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镜片产品的竞争也许就是渐进多焦点产品的竞争。只有现在打好基础、修炼好内功的镜片企业,将来才有可能真正成功地迎接这一挑战。
——广州市苏明达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戴满堂
没有美好的远景就没有冲刺的呐喊。打破国际巨头对高端眼镜市场的垄断,树立中国光学眼镜镜架品牌的国际地位,是我的梦想。作为民族眼镜企业,要想在将来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就要敢于向国际大牌叫板,勇于同国际大牌同台竞争。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是速度,因为速度意味着领先,领先则意味着主导市场格局。不迅速发展,整个市场格局就会迅速变化。国际强势品牌企业要的就是垄断市场,因此,民族眼镜企业要在自己的领域内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强企,就必须首先保持快速发展,进而主导整个市场格局,这样才能有优势与国际大牌眼镜企业同台竞技。
——米顿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立文
大陆眼镜零售店有4万余家,很多老版说现在竞争很激烈,生意越来越难做。我在香港参加了国际眼镜展,又走访香港、澳门眼镜商铺,发现了一些商机:高端眼镜很受有钱人喜欢,想花钱买副好眼镜,有需求,就有了商机。在香港会展中心三楼我见到了镶嵌252颗天然钻石的珠宝眼镜,价格高达152万元港币,吸引了很多人的眼光。我想说:大陆这么多消费者,奢侈品也是有市场的。谁先行一步,谁就是大赢家。
——香港名人珠宝眼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卫疆
作为眼镜制造企业花大力气去开眼镜零售连锁店,最后很可能会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因为现在国外连锁零售巨头已走在前头,而且近年来国内零售店如雨后春笋。此外,如果企业去代理国外品牌,很可能落得一个“给别人养孩子”的结果,这样得不偿失,费力不讨好。国外一线品牌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兵强马壮”了,国内眼镜企业与它们没有相同的发展环境,我们不是处于同一平台上,当然我们就没有相同的发展模式。既然国外品牌的成功案例不能复制,那就只有走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路子。
——温州黎东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建敏
略微具备一点财务知识的人都知道成本核算中有一个“盈亏平衡点”的概念,低于“盈亏平衡点”,产品毛利再高也是亏损,冲过了“盈亏平衡点”,往往表面价格很低的产品也会盈利,企业利润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一些已经上规模的企业,有许多的固定费用需要摊派,这就需要我们有多种档次的产品线去做填充。比如丰田汽车,他们有雷克萨斯,但同样也需要凯美瑞,最高明的是,他们居然做到了不同档次的产品同线生产,这大大降低了成本。目前,业界常说的转型,单纯指从低端向高端转,这需要相当高的条件。从最现实的角度出发,丰田这种精益化的生产模式才是多数眼镜企业需要学习的,才是真正具备可操作性的转型,简单地说,就是兼顾各种档次的产品,同时通过对生产环节的控制,压缩成本提升利润,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新兴眼镜总经理 寿文焕
20岁左右的年轻人喜欢消费200元左右的太阳镜,30~40岁的中年人愿意消费500元以上的太阳镜,40岁以上的人对太阳镜又有不同的需求。所以,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实行多品牌战略,是我们正在考虑的发展模式。
——暴龙眼镜总经理 黄法调
温州作为中国知名的眼镜生产基地,眼镜生产厂家将近千家,其中绝大部分厂家主要以外销为主,做贴牌生产,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为他人做嫁衣。要摆脱这种尴尬局面,温州眼镜制造企业的未来应靠出口和内销两条腿走路,并利用在国内市场上的技术、工艺优势和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逐步创立自有品牌,才能把握住利润最丰厚的价格环节。
——温州一托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