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咳喘、泄泻经验二则

2010-08-15 00:53李庆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苏叶咳喘风寒

李庆茹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临床科学,内容十分丰富。自从宋代太医局正式将儿科列为九科之一,中医儿科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且不说古代医家留的宝贵遗产,就近几十年中,中医儿科临床研究进展来看,不论治疗、预防和保健等方面所显示的效果,已吸引了众多的患儿接受中医方法治疗。相信进入21世纪,中医儿科将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被世人所认识和接受。笔者长期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工作。现就中医药在儿科咳喘、腹泻方面的应用谈一谈笔者的体会,望同道批评指正。

1 小儿咳喘症

咳喘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隶属于中医内科学的“感冒”“咳嗽”“哮病”“喘症”等病证的范畴[1]。小儿咳喘症以风热咳喘多见,西医治疗颇为棘手。往往出现愈治愈咳之情况,对小儿生长、发育极为不利,余用中医药治疗常应手取效。常用方药:苏叶 、杏仁 、艾叶 、法半夏 、陈皮各6 g,桔梗 、麻黄各3 g,黄芩 6 g,甘草3 g,茯苓 9 g,前胡 、紫苑 、冬花各6 g,水煎服,每日2次,3 d即愈。如属风寒不咳不喘者,苏叶、艾叶各9 g,葱白3根,生姜3片,水煎内服即愈;如属风热咳喘者,金银花、连翘各10 g,醉鱼草6 g,杏仁9 g,麻黄3 g,黄芩6 g,甘草、桔梗各3 g,水煎温服每日2次;如系咳吐黄痰脓稠者加川贝、鱼腥草各6 g;高热者加生石膏30 g,鸭跖草15 g,知母6 g;咽喉肿痛者加土牛膝10 g,黄药子6 g;抽搐者加蝉蜕6 g,七叶一枝花3 g。

病案举例:病例 1,李某,男,3岁,因发热咳嗽、咯痰清稀,甚时呕吐痰涎,在某处西药治疗7 d未效,于2007-10-03前来诊治,据其母诉曾静脉滴注青霉素、双黄连等。查体温38℃,咽喉无充血、红肿,面色苍白,咯吐痰涎清稀,两肺闻及湿啰音,指纹紫滞,此为风寒束肺,痰涎壅盛。处方:苏叶、艾叶、陈皮各6 g,可、法半夏各 6 g,桔梗、甘草、麻黄各3 g,前胡6 g,白芥子 3 g,茯苓 9 g,3剂,水煎服,每日2次,3 d后其母电话告之已愈。

按:苏叶辛温不燥,解肌发表,开宣肺气,为君药。艾叶温中散寒,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甘草合桔梗宣肺祛痰,前胡疏风降气化痰,共为臣药。麻黄解表平喘,白芥子温肺化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也为使药。

病例2,姚某,男,2岁,2008-04-23因发热咳嗽气急、抽搐2次来诊。刻下查面红目赤,时有哭闹,体温39.8℃,扁桃体肿大,舌质红苔薄黄,指纹青紫过风关。此为热毒壅盛,阻于咽喉,热极生风而抽搐。处方:金银花、连翘各6 g,生石膏30 g,醉鱼草3 g,蝉蜕6 g,七叶一枝花 6 g,2剂,水煎服,每日2次,少商放血,针刺合谷日1次而愈。

按:金银花、连翘辛温透表,清热解毒,为君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有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作用,为臣药。醉鱼草入肺经,以清肺热见长,蝉蜕长于疏散肺经风热,宣肺,又入肝经,可以凉肝熄风止痉,七叶一枝花可以清热解毒,三药共为佐药。

2 小儿泄泻

泄泻为小儿胃肠道常见病、多发病,大多为风寒泻和湿热泻。风寒腹泻者藿香正气散加减;湿热腹泻者用自拟“三草汤”(附方见后)治疗。

病案举例:案例 1,杨某,男,3岁。2008-10-02因腹泻日5~8次,呕吐,面色苍白来诊。刻下体温37℃,阵发性哭闹,舌质淡苔薄白,此为外感风寒,侵及肠胃。处方:藿香 9 g,半夏、苏叶各6 g,白术9 g,厚朴 、腹皮各 6 g,茯苓 9 g,陈皮6 g,甘草 3 g,水煎服,每日 2次,另用肉桂、丁香、茴香、吴萸等分为末取3 g外敷脐部,热水袋敷之30 min,每日1次,次日而愈。

按:本病由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生。风寒外束,卫阳被郁,则恶寒发热;湿浊内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则上吐下泻,脘腹疼痛。方中藿香取其辛温而解在表风寒,又以芳香化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升清降浊,为君药。配苏叶辛香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芳化湿浊;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行气化湿;甘草调药和中。

案例2:范某,女,6岁,2006-05-15因腹痛、腹泻、呕吐2 d来诊。刻下:体温 39℃,烦渴神疲,皮肤干瘪,腹部压痛,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为湿热腹泄。处方自拟“三草汤”即:地锦草、铁苋菜、车前草、疳积草、算盘子根各10 g,生地榆9 g,白芍6 g,甘草 3 g,2剂,水煎服,每日2次,同时针刺足三里、气海、止泻、天枢、阴陵泉等穴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2 d后而愈。

按:地锦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与铁苋菜合用可以增强清热解毒止痢的功效,为君药。车前草性甘寒,可以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为臣药。疳积草、算盘子根,清热利湿,解毒,地榆清肠风止血,白芍入肝经,缓急止痛,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1]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0.

猜你喜欢
苏叶咳喘风寒
冬读古诗御风寒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瘟火蛇
瘟火蛇
最高法未核准集资诈骗犯苏叶女死刑
感冒了,来杯苏叶水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儿咳喘灵口服液中微量钙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