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提升产业效益竞争力

2010-08-15 00:50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中国蔬菜 2010年1期
关键词:园艺产品园艺产品质量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是新形势下园艺产业健康发展的需求。目的在于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营方式的创新,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

根据园艺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农业部决定从2009年始在全国园艺产品优势(重点)发展区域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此项活动就是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营方式的创新,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

1 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的意义

1.1 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

近20年来,我国园艺产品供应状况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基本上是靠外延规模的扩张,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的变化不大。据农业部统计,1988~2008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从603万hm2增加到1788万hm2,增长了1.96倍;蔬菜总产量从16290万t增加到59240万t,增长了2.64倍。然而,单产从1801 kg增加到2209 kg,仅增长23%。蔬菜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靠栽培面积的增长,单产水平提高幅度非常小。受耕地、水资源条件的限制,我国未来园艺产业的发展,不能再走规模扩张的老路,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主攻方向要由规模的扩张向单产的提高、质量效益的提升转变。通过标准园创建,集成技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集约化生产,可以在现有生产规模基础上,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同时,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满足人们对园艺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1.2 创新经营方式的需要

目前我国园艺产品生产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生产单位多,种植规模小,品种繁多,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组织、技术推广、质量监管难度大,严重影响园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制约了园艺产业的发展;产区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很难与销区建立相对固定的供货渠道,占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大流通对接,产销矛盾越来越突出;园艺生产单元小,规模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难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通过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为载体,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合作社社员自治,形成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现代园艺产品经营模式,可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有效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有利于开拓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

1.3 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

农业部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园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园艺产品总体上是安全的、放心的。但是,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以及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局部地区、个别品种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及重金属污染现象,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对进口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的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关键是强化生产过程控制。通过标准园创建,推广生态栽培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规范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从而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4 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园艺产业具有附加值高的特点,是主产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据测算,2008年全国园艺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6%;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90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9%;吸纳从事种植生产的劳动力约1.5亿人,从事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采后服务的劳动力约1亿人。其中,全国蔬菜总产值8000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28.5%;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75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5.8%。通过标准园创建,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可以进一步提高园艺产品的单产、质量和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 标准园创建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2.1 目标任务

2009年,在全国优势(重点)发展区域,创建818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其中,创建水果标准园300个,茶叶标准园118个,蔬菜(包括食用菌、西甜瓜)标准园400个(设施蔬菜标准园和露地蔬菜标准园各200个)。标准园的产品质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节本增效10%以上。

2.2 主要内容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主要内容是达到“五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产业化。

①规模化种植 在全国园艺产品优势(重点)发展区域、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创建县,严格按照无公害园艺产品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的要求,选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开展创建活动,推动规模化种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设施蔬菜标准园集中连片面积(设施内面积)13.33 hm2以上,水果、茶叶、露地蔬菜标准园集中连片面积66.67 hm2以上。

②标准化生产 标准园做到100%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优良品种与集约化育苗、防虫网、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避雨栽培、防雾滴棚膜、膜下滴灌、高温闷棚、高效低毒农药与科学使用等10项生态栽培技术,使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推进标准化生产,健全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③商品化处理 蔬菜、水果标准园的产品100%实行商品化处理。大力发展蔬菜、水果产品清洗、分等分级、包装、预冷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保鲜,提高产品档次、商品率和附加值,减少损耗。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冷链系统,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

④品牌化销售 园艺作物标准园的产品做到100%品牌销售。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GAP认证及地理标志登记,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开拓市场,提高效益。

⑤产业化经营 园艺作物标准园做到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100%产品订单生产。标准园创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为载体,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实现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3 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工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部成立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种植业管理司牵头,部内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参加。各省也要成立省级标准园创建领导小组,明确标准园创建的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责任到人,协调相关单位,组织开展创建工作。标准园创建县要成立实施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整合有关项目和技术力量,保证各项措施到位。

3.2 加强培训指导

2010年农业部将分区域举办全国性的标准园创建技术和产品质量管理培训,培训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组织专家开展巡回指导,指导各地按照规范创建标准园。各地要组织专家和技术员深入到标准园,举办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规范标准园创建。

3.3 加强工作督导

农业部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进行督导,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关键技术、生产标准、质量管理、验收办法等。各地也要加强督导,督促各项技术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完成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目标任务。每个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都要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统一样式设立一块标牌,注明创建单位、责任人、目标任务、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3.4 加强政策支持

农业部将整合有关项目支持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水电路、集约化育苗、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运保鲜等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确保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3.5 加强宣传引导

2009年农业部通过主流媒体,宣传了标准园创建的目的意义及工作动态。同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开通了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专栏,及时通报各地工作部署和动态,扩大了社会影响。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园艺产品园艺产品质量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中国对中亚五国园艺产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园艺系
园艺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园艺产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园艺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