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

2010-08-15 00:50杜秀清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太原市太原创新型

杜秀清 范 富 李 莉 曹 扬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太原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

杜秀清 范 富 李 莉 曹 扬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创新型城市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构建创新型城市是世界各国城市建设的共同目标。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从2006年初提出构建创新型城市目标以来,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不足依然存在,与国内外创新型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现途径,使太原市步入创新型城市先进行列是当前及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创新型城市;创新;科技;途径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发展转型。在这场转型中,一些城市面临着诸如居住环境退化、就业态势萎缩、学习环境落后、商业潜力难挖掘、旅游资源短缺等严峻的生活质量恶化问题。为了谋求发展,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居优势地位,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构建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在中国,2006年2月,国务院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同年4月,深圳、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相继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由此,国内掀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浪潮。到目前为止,国内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太原市如何在这场创新型城市建设浪潮中紧跟时代步伐、占居领先地位,很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创新型城市(Innovative City) 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一种城市形态,是以创新思维、创新文化、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创新环境等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通过考察与整合,笔者认为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以下5个基本要素: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创新绩效。

(二)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标准

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状况,笔者认为创新型城市应遵循以下度量标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技术对外依存度不超过30%,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超过70%,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社会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超过70%,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总量的比例超过3%,企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4%。此外,创新型城市还应该有良好的创新机制和政策,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先进的公共服务平台,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创新型企业,能产生良好的产业集聚,能够有效配置城市的创新资源,倡导先进的创新文化,重视区域与国际合作,是区域经济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心城市。

二、太原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的中心。2006年初提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迄今为止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太原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太原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太原提出构建创新型城市目标以来,坚持把实施科教强市战略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创新项目增多,创新成果显著,研发能力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为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四年多来,太原市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太原市促进专利转化办法》、《关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产业集群技术联盟试点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为太原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政策保障。9个科技型项目获国家技术创新基金扶持。2010年6月17日,经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太原市的正好磁性设备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成型轴向管磁场压机”、山西百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安防监控调测仪”、山西合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发电并网逆变装置”等9个项目被列入2010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第一批计划,申请科技经费649万元。

2.政府规划未来发展蓝图。太原市政府制定了2011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经省级鉴定科技成果和获省级以上科技奖成果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20%,专利申请量达到6000件以上,比上年增长3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50%以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此外,太原还规划了大县城发展蓝图。2010年7月1日,太原召开全市大县城建设工作会,各县(市、区)负责人汇报了本辖区大县城建设的蓝图。诸如小店区建设九大片区融入太原经济圈、迎泽区立足发展三产以商贸兴区、万柏林区村改重点突破进行撤村建居、杏花岭区确定10大项目实现强区重教、尖草坪区建设中心城镇产业聚集链、晋源区主打旅游牌提升全区实力、古交市打造现代新型工业城市、清徐县扩城的同时培育四区两园、娄烦县建设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阳曲县10年内城镇人口发展到27万。

3.科技创新资源逐步完善。太原市有着良好的科技资源基础。现有两院院士5位,高等院校32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2万人,研究与开发机构301个,企业技术中心73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0个,工程技术中心59个,各类技术服务机构57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6个,孵化面积达113万平方米。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太原市集聚了全省研发机构的50%,研发人员的60%,科技经费的80%,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文献图书的90%,已逐步形成了以大学、大所、大厂科技力量为主,以地方科技力量为辅的研究与开发体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已初具规模。目前,太原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有3000余台(套)仪器设备上网运行,仪器共享度超过20%;科技文献库整合中国华知网、万方、维普等大型数据资源,数据总量达到12TB;科技数据库完成机械、材料、能源、化工等领域的数据资源整合,实现了机械设计资源在线使用。以太原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科技数据库、科技文献库构建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已为2000多个注册用户、3336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检索、传递等数据服务,并启动二期建设工程。

4.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太原市逐步形成了以政策环境、技术服务、人才支撑、科技管理和技术创新五大体系为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具体来说,每年有300余项科技成果可实现对接;农村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市100%的行政村;每年支持1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30个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项目;两批14个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支持试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全国较早开展了产业集群技术联盟试点工作,重点培育了不锈钢生态园研发中心等10个产业集群技术联盟试点;采取“计划、项目、经费三分离”管理模式,实行选题招标制、前期可研制、专家评审制、立项公示制、管理合同制和项目具体化的“五制一化”以及“三到场、三见面、三了解”的项目管理制度,实现了由重审批向重培育、重立项向重全过程管理、重经费分配向重使用绩效的转变。目前,太原市26个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共取得359项各类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省、市各级科技奖励385项,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均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40%以上。

5.创新项目、驰名商标增多。2010年太原市技术创新项目72项,诸如研发治疗哮喘的妥洛特罗透皮贴剂、特种设备(电梯)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炼钢新工艺用CAS-OB罩用耐火材料开发、低能耗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开发、全钢载重子午胎质量提升、动车装备智能物流存取系统开发、金醋珠光洗发奶液研发、用于LED照明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开发、36MN热挤压钢管生产线成套设备的研制、煤炭销售票控机及管控系统开发等72件。同时,太原的中国驰名商标也不断增多。2003年,中国驰名商标太原仅有1件,2010年太原拥有13件。它们分别是山西华晋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华晋HUAJIN及图”、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的“六味斋”、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太钢牌TG及图”、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的“山焦及图”、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的“东湖DONGHUBRAND及图”、英语周报社的“英语周报”、太原市津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津成”、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TZ”、太原市汉波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汉波”、山西摩天实业有限公司的“摩天”、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澳瑞特”、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的“水塔”、太原矿山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太矿”。

6.创新成果绩效显著。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落户太原高新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目的在于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意义、优势突出、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2010年1月12日,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在北京召开第3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授牌大会,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列其中,这也是我省首家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10年1月29日,“中国会展业新世纪十年创新发展论坛暨新世纪十年会展中国颁奖盛典”在太原隆重举行,太原与上海、杭州、青岛、广州海珠区、重庆市渝中区、郑州、义乌、哈尔滨、沈阳十市共同荣膺新世纪十年中国十大创新会展城市,会展业已成为拉动太原经济的新兴力量。

7.科技创新稳步推进。2009年,太原市研究与开发课题总数7836个,市完成科技著作386部,发表学术论文13447篇。市申请专利4011件,其中发明专利1649件,实用新型1736件,外观设计626件,当年授权专利1748件。经省鉴定的科技成果增长75%,其中29%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率达到4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有9个项目、12家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数的83%,147项成果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奖励总数的8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9%,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增加值预计突破50亿元,比上年增长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17亿元,增长15.4%;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科技促进农民增收2.1亿元;颁布实施《太原市科技风险投资促进条例》、《太原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办法》两部地方科技法规;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验收,太原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太原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试点。

(二)太原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0年4月,太原市跻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太原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是肯定的。但诸如自主创新的主体活力不足、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科技资源流失严重、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尚不完善、生态发展环境脆弱等问题同样存在。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2002年太原位居第73位、2003年第67位、2005年第71位、2006年第53位、2007年第56位、2008年第62位,2009年第60位,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居最后一位(2009年中部其他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长沙第20位,武汉第23位,合肥第26位,南昌第35位,郑州第36位)。

1.产学研合作不到位。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核心的合作过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分别于2008年公布了13家、2009年公布了18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单位,山西没有一家入选。目前,太原市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不多,已成为影响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另外,太原产学研联合只是浅层次合作,科研院所与企业利益没有紧紧捆在一起,不能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不能真正结成产学研各个环节的利益共同体。

2.创新主体不突出。在世界各国创新建设过程中,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选择下,企业因为其先天的市场导向性而逐渐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整个创新投入体系中,地区R&D(研究与试验发展)总投入要占生产总值3%以上,其中,企业R&D投入要占超过地区R&D总支出的60—70%,占到其销售收入的10%以上。而太原市最近几年,虽然在这几项指标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2004年,太原市R&D总投入占同期生产总值的约0.73%,企业的R&D投入占全社会同期总投资的约31%,2005年,太原市规模以上企业有科技活动的仅占全部企业的20.2%,企业研究经费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25%。2009年,全市R&D经费支出33.40亿元,比上年增长7.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这些数据已足以说明,企业作为城市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企业自身的技术开发和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又过多地依赖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源,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3.创新中介缺位。科研与市场两张皮的现象在太原市大量存在,一方面企业对市场的需求最了解,但缺乏相应的人才和技术,难以满足新产品开发的要求;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掌握众多的人才和技术,但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够灵敏,从而导致大量科技成果闲置及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科技贡献率低下等等。太原市“十五”期间,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5%,授权专利技术转化率也只有35%,虽然2009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5%,但与多数发达国家50%—70%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无法相比,更与美国、日本80%的转化率相去甚远。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恰当的、与当前状况相适应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导致有限的科技资源被浪费,没有对社会形成有效的推动。

4.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人是城市创新的主体,创新型城市战略的实施,关键是要花大力气积聚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和创新型技术专家,通过优化创业环境和改善生活环境,努力形成吸引创新型人才、留住创新型人才和发挥创新型人才作用的政策、环境和制度。而目前,太原市高层次与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创新型人才紧缺,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流失人才的学科领域多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高新技术等领域,年龄结构集中在25—45岁的中青年。人才分布也不够合理,从事传统产业的人才居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奇缺,且人才大多集中在教育和卫生两个系统,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整体环境和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三、创新型城市的实现途径

(一)国内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成功经验

从国外来看:国外创新型城市成功构建的城市很多,诸如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城市带”,稳居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第一的纽约,依托“世界第一金融中心”之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管理咨询等对人力资本及知识资本要求极高的生产者服务业;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第二的伦敦,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每年为伦敦市增加近210亿英镑的产值以及40万个就业岗位;东京作为占日本GDP18%的经济龙头,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三,制定了《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税制》,对高新技术企业、信息产业给予政策优惠;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八位的新加坡,创新政策包括优化创新框架、提升人力资源、加强全球联系、集聚政府资源;韩国大田是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面积不大的小城市,政府投资15亿美元在大田开发建设大德科学城,使大田市的国民经济总额占韩国的20%,成为韩国的“硅谷”;波士顿作为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制定波士顿1/3计划,出台波士顿后街计划,制定波士顿生物科技计划,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等等。

从国内来看:国内创新型城市成功构建的城市也很多,诸如深圳,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第71位,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产业、企业、人才、自主知识产权四大高地,建设创新公共基础、创新资本、创新合作、最佳制度和创新文化五个平台;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第37位,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上海调整高校布局,重点推进“2+2+X”的高校布局结构,推进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科技创业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五个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支持体系建设。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推进了“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等;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59位。为打造创新型城市,北京市政府提出把握一条主线、实施三大行动、实现四个突破等创新策略;大连市以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快用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创新资源;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主线,合肥市政府采取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开发各类科技资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重庆市政府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形成自有专利技术和自主品牌,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大力发展动画漫画、服装、品牌战略管理等创意产业等措施;西安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形成了“两区两基地”“三园三中心”的创新格局,同时整合军工科技资源,探索和实现西安科技产业的新突破等等。

(二)太原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现途径

1.进一步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创新型城市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队伍,太原市今后在人力资源管理培育上,首先,要多渠道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太原创业,突出创新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和高新项目引进。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实验室等柔性引才载体,实现人才队伍素质的快速提升。其次,要强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以重点产业、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发现一批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再次,完善创新人才奖励体制。建议实行重奖激励政策,重点奖励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服务、社会参与的人才开发新机制。

2.立足区域资源特点,制定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创新型城市战略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全面的战略规划制定,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对城市资源进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并对城市创新发展阶段性特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判断。构建创新型城市,太原市各经济园区要当好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火车头”。高新区要以建设创新型园区为中心,全力推进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加速壮大煤化工技术研发、IT、文化创意、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节能五大特色产业集群。经济区要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加快推进煤机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富士康、长安重汽、太重煤机、智奇高速轮对等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民营区要着力构建现代物流核心平台和新型工业发展平台,实施国家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加快培育物流龙头和工业骨干,建好汇大物流、横店工业园等项目。不锈钢园区要大力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不锈钢深加工基地建设,做好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3.营造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太原要发展,就要营造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一是不断营造和优化政策法规环境,加强国家鼓励自主创新配套政策的宣传与贯彻,加大对现有政策的落实执行力度,进一步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二是积极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构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要求的“公正、公开、规范、高效”的科技管理体系;三是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年”活动,围绕八大功能区建设,大力开发和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在支柱产业和特色领域培育一批产业集群技术联盟。加快发展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建设公共科技信息、公共技术研发、公共技术转移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4.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太原创新型城市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加强。一要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二要积极扶持科学技术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面向科学技术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以避免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遭遇资金和技术的短缺。三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步伐,创新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促使企业形成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要把研发机构建设、研发经费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以及产品创新成果等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的重要指标和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5.坚持以产业转型为突破,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竞争实力。2009年太原市一、二、三产的比例达到2∶43∶5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这是坚持产业转型的结果。今后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一方面,以建设不锈钢制造、铝镁合金制造、现代装备制造“三大基地”为太原新型工业化基本框架,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的科技进步和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商务、物流、旅游、金融“四大中心”的中心城市经济格局。

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太原要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争取主动,逐步缩短与国际国内创新领先城市的差距,就必须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战略,贯彻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和行业。一要建立创造与保护机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二要实施专利战略,把获取专利作为科技项目立项、科技进步奖评审及科技型企业认定的重要条件。三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制订和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7.重视实现城市价值的城市竞争力发展。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与其他城市比较,在资源要素流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价值的系统合力。太原城市综合竞争力处于较落后状况,全球500强城市太原没上榜。太原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就是要重视城市价值链即价值活动和价值流,即注重创新发展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和城市魅力系统,同时,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来太原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

[1]胡枉.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J].中国软科学,2007,(4).

[2]马志强,朱佳佳,洪涛.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探讨[J].经济师,2008,(12).

[3]李英武.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J].宁波经济,2006.

C912.81

A

1008-8431(2010)05-0020-05

2010-09-03

杜秀清(1966-),女,198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经济系,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市情与发展研究室副教授;范 富(1966-),男,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市情与发展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李 莉(1978-),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科研处讲师;曹 扬(1983-),男,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市情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讲师。

(责编:赵国梁)

猜你喜欢
太原市太原创新型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