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树发 张凤丽 夏光钰 郝 永 黄 敏 张 昱
北研2号番茄是以05B-88为母本,05B-8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杂种。2002年春进行品种组配,经所内外保护地、露地栽培比较,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表现优良,分别以合作922和北研2号为组合代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5年申报第七轮国家鲜食番茄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定名北研2号;至2009年6月,已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北京等地区推广种植4.3万hm2。
无限生长类型,株高75 cm,开展度110 cm,普通叶,叶深绿色,株型直立,茸毛短稀,叶片着生状态水平,植株主茎第6~7节着生第1花序,单式花序。成熟果粉红色,高圆形,无绿肩,果面光滑,果脐、果蒂小,果实硬度高,优质果率96.24%,坐果能力强,平均每穗坐果4个,平均单果质量185.9 g。中早熟,生育期110 d(天),保护地栽培授粉后40 d(天)采收,露地栽培35 d(天)采收。耐低温,秋冬棚、冬春棚栽培畸形果率1.76%、裂果率2.00%。耐高温、高湿,抗叶霉病、ToMV,耐贮运;一般每667 m2产量7 500 kg左右,全国各地保护地、露地均可栽培。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温室秋冬茬,7月中下旬~8月下旬播种,8月下旬~10上旬定植,11月下旬~2月下旬采收;加温温室冬春茬,11月下旬~12月下旬播种,翌年1月中旬~2月下旬定植,4月中上旬~6月中旬采收;不加温的日光温室冬春茬,12月~翌年1月播种,3月定植,5~6月采收。
可采取电热温床、阳畦等方式育苗,每667 m2大田需育苗床8 m2或直径10 cm的营养钵4 000个,营养土可用40%园土+60%腐熟鸡粪,或50%草炭+30%蛭石+10%腐熟农家肥+10%田园土。幼苗3片真叶时选择晴天上午分苗,株行距8~10 cm见方。苗龄55~60 d(天)、7~8片叶时带蕾定植,定植前夜温8~15℃、昼温20℃左右炼苗7 d(天)。秋冬茬栽培,为防止移栽时伤根,采用营养钵育苗为宜。幼苗5~6片叶时定植,苗龄25 d(天)左右。
每667m2施腐熟农家有机肥5 000 kg、三元复合肥80 kg作基肥,双行定植,株距35 cm,每667 m2定植3 000株。秋冬茬栽培可做100~120 cm宽的高畦,每畦2行,株距30 cm,每667 m2定植3 200株左右,选择阴天或傍晚定植。
单干整枝,保留3~5穗果,留2~3片叶摘心。定植缓苗后,距苗8 cm处扎孔,每667 m2穴施磷酸二铵20 kg、0.1%~0.2%尿素20 kg。第1穗果膨大时,在两株中间扎孔,每667m2穴施三元复合肥20 kg。第1穗果采收时,在4株中间扎孔,每667m2穴施过磷酸钙30 kg,每次追肥后浇水。
选择晴天上午用 15~20 mg·L-12,4-D 或 30 mg·L-1番茄灵(对氯苯氧乙酸)蘸花,切忌蘸花过早,以免形成空洞果。
用20%马·氰乳油 2 000倍液每隔7~8 d(天)喷施1次,并在植株上部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在病毒病初发期,用20%病毒A(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 d(天)喷施1次。对PVX、ToMV、CMV病毒复合侵染,应采用全地膜覆盖栽培措施,结合药剂综合防治。在叶霉病发病初期,每隔7~10 d(天)交替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5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在苗期及现蕾期,叶面喷施0.01%爱密挺(吲哚乙酸+玉米素)水剂1 000倍液,可增加植株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