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坚
〔新疆兵团阿拉尔棉花检验测试中心,新疆阿拉尔843300〕
浅谈棉花公正检验中影响感官检验结果的因素
■ 李志坚
〔新疆兵团阿拉尔棉花检验测试中心,新疆阿拉尔843300〕
我国从2004年开始推行的棉花检验体制改革是棉花加工及检验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是提高棉花加工企业技术水平和加工质量,保障实验室公正检验结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国各棉区顺利进行,大批棉花加工厂对打包机进行了更新换代,安装了条码机以及信息系统,对棉检员和信息员进行了培训,全国各棉区也相继建立了符合棉花公正检验条件的实验室并开展了棉花公正检验工作。
实验室检验可分为两块,一是感官检验,由感官检验员对棉花进行检验定级,二是仪器检验,由HVI对棉花的内在品质进行物理检验,只要实验室条件达到要求温度(20±1)℃,湿度(65%±2%),操作员定期对HVI进行维护并按时进行校准检查和校准,检测结果就相对准确。而感官检验则不同,从中纤局发布的检测结果看,很多实验室品级相符率很低,全国各实验室之间品级鉴定水平及相符率参差不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棉检工作经验,就影响棉花公正检验中感官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感官检验即检验员用视觉、触觉等感知能力对棉花质量进行判断定级,如用眼睛观察棉花的色泽及特征,判断纤维的成熟程度,从而确定其品级高低,凭两手指扯断纤维的用力程度,判断纤维的成熟程度和强力的大小,用手握棉花感觉其弹性、弹力的大小,确定棉花的成熟度及回潮率的高低,眼观手摸棉样,根据破籽、带纤维籽屑、棉结、索丝的多少以及纤维形态来判断棉花的轧工质量,这些均是感觉和触觉反映到大脑并经大脑对各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依据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的结果。而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是棉检员长期棉检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是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而人与人之间感知和认知事物的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检验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检验技术水平、检验经验、实际工作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是能否确保感官检验棉花品级准确定级的关键。如部分棉检员不懂棉花种植、不懂棉花加工工艺;有的棉检员身体素质差或患有疾病,检验中眼神经容易疲劳,对棉花的颜色和光泽判断失误,这就势必造成检验结果的偏差。
现行棉花品级标准规定,以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三个条件作为评定品级的依据,同时又规定了一至五级成熟系数、强力、轧工质量三项参考指标,供制作棉花品级实物标准参考。现代棉花加工厂的加工工艺和轧花设备即使再先进也生产不出相同于实物标准的纤维图案,检验者只有凭检验来“对”标准定品级,而文字标准中品级条件只是抽象的定性描述,与品级实物标准难以结合,如一级皮棉品级文字标准中色泽特征表现为 “色洁白或乳白,丝光好,微有淡黄染”,那么究竟白到什么程度为“洁白”?到底多少是“微有”,都没有给予具体的数字表达,要想把所有棉花检验员的理解能力统一到一个尺度上绝非易事。
评定品级三要素即色泽特征、成熟程度、加工质量,成熟程度是棉花的内在品质,色泽特征是棉纤维的外观表现,但同样反映棉花内在品质的好坏,轧工质量虽不属纤维本身的质量,但疵点粒数的多少、棉纤维的外观形态也影响着棉花的品级。运用品级三要素确定品级时,要根据三要素的文字、实物标准,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要研究棉花的内在质量又要细看棉花的外观形态,按照标准的规定综合评定全面考虑准确定级。比较难掌握的是色重但质量较好的雨锈棉和色黄但质量较好的轻霜棉定级偏紧而对色白质差的晚期棉和拔杆剥桃棉定级偏松,这就要求棉检员要了解棉花的生长环境、日照情况、无霜期的长短等棉花栽培知识和棉花加工的机型和加工工艺,而现在有很多的棉检员是实验室棉检员,根本就没有下过棉田和进过加工厂,对棉花的生长和加工一无所知,所以对棉花的成熟程度和加工质量就无从谈起,检验时只用眼看不用手摸、手握,甚至棉样都不倒出棉筐,只凭“底色”和“重点特征”来定级,而忽略了成熟程度和加工质量,评定品级三要素只重了一条,这样势必给检验结果造成偏差。
以感官检验评定棉花品级是目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棉花检验的重要手段,棉检人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是确保感官检验棉花品级准确定级的关键。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