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锋 赵梓雯
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投入少、技术含量低、加工环节简单,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是价格竞争。以鞋为例,2009年1—9月以来,中国销往美国的成品鞋平均价格仅为7.24美元/双,不及意大利输美鞋价 (56.5美元/双)的1/7,甚至明显低于越南鞋价 (10.6美元/双)、印尼鞋价 (10.9美元/双)、泰国鞋价 (12.3美元/双)和巴西鞋价 (11.9美元/双)。
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萎缩,许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出口价格平均水平明显走低。1997—2002年,皮鞋、布鞋、球类、伞、鬃刷、热水瓶等6种轻工产品的出口额增长约五成,但平均价格却下降了约 20%。2003—2008年,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外部市场扩张明显,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都有所提升,出口价格明显回升。比如,每双鞋的平均出口价格,2006年为2.78美元,2007年为2.98美元,2008年达到3.48美元。期间,箱包、家具、玩具、陶瓷的平均出口价格也都呈现逐步走高的趋势。2010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大幅萎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加上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致使我国出口价格又有不同程度回落。根据海关统计数据估算,2009年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平均价格下降10%以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均价格下降5%左右。
比较而言,消费档次低、市场体系不完善、管理漏洞多的出口市场,更容易发生出口低价竞销,而法制健全、市场体系成熟的发达国家,价格战的程度明显更轻。比如非洲市场,许多进口商采取现金结算贸易方式,往往多头下单,货到后即要求降价,否则拒付货款,以次充好、恶性竞争行为较普遍,多年难以根治。而销往欧美国家的商品很多都是代加工,价格由跨国采购商控制,他们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货源,一般会给予我国加工企业相对丰厚的利润,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战,但恶性竞争情况较少。只有像沃尔玛这样的低端产品采购商,拼命向我国出口企业压价,即便这样,出口企业依然有微薄利润,不至于赔本赚吆喝。
出口低价竞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生产领域,出口价格战实际上是国内价格战的延伸。多年来,国内投资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难以控制,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或者国际环境恶化时,产能严重过剩就会暴露出来。此时,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通过相互压价、默默承受亏损风险来抢夺市场。以鞋为例,中国鞋厂加工能力超过120亿双,而且只要市场有需求,新工厂随时可以上马。同年,我国生产各种成品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产量的2/3;紧随其后的印度、巴西、越南、意大利分别为20亿双、7亿双、6亿双和2亿双。这么大的产能,国内市场无论如何也消化不了,只能通过低价来夺取更大的国际市场。
从理论上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产能大,占有相当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但是这些优势产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企业多、散、乱、小,产业集中度低,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出口自主品牌,缺乏稳定的国际销售网络,大都热衷于相互模仿,在低端产品市场挤来挤去,企图靠低价竞争挤掉对手。在与外商谈判时,哪个企业提高一点价格,就可能面临失去整个市场的厄运,这就是典型的 “囚徒困境”。可以说,制约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源于我们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致使我们不得不把定价权和超额利润拱手让给了外商。
受企业自负盈亏机制制约,低价竞销的前提是有利可图,如果没有利润,价格战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问题是,在出口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为什么企业还有利润?这是因为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经营成本经历了显著下降的过程。一是人工成本。由于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农业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工资可以长期维持在低水平。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调研资料,1995—2004年十年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二是人民币汇率。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保持稳定。三是规模经济。随着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我国产业聚集度大幅提高,配套能力大幅跃升,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单位产品的加工成本大大降低。四是出口鼓励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起,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政策,包括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五是管理成本。由于我国大量承接外资产业转移,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加上民营企业注重内部挖潜,节约了企业日常运行成本。六是基础设施完善。这些年,我国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提高了货物周转的速度,还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一是开拓了国际市场。作为一个缺乏核心技术、品牌、销售渠道的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是我国企业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法宝,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据轻工商会统计,目前我国不少日用消费品在美国进口市场中的份额都超过30%,玩具的份额高达87%。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我国产品出口金额大幅下降,但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反而上升。前7个月,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从中国进口占其总进口额的比重,由15.8%上升到18.8%。
二是增加了就业岗位。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我国基本国情,也是长期存在的巨大挑战。在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发展对扩大就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估算,我国每出口1亿美元的产品,可提供1万~1.5万个就业岗位。目前与进出口直接相关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亿人,其中加工贸易直接就业超过3500万人。仅纺织业就有1900万人就业,其中一半左右的就业都与出口相关;鞋类行业就业人数也超过1000万人。
三是提高了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国家只有准确找到自己的产业定位,才可能取得成功。既要上游产业、又要下游产业,既要研发设计和销售能力强、又要加工制造能力强,既要工人就业多、又要工人工资高,既要出口价格高、又要出口数量多,这种理想状态往往是不现实的。其实,技术先进、管理一流是竞争优势,低成本、低价格同样是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单个企业竞争力不强,尤其是核心竞争力不强,但是由于制造成本低,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十分强大。而且,价格战越严重的产业,往往是出口依存度越高的产业,也是国际竞争力越强的产业。
四是支撑了地方经济发展。综观我国沿海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在长期缺乏大项目投资拉动的情况下,正是靠低成本优势培育出来的优势产业集群,不仅给地方政府解决了就业岗位,而且有效地带动了基础设施产业、房地产业、物流产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和增长引擎。目前,浙江温岭的鞋类企业就有50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18家,规模以上从业人员16.6万人;浙江武义旅游休闲用品基地聚集相关生产产品企业350余家,从业人员1.7万人,年产值12亿元,年利税达1亿元。
一是出口企业效益不高,超额利润拱手让给了外商。HugoBoss衬衣在美国纽约第54大道的售价是120美元,60%利润给了销售渠道商,30%归了品牌商,而中国制造商只拿到10%。国内企业生产一双鞋的平均加工费为1.2~1.5元人民币,国外经销商每双鞋平均获利12~15美元,是国内企业利润的50~100倍。
二是拖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损害中国商品的整体形象。长期价格战必将使多数企业大伤元气,没有能力和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对产业转型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培育自主出口品牌等方面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大量的廉价商品竞相压价出口,还容易给外国消费者造成一种不良印象—— “中国制造”就是质次价廉低档的代名词。特别是在残酷的价格战面前,一些企业为了生存,采取以次充好或降低产品质量标准来降低成本,期望赢得价格战的胜利,结果只会给国家信誉造成严重损害。
三是劳动者福利低,资源环境代价大。出口价格战是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上,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了赢得价格战,往往以牺牲劳动者福利、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这样的出口增长得到的是短期利益,失去的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得不偿失。
四是造成贸易摩擦,导致国外反倾销案件快速增加。虽然我国绝大多数低价竞销都不是倾销,但是由于我国在多数出口市场都没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国外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时,采用第三国成本数据计算我们的出口成本,再把这个成本与我国的出口价格比较,很容易判定倾销成立,从而对我国全行业征收不公平的高额反倾销税。
第一,要立足于发展。出口低价竞销,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逐步加以治理,不能 “急刹车”。实践证明,出口发展较快的时期,往往是出口结构调整较快的时期;相反,出口环境严峻的时期,也是更多企业缺乏结构调整能力、被迫低价竞销的时期。我们不能脱离国情和发展阶段谈转变发展方式,不能片面追求出口高价格、高利润而放弃来之不易的国际市场份额。
第二,要区分正当的价格竞争与不正当的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 “灵魂”。正当的价格竞争是一个优胜劣汰过程,对消费者和产业长远发展都有利。目前我国出口领域的正当价格竞争是主流,不正当的价格竞争是支流。一些国际舆论对我国的指责有失公允,也是别有用心的。我们要在发挥比较优势中培育竞争优势,保护正当价格竞争,遏制不正当竞争。只要价格优势建立在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基础上,企业自身又有效益,就要合理保护。
第三,要坚持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相结合,以源头治理为本。要尽快完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质量、环保、安全生产标准,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快企业整合和重组步伐,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劣质企业,使产业组织结构由分散小企业向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转变;要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培育一批专门从事产品设计、研发或产品销售的企业,逐步实现由OEM向ODM和OBM方式转变。
第四,要坚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价格恶性竞争,特别是对少数严重损害劳动者福利、严重破坏资源和环境、严重威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企业,应采取行政措施坚决予以关闭。但是对多数正常的价格竞争,应该依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各产业的实际,逐步完善劳动工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社保成本的构成,以经济手段加以调节。
第五,要坚持整顿治理和规范引导并举,以规范引导为主。我们治理出口企业低价竞销,一方面要打击恶性竞争,清除害群之马;另一方面要鼓励正当竞争,引导企业走集约化、内涵化的发展道路。比较起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更重要,也更管用。当前,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通过传统技术改造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一批知名出口品牌;要鼓励优势劳动密集型企业兼并境外知名品牌、营销渠道和研发中心,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第六,要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在促进行业自律中的独特作用。从国外经验看,中介组织在治理出口低价竞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进出口商会通过出口合同预核签章、审价、指定最低限价和同行协议价等手段开展协调工作,对规范出口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商会的职能缺乏法律支撑,依然缺乏必要的工作手段,在组织体系、协调机制和服务方式等方面都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