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华
(江苏省射阳县畜牧兽医站 224300)
2010年 3月,江苏省射阳县合德镇两家养鸡专业户饲养的 18000羽蛋雏,先后发生雏鸡传染性鼻炎。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两户养鸡专业户,一户饲养雏鸡 7000羽,一户饲养 11000羽。发病 10d前,均用鸡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La-Sota)3头份/羽饮水。发病初期,仅有零星发病,7d内波及全群(90%以上发病),且出现零星死亡,病死率为 5%。病鸡曾用环丙沙星、强力霉素、禽菌灵、阿莫西林等药饮水,均无明显疗效。
病鸡精神沉郁,闭眼呆立,食欲减退,普遍腹泻,粪便绿色,触摸颜面部有明显热感。病鸡喷嚏,有的不时甩头,鼻孔分泌物很快由浆液性变为粘液性或脓性,形成淡黄色干痂,除去痂皮,气味腥臭。眼结膜炎症,角膜混浊,覆盖一层翳膜,眼睑、鼻窦部及周围组织炎性肿胀,眼周围出现圆形肿圈,多为一侧性,严重的为两侧性和整个头部肿胀,有的扩展至颈部。
剖检病、死鸡 15羽,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眶下窦粘膜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充血、出血和肿胀。表面有粘液性和粘脓性渗出物,严重者气管粘膜充血、出血。颜面皮下水肿,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结膜炎,角膜翳,结膜囊内有干酪样物。部分十二指肠粘膜和盲肠扁桃体有散在出血小点。
4.1 病料镜检 采用消毒玻璃注射器(1mL)采集病鸡结膜囊内或眶下窦分泌物涂片,革兰氏、瑞氏染色,镜检,见有散在、单个、成对的两极浓染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间有卵圆形、球状菌体存在,但均无芽孢和荚膜。
4.2 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病鸡结膜囊内或眶下窦分泌物,分别接种于鸡血琼脂、普通琼脂、营养琼脂平板,以烛缸法置 37℃条件下培养 24~48h。观察结果。普通琼脂、营养琼脂平板上,无菌生长;鸡血琼脂板上长出圆形、整齐、光滑、青灰色的无溶血小菌落,挑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仍可见到与病鸡病料相同的细菌。用上述方法,将该菌以划直线法转接到鸡血琼脂板上,同时用本站实验室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划横线接种,结果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出卫星状菌落。即副鸡嗜血杆菌在 γ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存在条件下生长时,出现的所谓“卫星现象”。
4.3 生化试验 采集 48h培养菌株,分别接种于葡萄糖、蔗糖、乳糖、木胶糖、麦芽糖发酵管中,结果该菌不发酵乳糖和木胶糖,其他均产酸不产气。
4.4 动物接种 采集病鸡眼结膜囊、眶下窦内分泌物 0.5mL,点眼、滴鼻和口服健康鸡 2羽;采集病鸡分离培养物作 1∶5稀释,仍以上述方法接种健康鸡 2羽,经 36~48h,4羽试鸡均出现与发病鸡群相同症状,其中 1羽 36h后突然角弓反张,两翅不停拍打后死亡。
4.5 血清学检验 采集病鸡血样 20份,分离血清。按常规操作方法,分别与传染性鼻炎、禽霍乱、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抗原作琼脂扩散试验;同时进行霉形体平板凝集试验。结果,查出传染性鼻炎血清阳性 18份。
4.6 药敏试验 将分离菌株转接至巧克力琼脂板上,用氟哌酸、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磺胺嘧啶、白霉素、土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卡那霉素、头孢菌素、泰乐菌素 12种药物试纸片,仍以烛缸法作药敏试验。结果:泰乐菌素高敏,抑菌圈为 25mm,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头孢菌素低敏,其它药物不敏感。
5.1 加强鸡舍内外环境控制,严格消毒药物使用浓度。彻底清除鸡舍内粪便,每天清洗、消毒食槽和水槽 1次。用 0.3%过氧乙酸溶液带鸡喷雾消毒,每天 2次,及时隔离病鸡,死鸡深埋处理。
5.2 采用传染性鼻炎油乳剂苗进行紧急接种,每羽0.5mL,肌注。全群鸡应用电解多维倍量拌料饲喂,口服补液盐饮水。
5.3 采用泰乐菌素饮水,每日 2次,连用 5d。3d后,鸡群停止发病,7d后鸡群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