35家,其中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10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星级饭店84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2家;旅行社80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14家,三星级19家;导游队伍也扩大到2 470名。

从以上情况看,南宁市旅游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我们提出推进“大旅游”工程,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工作部署是十分适时和及时的,把南宁市建设成为亚热带自然风光和壮民族风情特色突出,品牌形象鲜明,以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游览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北部湾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组织中心和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格局是现实和可行的。

当然,加快发展南宁市旅游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压力和挑战。

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形成“大旅游”观念。由于历史和观念的束缚,人们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对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业是捷径的认识不足,对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的认识不深,认为南宁既没有令人叹服的古文化,也没有令世人瞩目的自然景观,不具备有效开发和做大做强的条件,所以放过了许多有利时机,致使我市旅游资源开发不力,旅游产业发展滞后。舆论宣传尚未形成合力,目前,我市虽已开始重视旅游宣传,但宣传合力尚未形成。

二是各类不确定因素较多。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尽,旅游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依然存在,特别是我市主要入境客源地东盟国家的经济尚未完全走出低谷,保持入境市场平稳较快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国内游方面,由于经济刚刚复苏,经济形势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也使得人们风险意识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而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因此,国内旅游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是市场争夺日趋激烈。如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给我们扩大旅游市场份额带来了机遇,但同样也是别人的机遇,机遇在前不等于机遇在手,围绕旅游市场“蛋糕”的争夺战早已悄然展开。同时,各兄弟市纷纷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你追我赶,竞争日益激烈。

四是目前南宁市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景区景点内容单调。我市景区普遍存在游览内容单一,旅游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含量低,特色旅游项目和拳头旅游产品非常缺乏,不能满足旅客对旅游内容的需求,难以留住客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知名度不高,发展旅游业体制机制不活,全社会发展旅游业合力不够强,受金融危机等影响入境旅游下滑,人才队伍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推进“大旅游”工程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 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 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结合南宁市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是: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市委十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意见》,以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为目标,以推进建设南宁国际都市休闲旅游区、大明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为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着力推进“大旅游”工程,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营销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加强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旅游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增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按照“大旅游、大市场”的要求,将旅游业作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中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的新兴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加以培育、重点扶持。夯实旅游基础,扩大南宁旅游品牌的影响,确立旅游业在南宁市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把南宁市建设成为亚热带自然风光和壮民族风情特色突出,品牌形象鲜明,以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游览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北部湾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组织中心和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

二年上台阶,即通过二年(2011—2012年)的努力,力争完成接待国内游客超过5 000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超过22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超过400亿元。建成南宁国际都市休闲旅游区、大明山国际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间跨国发展的重要商务会议中心,成为具有以壮民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和亚热带风情为特色的中国绿城、中国水城、美食天堂、购物中心和旅游胜地,成为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组织中心。

五年见成效,即通过五年(2011—2015年)的努力,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力争国内旅游人数超过8 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8%以上;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超过30万人次,年均增长14%以上;旅游总收入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2次以上,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以上。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3个,五星级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20家,四星级以上旅行社30家。形成旅游主题形象鲜明、旅游产品特色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优良,拥有一批在全国和东南亚有影响的旅游精品,成为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到2020年,国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繁荣,建成服务全国、对接东盟、面向世界的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四、推进“大旅游”工程,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主要举措

(一)加大旅游业的投入,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旅游产品开发的层次,有效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一要创新投资方式,积极吸引多方投资。建立重大旅游项目库,策划、包装一批优势旅游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参与南宁市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在政府加大对旅游业投入的同时,要鼓励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引导社会民间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并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通过积极引导、多方筹措等措施加大对旅游景区配套的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景区公共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进驻南宁,开设分支机构,提高我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水平。二要整合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规划,处理好开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避免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要做好《南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完善工作。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做好《南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完善工作,充分体现奇山秀水绿南宁品质。要做好分类项目规划。重点做好《南宁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南宁市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规划》、《南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动西江黄金水道南宁段、南宁市旅游商品特色街区规划工作。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给予旅游景区项目以更优惠的用地政策,鼓励发展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旅游项目。要加强景区、景点建设。积极推进创建3A、4A级景区,争创5A级景区。策划和推进大明山风景区、昆仑关景区、青秀山森林公园、宾阳白鹤观、上林金莲湖、隆安渌水江风景区等一批景区及景区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花花大世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风景区的升级改造。三要提高旅游产品层次。要改变以往旅游产品单一、档次不高、精品较少的状况。一方面要对已开发的旅游产品进行整合优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提升其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娱乐含量,使之由粗放开发、粗放经营向精品集约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创新开发旅游产品,通过新项目的策划和建设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引导新的旅游消费理念,开拓新的客源市场,以创新带动需求,引导旅游消费,从而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高传统产品的档次,满足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要加大旅游商品的研发力度。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要推进星级酒店项目建设。加强对新建和改造饭店进行动态跟踪,加强创“星”的指导和培育,提高星级饭店服务质量。充分调动各宾馆饭店创星级酒店的积极性,积极引进国外具有先进管理技术、知名品牌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进驻。

(二)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扶持旅游龙头企业,加强旅游行业队伍建设,促进旅游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扶持并壮大旅游龙头企业,发挥其在行业中“领头羊”的作用,带动整个行业有序、健康、蓬勃发展。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创新旅游人才培育机制,增强校企联合,培养和引进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解决企业常见问题、符合企业需求的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实现院校人才的特色供给与旅游人才需求的成功对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引进工作,建立全市旅游人才队伍库,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储备一批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制度、职业资格制度、等级考核制度等制度,加强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拟定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计划,举办全市旅游饭店业的劳动技能比赛,增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旅游饭店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导游的教育培训,提高导游的业务技能;同时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三)创新旅游营销手段,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

一要抓好城市旅游整体形象推广。在中央电视台整体宣传推介南宁旅游的同时,在《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南宁电视台、知名网站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加大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力度。创新旅游营销的方式和方法,发行旅游年票、画册,丰富旅游宣传品的种类和制作数量,拓宽投放渠道,增强营销效果。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扩大南宁旅游宣传的覆盖面。发挥短信、网站旅游专题以及各种展览、比赛活动的作用,扩大宣传层面效应。二要积极组织营销队伍“走出去”。巩固扩大国内周边地区、东部地区和北方冬季旅游客源地市场,加强与周边客源地城市合作交流,组织南宁旅游大篷车到境内主要旅游客源地城市开展南宁旅游专题宣传推介活动,与相关城市相互组织自驾车跨省活动;加强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大东南亚等主要入境游客源市场宣传,加强与东盟各国政府和旅游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双方或多方长效合作机制。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德国、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海外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吸引更多的海外客商前来我市旅游、观光、考察、投资。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国门,到东盟等境外开展业务。三要坚持“请进来”。邀请港澳台、东南亚和国内重要客源地城市旅行商来邕踩线,建立国内外旅游战略合作伙伴,开拓新的市场。推行旅行代理制度,旅游促销奖励制度,对引进专列团、包机团、会议会展团成绩突出的旅行社进行奖励。四要办好“月月旅游节”等主题活动。做到月月有旅游主题,有旅游亮点,力争在办出特色、凝聚人气上有新的突破。充分挖掘全市节庆资源,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节庆品牌。推动举办面向东盟的旅游交易会、美食节、旅游商品评选等活动,精心设计都市观光游、环大明山游等旅游精品路线,促进游客内流。以东盟博览会等大型国际会展、重要的文化活动、体育赛事为平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节庆旅游、体育旅游、休闲旅游、养生保健旅游等。五要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旅游信息网建设,加快南宁旅游信息网与各大知名网站链接,提升南宁旅游信息网的点击率和知名度。加快建设南宁市旅游信息提醒短信平台,使外地到南宁的游客均能从手机上收到南宁市旅游信息。加大推动旅游信息屏的布设工作,不断完善信息屏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维持旅游信息屏良好的公共旅游服务咨询平台形象。六要做好国际、地区航线开通工作。积极推动、扶持培育南宁—万象、南宁—仰光、南宁—曼谷等国际航线以及南宁—台北地区航线,使南宁与港澳台及东盟各国基本上都有直达航班。同时依托已开通的国际航线,加大南宁与东盟国家首府或中心城市的旅游往来合作。

(四)加强旅游开放合作,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一要强化内引外联工作。尽快建立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互免签证机制,落实南宁口岸城市的落地签证问题,简化通关手续,强化口岸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适度扩大边境旅游通行证使用范围,允许越南公民持边境通行证到南宁旅游观光和探亲访友。加强与北部湾周边城市以及东南亚国际区域性的互相协作,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大南宁”旅游的优势。充分利用周边地区旅游业的整体优势,努力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旅游联合发展体系。充分发挥“4+2”旅游城市联盟的作用,积极与北部湾旅游城市联盟携手,共同策划打造大型旅游活动。加强与台港澳粤等地旅游部门、景区以及旅行社合作,依托广州、深圳、桂林、香港、台湾等地知名旅行社推广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以区域交通一体化和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开发为基础,推动建立泛珠三角、环北部湾“无障碍”旅游圈。二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三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整合县区旅游资源,推进乡村旅游特别是城市周边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强化对乡村旅游的指导服务,防止盲目开发,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专业化水平,保证乡村旅游科学开发、永续发展。

(五)健全旅游业管理体制,完善旅游业自律机制,加强旅游业诚信建设

要理顺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业管理部门的协调能力,形成合力,提高行政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各旅游专业协会、学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制定适合行业自身特点的自律要求,加强行业自律能力建设,并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监督;要以旅游行业诚信建设为主线,逐步建立旅游业诚信管理、评价、公示、信息披露等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努力营造“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和行业风气,并通过相关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导游、景区商家等的市场行为。一要深入开展“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优化旅游服务环境。组织旅游企业积极参加“2010年全国旅游质量提升年”的活动,推动旅游质量提升。加强企业内部质监员的培训,建立健全旅游企业质量提升机制,促进企业加强内部质量管理。二要抓好旅行社等级评定。对已评定的旅行社进行动态考核。抓好旅游企业的协调,制定协调好行业内部利益分成的政策。全面推进完成旅行社责任险统保示范项目,维护旅游者、旅行社、保险经纪公司等各方合法权益。三要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全市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和旅游紧急救援的体系。完善行业安全管理机制、安全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对南宁旅游设施设备、旅游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登记造册。抓好安全生产,特别是要认真做好重大节假日及旅游黄金周的安全检查工作,确保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的旅游安全。加大旅游企业中不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完善各种安全设施。确保全年无重大旅游投诉责任事件发生,无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四要在旅游行业广泛宣传文明旅游、文明服务、诚信服务的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极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活动,让“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在旅游业界得到充分的体现。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强化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完善与公安、工商、商务、卫生、质监、价格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维护游客和依法经营的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组织打击野马和骗购的专项治理活动,不断规范旅游市场,提高人民群众对我市旅游业的满意度。

(六)加强领导,密切部门协作,形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坚持把发展“大旅游”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抓,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配合,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发展“大旅游”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形成抓旅游业发展的合力。现代旅游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旅游业,它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的产出也不仅仅体现在景区、宾馆、旅行社、旅游交通等方面,与城建、交通、环保、商贸、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密切相关。全市各相关单位和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全市旅游发展“一盘棋”的思想,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凝聚各方面力量,综合利用多方优势,共谋发展,努力形成“大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与旅游部门共同研究制订旅游重点项目指导目录,加大对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投入,制订鼓励性政策和措施支持旅游企业升级改造,并根据项目规模明确资金渠道。财政部门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整治、市场宣传促销和考核表彰奖励,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西部大开发专项资金和其他建设资金对旅游业的支持,以确保“大旅游”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建设和规划部门要加强规划管理,监督管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交通部门要做好交通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积极配合旅游部门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监督中心等。统计部门要建立完善旅游统计制度,定期开展对重点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景区(点)、旅行社的统计监测工作。规划、国土、税务、工商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与旅游部门共同研究制订在调整土地性质优先发展旅游、对重点扶持发展的旅游企业实行优惠政策、旅行社经营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文化、体育、文物、园林、商务、工业、农业、水利、会展博览等部门要利用现有的行业、部门政策,制订结合自身优势促进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公安、城管执法、交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要严格执法,不断改善全市旅游市场环境。宣传、新闻出版、外事等部门要在城市形象宣传、宣传品制作、重大对外宣传活动等方面与旅游部门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机构编制部门要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配置,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各级电力、通讯部门要优先解决旅游景区相应配套设施,对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实施电力和通讯全覆盖。

责任编辑:谭本基

责任校对:罗恩东

book=42,ebook=31

F592.7

A

1009-4245(2010)02-0005-07

作者:李志勇,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邮编:530028

猜你喜欢
南宁市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Sam’s Family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关 公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创新南宁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