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芬 白丽君 付联合
胸腹复合性损伤即胸腹多脏器损伤,多伴有失血性休克。因此病情危急,处理困难,死亡率高。我院自2008至2010年共收治此类损伤患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1~60岁之间。受伤原因:胸腹部刀刺伤穿透膈肌8例,车祸受伤24例,撞伤12例,高处坠落伤6例。致伤部位:肋骨骨折合并肺损伤13例,脾破裂16例,肝破裂9例,胃肠破裂12例,合并横结肠破裂2例,膈疝4例;合并肾破裂2例,骨盆骨折1例。本组患者行脾切除9例,脾修补7例,肝破裂修补9例,肾切除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21例,膈肌修补8例,胃破裂修补2例,小肠、结肠修补5例,造瘘1例。其中36例为重度创伤性休克。
2.1 术后回病室的病情观察 患者术后回病室应及时了解患者麻醉方式、术中情况、引流管数量、引流液的性质、量,输液(血)管道是否通畅,衔接是否牢固。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还应了解有无从手术室带入压疮,血压、脉搏、呼吸情况,并动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同时注意患者的瞳孔及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2.2 保持术后正确的体位,术后回室早期根据麻醉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卧位,以后根据不同的手术给予适当的体位。胸腹部手术患者一般在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从而有利于呼吸、引流,并可减轻腹部张力使患者感到舒适。
2.3 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患者常因病情需要放置各种引流管,护士应确认各种引流管的名称、放置部位及其作用、并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妥善固定,经常检查,防止引流管扭曲、阻塞、脱落。熟练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气味,定期更换引流瓶、引流袋,各种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4 营养与输液 应重视术后营养与液体的供给,以维持机体能量的需要和水、电解质的平衡。术后能否进食及进食的时间往往与手术部位、手术大小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有关。在不能由口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其他途径保证机体的营养补充,如通过静脉高营养等。但同样值得重视的是:术后静脉输液供给营养物质,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术合理掌握输液速度。
2.5 术后的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 保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元整洁、舒适。早期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3次,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了解患者的大小便情况,防止术后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针对患者术后的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心理问题疏导,注意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减轻焦虑与不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重视与家属的沟通,获得家属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2.6 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引流管带来的不适等而至翻身困难,易发生肺部感染;术后营养失调剧烈活动等因素,造成切口裂开。应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做深呼吸运动,必要时雾化吸入,重视患者的营养平衡。还应掌握不同手术易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护士应针对不同手术后患者的不同特点,予以积极的观察,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