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永刚 张桂香 文培红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太原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探析
霍永刚 张桂香 文培红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也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对太原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太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及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当今世界,现代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积极顺应这种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推进太原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太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我们的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太原市委、市政府按照十七大精神,将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太原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成就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太原市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有了重大发展,特别是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新思路以来,太原的现代服务业更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次产业结构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二、一、三,调整发展为三、二、一,布局趋向合理。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9.1%逐步提高到54.3%,太原经济发展由传统型进入了发展型,并开始向现代型迈进。经过曲折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前几年,太原第三产业的比重略有下降,2005年占50.9%,2007年占47.5%,2008年占50.2%,2009年恢复到54.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1.商业服务业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达到3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43.4%。农村超市有了一定发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加强,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成效显著。
2.电讯信息服务业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截至2009年,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409.84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72.7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实际用户达到84.20万户,宽带网用户达到78.08万户。一个覆盖范围广、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手段多样、种类齐全的现代电信网络已建成。固话、宽带、移动、政企客户均形成一定规模,网络覆盖全市各区域,光缆总长度达到6000波长公里。通过大容量、高性能、多功能的设备及不同的连接方式为山西省和太原市政府机关、驻地企事业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通讯、信息服务。
3.各类教育服务规模扩大,普及率提高。太原市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高等院校数量由1978年的28所,增加到现在的36所(其中高职院校24所),成人高校11所,中等专业学校由1978年的14所,增加到现在的21所,技工学校(包括技工部)由1978年的26所,增加到现在的45所。普通中学达到234所,职业中学24所,小学640所,幼儿园795所。2009年高等教育在校学生323,321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87,305人,中等专业教育在校学生73,21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1,158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43,983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9,793人,小学在校学生280,224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086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90,401人。全市幼儿园入园率保持在93%以上。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不断提高。
4.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服务事业有了重大发展。2009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425个(不含村卫生室),医疗床位26,81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6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7,155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37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8.9%,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为8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所有的行政村,实际参合率达到96.1%,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就医、保健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社会保障事业有了较快发展。2009年城乡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0.7%,全市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70.8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3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74.1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53.02万人,其中农民工13.0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为58.18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继续加强,城市低保覆盖人口达到9.65万人,农村低保覆盖人口达到6.40万人。
5.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太原市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成就突出,群艺馆、博物馆、图书馆、国家综合档案馆基本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9%以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覆盖率达到了100%。全民健身工程积极推进,各类体育场、健身房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
6.旅游服务品位不断提升。太原市不断开发2500年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不断提高旅店宾馆的质量档次和服务水平以吸引国内外游客。仅2009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就达到1,887.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国内旅游收入18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旅游外汇收入1.34亿美元。
7.金融服务方便快捷。太原市金融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以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其中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是全市600余个超市便利店装的拉卡拉实施便民金融服务,群众交水电费、买手机充值卡、给信用卡还款,甚至还能为网上购物进行刷卡支付。这些以往总要跑几个银行营业厅,排长队等很长时间才能办完的事情,现在都能在小区附近的便利店很快办好,麻烦事变得轻松方便了。
8.法律服务平台初步形成。自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太原市法律服务不断完善,建立了法律服务专用电话指挥中心和十几个法律服务所。去年9月太原市委提出要建设法治太原,一个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法律服务平台初步形成。
9.现代服务业贡献作用突出。太原现代服务业的贡献作用表现在:一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2009年服务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而一产、二产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比例分别是0.1和-2.9。二是成为税收尤其是地方财力增长的源泉。在地方财力的形成过程中,服务业的贡献份额更大。三是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09年太原市有89.3万人在第三产业就业,在第一、二产业就业的人员分别是24.75万人和52.74万人。
(二)太原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措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市场环境。然而,太原现代服务业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全国省会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问题主要是:
1.太原服务业发展受城市规模的制约。太原市是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太原市的区域服务职能在全国省会城市比较中处于中下游水平。太原的地域面积在山西行政区划中比较小,排在全省的倒数第二位,人口总数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0位,没有形成省内强中心,服务业发展受到制约。
2.服务业开放度不高,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品牌。太原市传统服务业整合、改造、提升及新兴产业推进和培育速度缓慢,目前仍主要是依靠自身资本积累来发展,产业和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始终无法形成大型骨干企业和自己的特色品牌。
3.服务业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服务业中的国企改革相对滞后,特别是传统服务业体制与机制仍然僵化,人员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发展活力,制约了社会事业、机关后勤的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制约着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换代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造成传统服务业不强、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的局面。
4.服务业发展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由于对制度建设在服务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许多服务行业中存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问题。比如: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只有良好的设想,没有完善的制度保证,敬老院数量不足,居家养老社会照护服务没有形成一种必要的产业,服务项目不全、服务水平有限,服务人员缺少培训素质不高。
5.服务业规划滞后。现有的规划和政策远不能适应产业大融合的趋势,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起来。在有效整合资源,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政府缺乏必要的研究、规划、指导、协调、规范。
6.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关停企业比例较高。2009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部分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稳定性较差,生存周期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出现了亏损、停业或消亡现象,显示我市部分服务业企业发展存在稳定性差问题,发展后劲不足,生存周期短。从296户企业调查资料看,2009年1-11月,企业停产9户、撤消10户、消亡18户、转行2户等未完成报表原因共计61户,占20.6%。
7.融资难度大。我市部分服务业企业由于规模小,融资难度较大,加上金融危机影响,贷款难度进一步增大,导致企业资金更加紧张,尽管政府积极扶持服务企业发展,但企业在解决所需资金上有一定难度,对企业基本发展和做强做大有制约影响。
8.服务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所占比重相对偏低。规模偏小,档次较低,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缺乏强有力的科技含量和智力支撑。
9.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尽管太原市对服务业的投资逐年增加,并且高于对工业和农业的投资额,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仍然不足,高等院校基础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简陋。旅游景点建设档次不高,配套设施不足。信息化建设设备老化,技术陈旧,系统原设计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信息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省会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10.城乡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由于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乡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太原市虽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2.2%,高于全国水平,但是,在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与城市差别很大,城市的服务业鞭长莫及,乡村服务业发展缓慢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太原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对现代服务业认识上存在误区。人们一般认为提供非实物产品的行业不创造价值,使现代服务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服务业被理解为餐饮、旅游、娱乐、家政、保安、美容等生活性服务,它的比重占整个服务业中的60%—70%,而真正占有主导地位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领域的证券、期货、保险等,生产领域的信息、设计、咨询、培训、物流以及制造业等,这些占主导地位的现代服务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往往占到整个服务业的60%—70%,而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的比重与发达国家正相反。因此,认识上的误区,极大地限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我国现代服务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信息化投入也不够。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的表现是科技手段在服务业的应用领域不广,服务业的现代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运用不普遍,辐射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不足且层次较低等,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服务业的发展。
3.现代服务业存在“两低和两个不足”状况。“两低”:一是现代服务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明显与工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二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不够高。呈现“两个不足”:一是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不足,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2.3:1;二是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占整个服务业的比率不到30%。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服务业垄断性强,服务市场准入受限制。如金融、保险、电信、邮政、供电、民航、铁路、港口等,仍处于政策性垄断经营状态,准入门槛高,造成不少现代服务业的经营主体投资渠道单一,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4.现代服务产业内部结构不优。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结构不优,新兴行业发展不足,非赢利性行业依赖性强,城区拥有的文化、现代物流、旅游、人才等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二是组织结构不优,如会展、物流、旅游、中介咨询、商务服务等虽有发展,但多数规模化、集团化程度低,市场运作也不规范。三是投资结构不优,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或国有控股经济占的比重较大,服务业投资在所有制结构上的转换仍然滞后。
5.现代服务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关联度不高。其表现为,一是市场化程度不高,除传统服务业外,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尚未发挥,市场准入的障碍还存在。二是多数服务业经济效益不佳,缺乏竞争力的基础。三是面向消费群体的生活性服务发展较好,而面向一、二产业的生产性服务发展不足,内联外引发挥窗口和集散地作用的总体格局尚未形成。
目前,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太原应将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价值
要加快推进太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和善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树立要有大作为、要谋大发展、要做大贡献的进取精神,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要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太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到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到太原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长潜力大、应该加快发展的产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实践证明: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分工和产业链的延伸,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更多来自于研发、营销等服务活动,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多依靠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国内的实践也表明:服务业在缓解资源要素和环境瓶颈制约、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增强地方财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太原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作为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中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作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措施,在抓好农业和工业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工作。要把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一样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努力使太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增长的双引擎。
(二)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内部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
推进太原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立足太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着眼全局和长远,坚持规划先行、立足现状、适当超前、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太原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规划要与太原八个功能区、十大产业板块的整体布局有机衔接,并纳入太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增强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按科学规划办事,要用规划统领太原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局。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思路,区分轻重缓急,有重点、有选择、分阶段、有序推进,协调发展,逐步到位。
要优化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要结合太原实际着力培育产业集聚效应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较大的服务业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信息科技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产业、金融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产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准。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增强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鼓励民间机构积极参与现代服务业推动计划,以加快推进太原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太原各级政府要按照“政策鼓励、法律保障、提供服务”的思路,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多给予政策扶持,少进行限制干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太原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落实对服务业提供行政服务方面的承诺,在办理证照、缴纳税费、行政收费、人才引进、信息获取等方面尽可能提供便利和优惠,实行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发展实行平等的政策待遇,服务业同一行业的不同所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应享受同等待遇。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增强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
同时,从宏观环境上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市场化水平。这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调节供求矛盾,做大服务业总量规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服务消费,从而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宏观环境,促进服务业的整体增长,做大现代服务业总量规模。
(四)放宽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限制,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要按照“放宽限制、放手发展、管理透明”的思路,进一步放宽或取消对现代服务业中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废除不合理的带歧视性的有关规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市场壁垒,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鼓励民间资本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形成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操作层面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其他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对具备注册资金、经营场所、人员机构等要素申请设立企业的,工商部门应及时注册登记,核发执照。特许行业由行业主管部门及时为服务业企业办理专项许可。二是除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经营的行业、项目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可按企业要求予以核定。三是放宽企业登记注册条件。放宽对科技服务类企业注册的限制,允许注册资本3万元成立科技服务类有限责任公司。四是简化连锁企业证照办理,除药品经营、卫生许可实行一店一证外,文化、新闻、烟草等管理部门的证照,均由连锁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各分支机构无需单独申报,管理部门应当在其批复或批准文件中列明取得相应许可的各分支机构名称。各分支机构凭该批复或批准文件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投融资体系
要按照“政府引导、信贷支持、多方筹集”的思路,构建发展现代服务业市场化投融资体系。一是太原市政府和区县(市)政府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对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信息、金融、旅游、教育、会展等重点项目和新兴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发展,以引导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现代服务业领域,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出台有利于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政策,积极探索由政府引导的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服务业投资机制,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对符合条件的大型服务业企业,要支持它们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三是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四是充分运用国家和省市在产业、投资、土地、环保、财政、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投向服务业,发挥民间资金在发展服务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积极从中央和省里争取更多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太原市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与行业创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消费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管理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服务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以电子商务为龙头,推进服务业企业信息化;要加大现代科技在服务业中的含量,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大的现代服务行业,如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会展业等,并注意不同行业的交叉和融合;要加快研发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建设,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服务领域或创办服务企业,提高服务企业创新能力。重点培育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强太原服务业品牌建设,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积极推进服务业社会化,企事业单位及有条件的政府机构,其后勤服务设施都要面向社会开放,营利性的后勤服务机构都要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兴办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会议服务和后勤服务等外包服务,通过政府采购、社会招标、委托代理等方式实现服务的社会化;加强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建立太原现代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和调查渠道,完善指标体系设置,摸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貌,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正确决策提供及时服务。
(七)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其成为太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生产性服务业被定义在包括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的活动(如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已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条完整的产业链已成为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但太原的情况是,经济发展正处于制造业快速发展时期,而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滞后。因此,太原的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要扭转“重制造,轻服务”的倾向,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使其做强做大,成为太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抓住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高,对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业较高的要求内在契机,在推进国际化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中,开拓发展服务业的新思路。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着力推进跨区域、跨部门、集聚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要引进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资本,推动产品研制开发、信息咨询、生产管理、金融保险、证券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实现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升级。
(八)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相对其他行业而言,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于高素质、专业化服务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太原服务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人才数量更不能满足太原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培养和引进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是面向世界,着眼全国,根据太原实际推出一整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地在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的专业。鼓励高等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培养复合型、国际性的服务业人才。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规范化、专业化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学校。选派现代服务业骨干到国内发达地区或国外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人才;三是个人自学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引导专业培训机构定点培训相应的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通过加强岗位职业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从整体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四是倡导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兼职、挂职、合作,鼓励服务企业对发明、专利和专有技术作价入股。扩大科技服务机构职务、职称、聘任自主权,由单位根据自身需要自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和职务等级,确立岗位责任和任职条件。实行竞争上岗,所取得的职务和相应待遇仅在聘期内适用。五是有计划地、多渠道、多形式引进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当前应大力引进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文化传媒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以壮大现代服务业管理者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
(九)推进现代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太原与全国一样,制造业领域对外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服务业的开放则相当滞后、开放幅度小,这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国际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就必须推进现代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一,将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作为进一步提高整个太原对外开放水平的新领域,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有计划地取消外资进入服务业限制,要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大力促进国际服务业企业进入我市,吸引跨国公司将采购、营销中心等分支机构落户我市,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为我国服务业注入活力和动力;第二,加强与市外、境外服务企业的合资合作,大力引进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现代流通、旅游设施、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第三,加强与国际知名服务企业的合作,利用跨国公司的经营渠道和市场网络,输出服务产品。鼓励国内外大型服务企业在太原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配送中心,促进服务业的外向发展;第四,善于突出特色,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支持有条件的生产服务性企业走出国门,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使我市生产服务业在更大空间发展;第五,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进一步改善政府服务,形成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保障政策与国际接轨和政策的透明度,主动承担国际义务,形成使外资流入和服务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十)加强法制建设和市场监管,规范现代服务业的市场经营秩序
推进太原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和市场监管,规范现代服务业的市场经营秩序。要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分工协作、统筹协调的政府部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强服务业发展研究,建立服务业发展的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扩大服务标准的覆盖领域,重点推动商贸、旅游、餐饮、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行业的标准化进程。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支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全面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收费价格,重新确定标准,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对列入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的项目,给予财政、信贷以及其他各类融资方面的扶持和优惠,优先安排用地计划,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对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产品价格的监管,严格查处乱收费和变相抬高服务产品价格的行为。规范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制定劳动力市场管理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制度的标准,规范劳动者、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方便劳动者就业。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市场化水平,建立健全服务业的监管、调查、统计、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1]2010太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数据解读,太原改革开放30年丛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
[3]张伟豪:太原市服务业发展与中部省会城市的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张晨强.关于加快发展太原现代服务业的思考[J].太原科技,2008,(7).
[5]王守信.信息化引领和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4).
[6]陈红.河南省中小城市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的途径和模式探析经济师,2006,(10).
[7]何骏.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拓展与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
(责编:赵国梁)
f299.27
A
1008-8431(2010)05-0009-06
2010-09-01
霍永刚(1963-),男,毕业于山西大学,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国防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张桂香(1953-),女,山西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科社教研室主任、教授;文培红(1969-),女,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共太原市委党校行政学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