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凤 王丛新 孟丽霞
近几年来,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的患者中,有3例出现了肌肉注射部位局部肿胀、压痛(+)、皮下淤血及肢体活动障碍,经局部湿敷及理疗后,上述症状消失。
病例1、男性,45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在我院急诊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肌肉注射度冷丁(盐酸哌替啶)50 mg,静脉输入0.9%氯化钠250 ml+硝酸甘油5 mg后送入我科,我科给予尿激酶溶栓后,续0.9%氯化钠500 ml+肝素钠12500u以12~17滴/min静脉滴注,持续24 h后改低分子肝素钙1 ml,2次/d皮下注射。患者于入院后主诉左侧臀部注射处疼痛,查体局部压痛(+)、无红肿,未给处置,继续观察。次日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并左下肢活动障碍。处置:局部给予硫酸镁湿敷,并于第4天起周林频普仪一日四次理疗,每次20 min。患者主诉疼痛略有减轻,但从腰部至腘窝上10 cm呈大面积青紫,继续观察并局部理疗及湿敷。1个月后,患者皮肤完全恢复正常,局部症状消失,无肢体活动障碍。
病例2、男性,48岁,以心绞痛收治入院,给予0.9%氯化钠500 ml+肝素钠12500 u持续24 h静脉点滴后改低分子肝素钙1 ml,2次/d皮下注射,入院当晚患者主诉周身不适、入睡困难,遵医嘱给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次日患者主诉臀部注射处疼痛、肿胀、并下肢活动受限,局部给予硫酸镁湿敷,第4日起周林频普仪一日四次理疗,此时以肌肉注射进针部位为中心,皮肤出现大面积青紫。19 d后症状消失,无肢体活动障碍。
病例3、女性,78岁,患者曾患脑栓塞,此次因心肌梗死收入我科,给予抗凝、扩冠治疗,当晚患者烦燥不能入睡,遵医嘱给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次日患者主诉臀部注射处疼痛,查体局部压痛(+)、无红肿,给予硫酸镁湿敷,并于第4日起周林频普仪一日四次理疗,患者臀部注射处皮肤出现8 cm×12 cm青紫,经局部治疗10 d后疼痛及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出院。
肝素钠为抗凝剂,该药能阻止血小板聚集和破坏、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并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具有延长血凝时间的作用。硫酸镁外敷可起到消炎去肿的作用,配合周林频普仪治疗,加快了血肿的吸收与消散。上述三患者均在应用肝素钠过程中发病,查PT+APTT均在正常范围,注射的药物分别为盐酸哌替啶、盐酸异丙嗪,考虑为以下3种原因所致:
2.1 肌肉注射时触及深部血管,引起出血,致使2~3 d后才出现皮肤淤血表现。
2.2 拔针后按压时间短,导致出血量较多。
2.3 患者正在抗凝治疗中,致使症状加重。
3.1 严格按照肌肉注射操作程序执行,进针后抽无回血方可推药。
3.2 盐酸哌替啶、盐酸异丙嗪二药均须作深部缓慢注射,一定要达到肌层,部位要准确,否则易出现硬结。
3.3 抗凝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肌肉及皮下注射其他药物,如必须注射,拔针后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不可搓揉,注射后经常询问患者及检查注射部位,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给予处理。
3.4 注射前应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的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后可以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