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芳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7% ~10%,仅次于子宫颈癌[1]。目前的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由于患者医学知识的缺乏,加上手术创伤的不良反应,常常带来患者身心的痛苦和恐惧。因此,如何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减轻围手术期的痛苦和恐惧,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新课题[2]。为探讨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以及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康复过程,住院时间的影响,我们总结了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住的115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本组乳腺癌患者共115例,均为女性,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42.6岁;病理类型:浸润型导管癌83例,导管内癌32例;手术方式:乳癌改良根治术91例,标准根治术14例,扩大根治10例。
2.1 手术前 ①恐惧,焦虑;由于不了解病情而惧怕手术引起;了解病情者因器官缺损,损形而引起;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由于食欲不振致进食量减少;癌性消耗;因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抑制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致食欲不振;③舒适的改变,疼痛;癌细胞侵犯神经所致。
2.2 手术后 ①生命体征改变的可能;与麻醉和手术有关;②舒适的改变,切口疼痛,手术侧肢不适;有手术引起;③术侧肢体水肿的可能;由于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使淋巴液及静脉血液回流不畅所致;④皮肤完整性损害;由于手术引起。
3.1 手术前 ①提供多方面的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并储备能量,达到耐受手术的目的;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的通畅,便秘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②完善有关检查;因术后患侧肢体不宜行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操作娴熟,保护好静脉,减轻患者痛苦;做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特别是腋窝处,应先用肥皂清洗干净后,用无菌剪刀平皮肤减去腋毛,再铺上滑石粉,绷紧皮肤,用备皮刀剃净,避免损伤皮肤,需植皮者,还应做好供皮区的准备;③加强卫生宣教,提供心理支持。由于患者及家属担心手术效果,加之经济负担过重,表现出焦虑,沮丧情绪,我们要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给予帮助;向患者介绍有关乳腺癌的治疗进展手术知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对疼痛患者,责任护士要多接触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配合医生适当使用镇静止痛药物,保证患者休息,使机体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3.2 手术后 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在连续硬膜处麻醉及静脉复合麻醉下施行手术,术闭回病房后应给予平卧位,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或减轻术侧肢体水肿。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早期局部用负压吸引或胸带包扎,沙袋加压以助皮片附着,避免皮下积血,积液。注意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术侧肢端血运;②防止术侧肢端肢体发生水肿和功能障碍。避免在术侧肢体上行静脉穿刺,并适当抬高。术后3 d帮助患者活动上肢,先由肘部开始逐渐扩展到肩部。锻炼方法为自己进餐,梳头,洗脸及手指爬墙活动,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③加强心理护理。由于乳腺癌术后影响患者的形体美,因此多数患者情绪极其低落,表现出烦躁,自卑,甚至缺乏治疗信心[3]。护士除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并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外,还应尽可能采用其最容易接受的实施方式,勤巡视,多交谈,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教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同时,告诉患者,失去乳房只是外观上不协调,并且可以通过佩戴义乳或乳房重建术解决其失落感,从而舒缓其心理压力,树立适应生活方式改变的信心;④协助生活护理。术后患者卧床期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责任护士给予完全帮助,部分协助,支持教育等不同方式护理,满足其自理需要;⑤饮食护理。术后患者的饮食相当重要,除需增加热量外,还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以促进组织生长以及伤口愈合;⑥出院指导。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帮助患者认识和预防疾病,促进和恢复健康起到一定作用。在护理和治疗中,向患者宣教康复知识,包括合理饮食,手术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及时复诊,把治疗和护理方案记录于出院病历上,嘱家属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变化。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27.
[2]徐静,孙晓茹,王华,等.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现代肿瘤学,2005,13(1):141.
[3]王佳,蒋晓莲.乳腺癌改良治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研究,2007,2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