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2010-08-15 00:51刘静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3期
关键词:产钳围产期肌张力

刘静炎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围产期新生儿严重的脑损伤,多由产伤和缺氧引起。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漏诊率较高。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存活着常留有癫痫、脑瘫、智力低下、共济失调等后遗症。现对本院2007年3月至2010年1月新生儿科收治4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综合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17例。男女比例1.82︰1。孕周<37周11例,37~42周28例,>42周9例。体重<1500 g 1例,1500~2500 g 17例,2500~4000 g 19例,>4000 g 11例。重度窒息17例,轻度窒息11例。自然分娩24例,剖宫产18例,产钳及胎吸助娩6例,宫内窘迫18例,羊水污染16例,脐带绕颈11例,孕母高症5例,胎盘剥离2例。

1.2 临床表现 抽搐32例,占66.67%;烦躁不安20例,占41.67%;脑性尖叫18例,占37.5%;发热22例,占45.83%;体温不升13例,占27.08%;面色苍白12例,占25%;面色发绀11例,占22.91%;呼吸暂停6例,占12.5%;原始反射异常18例,占37.5%;前囟饱满25例,占52.08%;肌张力改变32例,占66.67%。

1.3 脑CT 生后1~5 d,平均3 d,所有患儿给予头颅CT平扫。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脑实质出血8例,硬膜下出血6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16例。

1.4 治疗方法 ①安静,头高足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维持内环境稳定;前3 d限液50~60 ml/(kg·d),保证热量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的血气及血糖;③止血:维生素k15 mg/次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也可选用止血敏,血凝酶,氨基乙酸等;④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20 mg/kg,后改用维持量5 mg/(kg·d)分2次静脉注射。顽固性抽搐加用地西泮0.1~0.3 mg/kg或水合氯醛40~60 mg/kg;⑤降颅压:有颅内压增高症用呋塞米,每次0.5~1 mg/kg,2~3次/d静脉推注。慎用小剂量甘露醇,每次0.25~0.5 g/kg,每6~8 h静脉注射1次。⑥保护脑细胞,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急性期后可用胞二磷胆碱125 mg/d,脑蛋白水解物1~2 ml/d,神经节苷脂10~20 mg/d,10 d为一个疗程,共2~3个疗程。

2 结果

通过对症治疗7 d后评定疗效,显效:意识障碍基本恢复正常,颅内高压症状消失,肌张力明显改善,原始反射出现,共34例,占70.83%。有效:意识障碍仅部分改善,颅内高压表现减轻,肌张力轻度改善,原始反射出现但较低下,呼吸尚平稳,共8例,占16.67%。无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因经济或其他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占8.33%。死亡2例,占 4.17% 。[1]

3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较严重疾患,死亡率较高,严重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存活者部分留有不可逆的脑损伤,如癫痫、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它是围产期医学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发生在脑内各个部位,病因复杂,正确治疗及预防该病的发生,对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尤为重要。

3.1 病因分析 ①缺氧引起颅内出血较多见,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缺氧后酸中毒,脑血管内皮损伤及脑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2]。缺氧酸中毒造成脑血管痉挛,继之以最大限度扩张,微血管壁受损,血液外渗致使颅内出血。②早产儿颅内出血所占比例也较高,多表现为脑室内出血。早产儿侧脑室脉络丛毛细血管与室管膜下毛细血管不成熟,其内皮均缺乏完整基膜保护,使毛细血管容易断裂,引起脑室内出血[3]。正常足月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完善,而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不健全,增加了脑损伤的危险性[4]。另外早产儿凝血功能不完善也增加了颅内出血的危险。③产伤也可引起颅内出血,以硬膜下出血多见。产钳时用力不当、胎头吸引器助产、胎位异常、不适当的牵引均可导致颅内出血。④其他:急产、头盆不称、过期产、母亲有妊高症亦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造成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5]。

3.2 早期诊断 新生儿颅内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多少不等,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愈后差别较大。部分病例早期极不典型,容易漏诊,一旦病情恶化,常常突发呼吸暂停,心动过缓而危及生命[6]。头颅CT检查对颅内出血有较高的诊断率,对于有难产史的足月儿及早产儿结合临床表现如:嗜睡,反应低下或不明原因的啼哭不止,肢体自发动作减少或过多,屈肌张力低下或伸肌张力增强,不能吸乳或吸乳无力,拥抱反射亢进或减弱及惊厥等。生后3 d行脑CT检查,及早检查及早治疗。头颅CT还可显示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对治疗及评估预后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3.3 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加强孕妇的保健工作,及时发现高危妊娠,预防早产,提高产科技术,减少难产所致的产伤及窒息。严格掌握产钳,宫内窘迫的产妇应尽早结束分娩,减少胎儿窒息的发生。对于胎儿较大,不适宜阴道分娩者早行剖宫产,对于胎位异常宫缩无力者,及时处理,减轻脑损伤的发生。

3.4 避免医源性颅内出血 对于高危儿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哭闹及搬动,绝对保持静卧,头肩抬高30°,防止突然或持续的脑血流过高,防止高血压及迅速扩容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技术,密切监测高危儿,及早发现,及早合理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1]张芙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09,7(7):138-139.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2-781.

[3]薛湘平.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分析.中国实用医学,2008,3(10):39-40.

[4]李俊玲,郝亚平,葛惠.颅内出血早产儿24 h内脑内血流变化及围产期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6):361-362.

[5]张淑霞.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与急救.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44-45.

[6]张素平,吕霞.新生儿颅内出血65例临床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09,13(6):530-531.

猜你喜欢
产钳围产期肌张力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中药渣发酵物对围产期母猪粪便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围产期时间定义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临床探讨
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