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降温毯在亚低温治疗中的应用

2010-08-15 00:50:34王志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6期
关键词:降温颅脑体温

王志琴

亚低温治疗是应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方法,使患者体温处于一种可控制的低温状态以达到治疗的目的[1]。目前,国内外临床亚低温治疗方法已比较规范。降温的方法主要包括全身降温和局部降温。头部局部降温通常难以使脑温降至亚低温水平,而全身降温方法比较可靠。患者躺在降温毯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2~35℃[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对43例重度颅脑外伤高热患者使用降温毯配合冬眠药物治疗,通过积极有效地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降温毯在亚低温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重度颅脑损伤伴高热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6岁,体温波动在39.1~40℃,患者均建立了人工气道,均处于昏迷状态,经实施降温毯配合亚低温治疗后,39例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病情稳定,4例患者体温无明显下降,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1.2 降温毯的使用方法

我们使用的是美国CSZ公司的BLANKETROLⅡ型医用降温毯。在使用时,将降温毯平铺于患者的躯干部,在毯面与患者之间垫上床单,再连接好进出水管道,将温度传感器一端插入主机,另一端插入患者肛门6~10cm,根据患者体温、年龄设定毯面温度,按手动开关,主机开始工作。

1.3 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用氯丙嗪100mg、异丙嗪50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50mL,用微量注射泵先以5mL/h的速度从静脉泵入,待患者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用降温毯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把患者的肛温控制在34~35℃,同时冬眠合剂的泵入速度改为0.5~2mL/h持续静脉维持,达到治疗目的。

2 护理措施

2.1 检测仪器性能

每次使用降温毯前,应检查毯子正反两面有无破损,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通畅,主机水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接通电源开启主机,进行仪器自检,在确认仪器性能良好时方可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加强仪器性能的检查,保证指示屏幕正确显示,正确处理各种警报,安全有效的实施治疗措施。在亚低温治疗中,使用降温毯降温应在患者进入冬眠状态,各种反应减弱或消失后开始使用,否则在降温过程中易出现寒颤反应,引起机体代谢增加,影响治疗效果。

2.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2.1 体温监测和护理

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个重点项目。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患者的肛温在34~35℃。若患者的体温超过36℃,表明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予降低毯面温度,同时调整冬眠合剂泵入的速度;若低于33℃,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应适当减少冬眠合剂的剂量,必要时停止降温毯的使用并对患者采取加盖被子的保暖措施。在降温毯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体温传感器是否正确测温,有无滑出或脱落。体温传感器一般置于患者肛门内6~10cm处,用胶布固定于会阴部及大腿内侧。疑有测得温度有偏差时(仪器测温>35℃),可用体温表测温与仪器测温相对比,根据结果可调整体温传感器位置;仪器测温接近室温则可能是传感器脱落,需重新放置并妥善固定,否则会影响降温毯工作。

2.2.2 呼吸监测和护理

在使用降温毯的过程中要配合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定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若患者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入或行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应定时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湿化气道。吸痰时,手法要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秒,吸痰前后应提高吸氧浓度。同时予以氨溴索60mg,2~4次/d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以达到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在持续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及时倾倒储水器内冷凝水,防止液体反流;每48h更换呼吸机螺纹管,进行消毒,避免肺部感染。

2.3 神经系统观察

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复温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

2.4 皮肤护理

使用降温毯时,降温毯应置于患者躯干部,因背部和臀部皮肤温度较低,血循环减慢,容易发生褥疮,应每1~2h翻身叩背一次,翻身动作要轻,防止体位性低血压[3],同时对受压皮肤进行局部按摩。密切观察肢体温度、颜色变化,以了解末梢循环情况。降温毯温度最低可调制4℃,容易形成冷凝水时可致床单潮湿;有时操作不当,误将注射针头、别针等锐器扎破冰毯均也可使床单潮湿。故要加强巡视,及时处理,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无碎屑,避免褥疮和冻伤的发生。

2.5 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与舒适

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流通的单间里,室温应控制在20~25℃,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患者体温的下降和稳定。同时应定时使用空气净化器进行持续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2.6 心理护理和宣教

家属普遍的认为有效的退热方法莫过于焐。然而我们反其道而行,让患者躺在降温毯上,他们会觉得难以接受。因此,在运用降温毯前要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明治疗的目的与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使治疗顺利进行。

2.7 其他

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应做好患者的眼睛、口腔、泌尿道等护理,以防止角膜、口腔、泌尿系统等感染。氯丙嗪易引起便秘,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便秘出现,定时予以顺时针按摩下腹部,必要时进行灌肠或使用缓泻剂。

3 讨 论

在临床上对于严重颅脑损伤并发高热患者,需迅速降低体温时或进行亚低温治疗时,除药物治疗外,过去常用冰袋、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法来降低体温,但取得疗效不明显。降温毯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操作方便,既保证患者治疗所需体温,又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克服了传统物理降温所需护理时间长的缺点[4],有效缓解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状况。但在使用过程中,如运用不当,可引起不良后果,如褥疮、冻伤等。因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降温毯的性能结构和使用方法,并在使用中加强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真正发挥亚低温治疗的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4 小 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外科对43例严重颅脑损伤并发高热患者运用降温毯配合亚低温治疗,39例患者降温效果显著,仅4例高龄患者降温效果不明显,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存活患者无褥疮、冻伤等并发症发生。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运用降温毯配合亚低温治疗是可行的,在临床值得实施。

[1]史倩.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2):172.

[2]江基尧,朱诚,罗其中.现代颅脑损伤学[M].2版.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615.

[3]张伟英. 实用重症监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0.

[4]黎小梅.降温毯控制体温治疗高热病人的护理[J].护理与临床,2005,9(2):153-154.

猜你喜欢
降温颅脑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动物降温有妙招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9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晚晴(2016年11期)2016-12-20 19:06:26
页岩气开发降温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2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