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素英
2006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科共收治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7例,由于处理及时,后续治疗得当,无一例出现肢体远端缺血坏死或缺血性肌痉挛等严重并发症,短期内恢复皮肤完整性并实现骨折的稳妥固定和愈合。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患者,男7例、女10例;年龄14~61岁,平均37岁。分析受伤原因:10例为卡车挤压伤,4例为重物砸压伤,2例为门板挤压伤,1例为传送带断裂后抽击伤。其中7例为胫腓骨双骨折,6例合并股骨干骨折,4例合并内外踝骨折,4例合并足部骨折。受伤至来诊时间6 h~11 d,平均3.5 d;其中11例患者为外院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局部皮肤坏死后急诊转入我科,其中4例已行切开减压;6例为受伤后入我科逐步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有5例患者合并颅脑损伤,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例患者合并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 手术治疗方法 根据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标准[1],一旦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体征,立刻急诊行肿胀处肌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无法实现全麻或硬外麻醉要求的,可局麻下手术。通常采用单切口,自小腿中下段至踝关节取小腿前外侧切口,必要时可延长至足背;通常切开胫前筋膜间隙,必要时切开胫前外侧筋膜,甚至双切口,通过胫骨内缘后侧切口,于大隐静脉后开放胫后间隙。切开后肿胀之深部肌肉软组织彭出,手指深入沿切开间隙松解,并排出间隙内积存之积血。
3%双氧水、稀释碘伏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去合适大小封闭负压吸引护创材料(VSD)覆盖于切口,必要时可将护创材料置于切开的筋膜间隙内,半透膜封闭后持续负压吸引。5~7 d后拆除VSD装置,观察局部坏死和感染情况并对症清创,根据肿胀程度缝合切口两端松弛皮肤、皮下组织,并用双10号线将切口中段皮缘向中间牵拉缝合;必要时继续覆盖VSD。在肿胀基本消退,创面清洁,肉芽血供良好后拆除,根据皮肤缺损面积选择是否行取皮植皮术,通常小于0.3%体表面积者不考虑再行游离皮片移植术。
采用石膏支具等外固定方式者第一时间拆除,改行跟骨牵引,在创面闭合、软组织条件好转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在局部软组织肿胀好转后行外固定架外固定。甘露醇和活血药物需常规应用。抗生素宜选用广谱,足量足疗程使用。
1.3 护理要点 针对小腿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一下几点[3]:①患者疼痛的变化;②患肢肿胀程度的变化;③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远端末梢血运情况;④患肢的皮肤温度和皮肤颜色;⑤足趾的感觉和主、动运动情况;⑥局部瘀斑和挫伤创面的变化。一旦出现渐进性疼痛加重,肿胀加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皮温下降,颜色苍白,足趾感觉减退或主、动运动功能进行性受限,局部瘀斑迅速扩大或创面渗血量加大,均提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需要早期果断处理。
切开减压后封闭负压装置(VSD)覆盖创面后需特殊护理和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引流管堵塞,有无大量脓性引流液;封闭装置有无漏气,负压源是否稳定;有无肿胀变化,末梢血运有无改善,感觉运动功能有无恢复。每日使用125 u/ml肝素钠盐水冲洗VSD引流管道,防止堵塞。
患肢布朗氏架抬高,局部冷敷,必要时硫酸镁热敷,张力性水泡及时挑破清洗,钢针孔滴注酒精。辅助患者行积极的主动性等长肌肉舒缩锻炼,防止血栓形成。同时瞩加强蛋白的摄入量,纠正大创面消耗造成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本组17例患者均未出现深部组织缺血性坏死、远端肢体坏死、缺血性肌痉挛、足部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全部实现骨折的复位和稳定固定,创面愈合,踝关节和足部功能恢复。平均治疗时间3周。其中6例实现肿胀消退后内固定。对11例患者实现一年以上随访,创面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拆除固定后功能基本恢复。
3.1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生理和病理 当肢体遭到大面积挤压、砸压后,筋膜间隙内的肌肉出血、肿胀,使间隙内容物的体积增加,出现间隙内压力骤然增高;从而使间隙内淋巴和静脉回流的阻力增加。静脉压的增加使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从而渗出增加,更增加了间隙内容物体积的增加,压力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压力过高使得间隙内通行的动脉闭塞、神经损伤。神经干对缺血和压力敏感,缺血30 min即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缺血12~21 h可导致永久性损伤。肌肉在缺血4 h后开始坏死,坏死后瘢痕替代挛缩造成畸形[2]。因此,一旦可疑骨筋膜室综合征,即应果断切开。
3.2 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小腿骨折的固定方式 局部筋膜室切开预示着丧失了一期内固定的机会,这是很多骨科医师不愿意果断切开减压的原因;并和复位外固定也是小腿骨折的有效固定方式,本组在完成一年以上随访的11例患者中有6例使用外固定,骨折在创面闭合后生长良好,平均6周实现骨痂爬行,平均11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对于损伤较轻的病例,切开减压面积较小在使用VSD治疗后3周实现创面初步愈合,并未完全错过内固定时间段,可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术后辅助使用VSD,促进创面愈合。
3.3 治疗和护理的序贯性 切开减压、闭式负压吸引装置的安装和使用、外固定架的使用、取皮植皮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相互关联的序贯性治疗,在每一治疗步骤中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治疗和后续治疗。譬如,在切开减压是既要有效打开筋膜间隙,彻底减压,又要考虑到后期骨折的切开复位治疗,不能切口过大导致大创面愈合缓慢,错失内固定时机;在安装外固定架时既要考虑骨折的复位和稳定固定,又要结合创面的VSD安装和换药。
[1]胥少汀.筋膜间隙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1.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钦.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1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