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建
江苏省泰兴市张桥卫生院,江苏 泰兴 225451
腹部手术创伤指广泛分离肠管粘连、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其它由于手术操作所造成的肠管损伤,引发腹部手术后并发的肠梗阻。本文对泛影葡胺加中药鼻饲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进行探讨。
1.1 一般情况 本院自2005—2009年诊治术后炎性肠梗阻30例,年龄最大76岁,年龄最小6岁。出现时间:最早术后4天,最迟术后11天,平均7.5天。其中阑尾炎20例,胆囊炎3例,盆腔脓肿清除术后3例,结肠癌术后4例。
1.2 症状及体征 本组30例均为腹部手术后,术后都有肠蠕动恢复,4例有排便,数天后又出现下列症状:停止排气排便30例,严重腹胀24例,轻度腹胀6例,呕吐30例,腹部胀痛28例,肠鸣音减弱21例,肠鸣音亢进9例,但无气过水音,均有白细胞总数升高,腹部平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气液平,肠管扩张,甚至类似机械性肠梗阻的x线表现,CT扫描可见肠壁增厚,肠腔积液。
1.3 诊断标准 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的历史;有明显的肠梗阻表现;查体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1]。
1.4 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痊愈出院。均采用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及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贫血及营养不良,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等,同时胃管注射泛影葡胺,配合通肠理气汤中药鼻饲。治愈时间最短3天,最长15天,平均12天。中药治疗予通肠理气汤250ml鼻饲,每日一次,至恢复排气为止。(通肠理气汤,主方组成[1]:苍术10g,川朴、陈皮、制半夏各6g,莱菔子、山楂、赤芍各10g,广木香9g,制大黄6g,党参9g,红藤15g,当归10g。水煎)。
2.1 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 早期炎性肠梗阻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其发病原因是腹部手术后肠管广泛粘连或腹腔内炎症,是一种防御性反应。目前认为发生机理与下列因素有关:(1)交感神经输入的抑制效应;(2)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炎性介质所介导的炎性反应,由于肠道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增加而致肠道动力障碍;(3)麻醉和镇痛药物对机体的反应;(4)有些病人出现低蛋白血症,经营养支持治疗后治愈,故认为低蛋白血症也是本病的发生机理之一[2]。
2.2 治疗 治疗一般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全肠道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抗生素。
特殊治疗,第一周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每8小时给予5mg,一周后逐渐停药)以减轻炎症反应。生长抑素(如善得定)以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减轻肠道负担,有利于肠管水肿消退,直到病情缓解[1]。我们在肠梗阻发生3天后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100ml,既可刺激肠管蠕动,又可摄片了解肠梗阻情况和肠梗阻恢复情况,而且不象钡剂加重梗阻,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泛影葡胺是水溶性液体,渗透压是1900ml/l,约为细胞外液的6倍,用它治疗肠梗阻的机制是主要在于它的高渗性和不吸收性。泛影葡胺能将细胞外液包括组织间液血管内液体吸入肠腔,使肠管内容物得以稀释,起到扩张近端肠管,刺激肠蠕动的作用,使小肠梗阻段的梯度压增加,稀释的肠内容物通过,促进梗阻缓解。急性肠梗阻患者在给予及时补液、胃肠减压、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后,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100ml并夹管2—3小时,严密观察,每隔6—8小时经x线透视并摄片,如在12小时内病情缓解且到达结肠者则非手术治疗,否则根据情况及时剖腹探查。经临床证明此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减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率,并缩短疾病治愈时间[3]。我们使用泛影葡胺后,无一例炎性肠梗阻的病人贸然手术治疗导致肠瘘、短肠综合症等严重后果。
2.3 中药治疗 笔者采用通肠理气汤中药鼻饲,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效果满意。通肠理气方药理作用广泛,采用苍术、川朴,燥湿调气,降逆和胃;二陈汤燥湿和胃,理气化痰;莱菔子具有化痰、理气通腑之效;党参补气;红藤、制大黄清热解毒。诸药合用,燥湿健脾、理气通腑、利湿和络,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
2.4 根据临床观察,积极治疗原发病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术中减少创伤暴露,用可吸收性透明质酸钠生物膜覆盖以防脏器粘连,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适当延长禁食时间,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1] 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6.
[2] 蒋申战,高成绩,侯士正.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6.12(2):164
[3] 汪宁宁,汪琪.泛影葡胺的治疗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