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高血压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药物治疗与分析

2010-08-15 00:51:00张美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7期
关键词:缓释片硝苯地平高血压病

张美玲

96例高血压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药物治疗与分析

张美玲

目的分析观察药物治疗高血压并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药物治疗96例高血压病并心绞痛患者的病例。结果高血压治疗效果:本组96例,44例高血压并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者维持血压在140/90 mm Hg以下,16例合并糖尿病者血压降至130~140/70~80 mm Hg,38例60岁以上者维持在140~150/80~90 mm Hg,心绞痛:显效:56例,有效39例,无效1例。结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并心绞痛,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高血压;心绞痛;药物治疗;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凡血压高于140/90 mm Hg者,既称为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成人约为15%~20%。高血压的直接并发症有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大量数据表明,高血压容易并发冠心病[1]。高血压病患者如不经合理治疗,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缩短15~20年[1]。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96例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男58例,女38例;年龄42~76岁,平均56.8岁;其中60岁以上38例;病程1个月~26年,平均4.2年;高血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血压分类和标准[2]:Ⅰ级7例,Ⅱ级45例,Ⅲ级46例;心绞痛:稳定心绞痛7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6例;16例合并有糖尿病。

1.2 治疗方法

1.2.1 高血压病并稳定性心绞痛 美托洛尔缓释片100~200 mg/d;硝苯地平缓释片30~60 mg/d;氢氯噻嗪25 mg,2次/d,口服。发作期硝酸甘油0.3~0.6 mg,舌下含化。必要时重复应用。5-单硝酸山梨醇脂,20~40 mg,2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口服。

1.2.2 高血压病并不稳定性心绞痛 硝苯地平缓释片60 mg,3 次/d,口服,贝那普利 10 ~20 mg,3 次/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口服。发作期首先给予吸氧、卧床休息,吗啡止痛。含化硝酸甘油或喷雾吸入异硝酸山梨醇脂。5 min一次,连用3次;随用硫氮卓酮静脉滴注1~5ug/(kg·min),直到症状缓解,血压下降。

1.2.3 对合并糖尿病者 氢氯噻嗪25 mg,3次/d,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60 mg,3次/d,口服,卡托普利片25 mg,2次/d,口服。同时给予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片等。

1.3 观察指标 每天测量血压,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

2 结果

2.1 高血压ugm治疗效果 本组96例,44例高血压并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者维持血压在140/90 mm Hg以下,16例合并糖尿病者血压降至130~140/70~80 mm Hg,38例60岁以上者维持在140~150/80~90 mm Hg,符合高血压控制标准[2]。血糖维持在6.0 ~7.8 mmol/L。

2.2 心绞痛治疗效果:

2.2.1 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胸闷、胸痛消失,2周内未再发作,ST段恢复50%以上,T波恢复直立;有效:胸闷、胸痛缓解或消失,2周内仍有心绞痛发作,但频率减少2/3或以上,ST段恢复50%以上,T波双相或变浅;无效:胸闷、胸痛稍缓解或未缓解,仍反复发作,S-T,T波未恢复,甚至加重或进展为心肌梗死,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2.2.2 心绞痛治疗效果 显效56例,有效39例,无效1例,转介入科治疗。

3 讨论

3.1 高血压病的危险性 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表现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最终导致心肌肥厚。特别是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变性,容易形成微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同时高血压使脑动脉硬化,可并发脑血栓形成等。高血压病可使肾小球囊内压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进而引起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减少,导致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可引起严重的视网膜病变,甚至导致失明。依据高血压病伴有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同,而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层[2],10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15% ~20%,20% ~30%和30%以上。因此,加强高血压病和并发症的治疗,可以减低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3.2 抗高血压病药物选择 确实有效的的降压治疗可以大幅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血压可诱发很多靶器官损伤,在治疗高血压时必须考虑到逆转和阻止靶器官损伤。根据几十年的高血压治疗经验,认为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比较好的药物是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和长效钙拮抗剂。

3.2.1 高血压并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选择 本组选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及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并稳定性心绞痛其优点是:美托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具有减慢心率,降压起效迅速,作用较强而持久,不仅降低静息血压,同时还能抑制体力应激和运动状态下的血压急剧升高。硝苯地平缓释片是钙离子拮抗剂,降压作用是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少兴奋-收缩偶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效应,减少肾小管钠重吸收。降压起效迅速而强力,降压效果和幅度相对较强,与其他药物联合科明显增加降压作用。对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4]。特别适合老年并发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发作期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3.2.2 高血压并不稳定心绞痛和糖尿病的药物选择 硝苯地平缓释片为钙离子拮抗剂,作用广泛,长期应用具有抗冠状动脉硬化作用,而贝那普利为血管转换酶抑制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周围和组织的ACE,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是缓激肽减少。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二者合用可以预防心室重构,逆转和阻止靶器官损伤[5]。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一定及时进行心肌酶谱检查,排除心肌梗死等严重病变。伴有糖尿病者,加用抗糖尿病药物治疗。

3.3 合理联合选用抗高血压药物,可提高疗效 本组96例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除1例无效转介入治疗外,其余95例均有效。由此可见,合理联合用药可提高高血压并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4-255.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1.

[3]古兴元,陈志坚,吴建年.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生理干预作用的研究.吉林医学,2006,27(1):38-40.

[4]苏万增,李萍,廖峰,等.难治性高血压135例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1):898.

[5]张国江,鹿育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肽系统药物研究.医学综述,2007,13(10):782-784.

453600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缓释片硝苯地平高血压病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10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中成药(2017年5期)2017-06-13 13:01:12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观察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06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