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昌
药房管理是医院对外服务的一个窗口,药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经济效益,因此,药房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加强药房和药品的管理,以适应我国转型期医疗卫生改革的需求。
药房管理是一项与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息息相关的工作,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规定了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确定了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医疗保险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该项协议规范了医院的医疗行为和用药规范,参保者可自己决定在定点医疗机构或持处方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医疗保险制定了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标准及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等配套文件,规范了医疗保险的范围,使医疗保险有序进行。实施了医疗保险后,门诊管个人账户,住院管统筹账户。上述政策环境必然对医院药房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既要保证医疗保险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又要遏制医药垄断性经营者带来的医药费用增长过快,切实减轻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承受的经济负担,从根本上切断医院因补偿不足而过分依赖以药养医的道路;医疗保险政策及管理规范对医、保、患三者的利益调整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变化的市场也必须改变医院药房经营管理体制。同时,新的制药企业不断涌现,“药倒”的大量出现,并且渗透到医疗的的各个环节,扰乱了药房的管理。
我国医院药房在为患者调剂药品时多采用窗口式的封闭型服务方式,这种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对医药消费的新的需求,存在大量的弊端:普遍反映医院药价高,透明度低,尤其是一些大型医院药品种类繁多,更加难以全部标价公布;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时间过长,患者往往需要在经历处方、划价、交钱等众多环节外,还要在取药处排队等候。这些工作程序不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造成拿药手续复杂、繁琐、中间环节多,时间过长,服务态度差等。药房常是产生医疗纠纷的是非之地,这就对药房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专业技术知识,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要与患者多交流、沟通。
总之,我国目前医院药房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问题;营业场所问题;审方问题;药价问题;计算机软件问题等。应当正视问题的存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本文拟对此进行归纳总结,从而理清思路。
2.1 把人作为药房管理的核心,作者认为应当将医药分开核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对医疗费用进行监控,调整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力度。
提出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临床药疗新课题的不断出现和人们对药品使用安全性的需要,为医院药师的职能转化提供了新的机遇[1]。作为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药学的核心就是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药师的工作不应局限于药房本身,而要深入临床,让药师走出药房开展药疗监护工作。通过这种做法,改变以往医师凭经验选药、用药的不良习惯,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了医师的合理用药意识和素质。
2.2 认为应当对医院药学重新定位,改革门诊药房的工作模式,设立分类药房,如OTC药房和病区药房,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培养人才,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加快药学发展。
2.3 学习美国经验,美国医院药房药品调配自动化、强调临床药学工作以及静脉输液配制室的建设等。当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与国际先进医疗管理模式接轨。
2.4 鉴于目前国家对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到位,各种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尚不健全,完全剥离门诊药房的条件尚未具备,对门诊药房实行托管经营作为实现药房与医院完全分离过程中的过渡形式,是一种可以借鉴和探索的经营方式[2]。
2.5 医疗改革的全面推行、药学监护工作的开展,对医院药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应开展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使患者获得最有效的药疗。并主张医院药房向现代化服务模式转变,变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服务,以减少错药事故的发生,提高配方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3]。
2.6 通过回顾近年来中国实行的直接和间接药品价格改革的政策,总结药品招标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药品降价和药品资源配置上政府和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找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品价格改革政策。
综合上述,目前我国医院药房管理改革出现两种趋势:适应宏观形势的“托管制”和深化内部改革的药学服务式,各有利弊。本文认为,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角度上看应当普及“托管制”;从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角度应该提倡“药学服务”模式。
[1] 王海华.医院药房管理及发展的初步探讨.基层医学论坛,2009(14).
[2] 李淑玲,闫勃.医院药房管理要素构建的思考.当代医学,2009(31).
[3] 朱民田,胡颖.浅析新医改下加强医院药房管理的必要性.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