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特征

2010-08-15 00:49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时代特征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

张 磊

(中共中央党校 党建部,北京 100091)

时代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特征

张 磊

(中共中央党校 党建部,北京 100091)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鲜明体现时代性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与新的时代特征的结合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这一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体现了对时代课题的把握与回应。

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在把握时代特征变化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特征是指它始终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要求,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时代性的认识

时代是一个时间概念,它通常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上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来推进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关于时代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这些划分方法可以简要地表述为“两阶段论”、“三阶段论”、“四阶段论”和“五阶段论”。“两阶段论”是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前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共产主义以前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史前史”,真正的人类历史是从共产主义开始的。“三阶段论”是说,人类历史可以被划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阶段。自然经济是人依附于物的时代,商品经济是人依附于人的时代,产品经济才是人之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成为真正的人的时代。“四阶段论”是说,可以根据生产工具的不同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大工业时代”四个阶段。“五阶段论”是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根据经济形态的不同被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个阶段。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马克思主要地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统一的角度来划分时代的。这种方法和视角,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候,既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整个世界所处的时代及其特征;更要重视中国社会在该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特征,从而全面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时代概念,往往有着很长的时间跨度,列宁称之为“大的历史时代”[1](P143)在这种大的历史时代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划分出若干个不同的“小的历史时代”,即通常所说的某一时代的不同阶段,如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阶段),等等。列宁指出: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1](P143)因此,正确认识世界所处的时代及其特征,是正确理解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征,其特征构成了那个时代之历史的质的规定性。时代特征,是指某一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合乎规律性的方面或状况,是对时代性质、时代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把握时代特征,主要依据的,一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即我们时代主题;二是基于时代主要矛盾运动的规律而形成的时代发展趋势;三是在某一时代居于领导地位的阶级的特性及其历史使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既表现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又表现在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时代特征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动态表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时代特征的客观性。任何一种理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反映时代的特征,随时代特征的变化而发展,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正确地认识和反映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大的历史时代”的特征;列宁主义之所以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就是因为列宁主义正确地认识和反映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的特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就是因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地认识和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和改革时代的特征。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转换是永不停止的,我们要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时代背景的变化,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并顺应时代潮流,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理论的伟力。

二、时代性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

时代特征是时代性质、时代基本矛盾的折射和反映,决定了一定历史时期世界发展的走向和趋势。

人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受时代条件制约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因而,“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世界战略力量实力对比的消长与变化,根据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态势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对时代特征作出了新的判断。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3]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围绕的是发展问题而展开的,因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或者更具体地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时代特征的嬗变和转换,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由革命到发展的相应转换。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首先认同和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暴力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说到底就是由这一时代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特征决定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科学发展观,说到底也是由这一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决定的。

时代特征是变化的而非凝固的,其变化的过程及其速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二十世纪上半叶,时代特征的嬗变相对缓慢,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形成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算起,到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经历了24年的时间。二十世纪中期特别冷战结束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特征嬗变的节奏加快,世界新科技革命、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导致世界和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有了明显加快。邓小平理论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到1997年十五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形成到2002年十六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从2003年开始形成到2007年十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经历了19年、13年、4年的时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这三十年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时代、实践的发展对中共的理论创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党在理论创新上也越来越自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共很大程度上已经完成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自发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走向了更加成熟、自信和自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对时代课题的把握和回应

每一时代都有其需要回答和解决的课题。对时代课题的回答和解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把党的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东欧剧变,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在国内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面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的时代大背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和历史的新高度,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指导,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新时代怎样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大课题的回答,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进一步系统化体现。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鲜活力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要求,是对时代问题的科学回答和合理解决。适时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现实,更加富有时代气息。

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根据实践和时代的新发展,把握新的时代特征,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续同新的实践结合起来,用新的思想和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D616

A

1672-4445(2010)02-0032-03

2010-01-13

张磊(1981—),河南南阳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2008级博士生,主要从事党的领导、执政党的基本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李 睿]

猜你喜欢
时代特征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