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分型探讨

2010-08-15 00:51韩淑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3期
关键词:肌痛心音心肌炎

韩淑兰

由于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患者数似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诊断与防治虽已受到重视,但在基层卫生组织中的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尚不完全统一,误诊较多,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不良后果。本文对其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初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较为普遍的是全身乏力、心悸、胸闷、气短,少数病例有腹痛、心绞痛和晕厥。在临床表现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肌痛。已有临床报道表明,对于病毒感染后以肌痛、乏力为主要症状者,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利早期诊断。心脏体征中,以心音低钝、早搏和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为多见。心电图最常见的是ST段和T波的改变,尤其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出现最为突出,或各种频发早搏、传导阻滞、低电压等。

2 关于病因问题探讨

众所周知,侵犯心肌的病毒有10余种,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ECHO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水痘等病毒,侵犯心脏后均可引起心肌炎,尤其柯萨奇病毒有高度的心脏趋向性。作者在临床中发现两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体检伴有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变化,两者先后关系虽不明确,是否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应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关于迁延不愈的慢性病例,作者认为是由于心脏受到病毒的作用后改变了心肌抗原性,继发形成自身免疫反应所造成。

3 诊断条件

(1)发病前1~4周内有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史;(2)既往无心脏病史,突发心悸、心慌、胸闷、胸痛、明显乏力、肌痛、头昏等自觉症状者;(3)不能用其他原因所解释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体克、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并可有第3心音或舒张早期或收缩前期奔马律改变;(4)心电图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有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呈缺血型改变,各种传导阻滞,各种频发或多源性过早搏动,室上性或窒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新近出现的病理性Q波(排除肺梗死、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凡具上述条件,并排除风湿性心肌炎、冠心病、心肌病、代谢性疾病、电解质平衡失调、药物等引起的心肌损害和原发性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原因即可诊断为病毒心肌炎。

4 诊断分型

根据病程、病情演变情况,试提出如下分型:(1)急性型:具备上述诊断条件,病程在6个月以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与心电图基本上恢复正常;(2)迁延型:病程在1~2年,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异常改变时好时坏,常于感冒后加重,休息和治疗后好转,而无进行性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3)慢性型:病程在2年以上,自觉症状逐渐加重,泵动力明显减低,心脏扩大或慢性心衰,心电图异常改变长期不恢复;(4)后遗症型:经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心电图ST、T波改变长期难以恢复正常,或过早搏动长时间不消失,传导阻滞持续存在等,但心脏无扩大,心功能正常,能胜任一般轻、中度劳动。

猜你喜欢
肌痛心音心肌炎
浑身难受、哪哪都疼,可能是“纤维肌痛”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莫名全身酸痛 警惕纤维肌痛
这是一种怎样的“痛”
纤维肌痛误诊率近90% “怪”病其实并不怪
基于双阈值的心音快速分段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双声道心音能量熵比的提取与识别研究
基于香农熵的心音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一种心音小波神经网络识别系统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