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异位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

2010-08-15 00:51:00勾小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5期
关键词:节育器哺乳期肌层

勾小琼

宫内节育器具有避孕效果好,放取方便、副反应小、安全、价廉、维持时间长等优点,是目前避孕节育措施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但据临床观察,无论何种节育器,尚未完全解决出血、脱落、带器妊娠等问题。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来院就诊及在全市计划生育并发症鉴定中诊断为宫内节育器异位30例,资料完整,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为经产妇,年龄26~55岁,平均36.7岁。宫内节育器放置最短10个月,最长17年。哺乳期放置16例,月经后放置6例,人流后放置4例,剖宫产时放置4例。O型节育器22例,T型节育器5例,宫型节育器2例,r型节育器1例;节育器异位子宫肌层19例,宫颈肌层4例,异位入盆腹腔7例。发现节育器异位到取器时间最长6年,最短20 d。宫内有2只节育器1例,宫内宫外各有1只节育器2例。绝经后节育器异位5例。30例取出的异位节育器中,大号节育器20例,节育器断裂8例,T型环横臂铜套及r环头端硅胶脱出各1例,其中9例置器后未进行随访检查。

1.2 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下腹坠胀痛,月经异常,阴道不规则出血、痛经等。异位入宫颈肌层患者有性交痛。

1.3 诊断 30例对象中有24例通过B超确诊,6例通过X线确诊。

2 结果

7例异位入腹腔者,有5例剖腹取出,2例在生育二胎时剖宫产术中取出;4例异位入宫颈肌层者,均为B超监视下经阴道取出;19例异位入子宫肌层者,2例因子宫多发肌瘤在行子宫切除时一并处理,16例在B超监视下经阴道取出,1例在宫腔镜下取出。术后均恢复良好。

3 讨论[1,2]

3.1 节育器异位原因

3.1.1 手术者操作不当 本资料中哺乳期放置节育器16例,占53.33%。哺乳期放置发生率最高是因哺乳期子宫壁薄、质软、子宫警惕性不高,术者手术时若对子宫位置了解不清,操作粗暴,易将节育器直接放入子宫腔以外,或损伤宫壁造成节育器不全穿透,此时受术者可无明显症状,当带器妊娠行人流术时,宫腔操作及宫缩压力均有可能将节育器完全穿透异位于腹腔。故对人工流产术后、分娩后、哺乳期等有穿孔潜在危险者更要严格小心,对哺乳期壁薄、质软子宫可肌注缩宫素,在子宫收缩条件下放置。必要时延缓置器时间,采用其他方法避孕。

3.1.2 节育器过大或质量欠佳。施术者在置器过程中,未能按测得的宫腔大小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节育器,使偏大的节育器受到压迫,导致子宫内膜局部缺血坏死,易发生节育器进入子宫肌层或腹腔;其次,节育器表面或接头处不光滑,损伤宫壁,加之子宫排异性收缩,使节育器逐渐嵌入宫壁或进入腹腔。

3.1.3 反复流产,置器使子宫内膜得不到及时修复,易使节育器发生异位。本组资料中人流4例,占13.33%,均行人流2次以上,因此提高避孕有效率,减少人流次数,亦是降低节育器异位的一种预防措施。

3.2 加强术后随访 按常规置器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检查1次,器置后的定期随访十分重要,可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副反应及节育器异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资料中,有9例自置器后,均未定期随访检查。我们认为,置器后定期复查最好作B超检查,查前膀胱必须充盈,形成良好的透声窗后检查效果较好,有条件做阴式B超最好,必要时辅以X线检查。本组资料中有1例,因反复发作右下腹坠痛,经妇产科诊治无效,外科会诊诊断为阑尾炎,最后行腹部拍片时,发现右侧盆底有一节育器,剖腹取器后症状消失。因此,对曾经有过放环手术史者出现反复发作下腹坠痛,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者,应给予X线检查,做到明确诊断,合理治疗。

3.3 绝经后及时取环 本资料中绝经后节育器异位5例,均是绝经2年以上,在取环术前行B超检查时,发现节育器部分异位入子宫肌层。因为绝经后随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子宫逐渐萎缩,而节育器不能随子宫的缩小而缩小,使节育器逐渐异位入子宫肌层,甚至进入腹腔。故最好是绝经后半年至1年及时取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4 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资格及《计划生育手术合格证》,严格按《计划生育手术操作常规》施行各种手术,掌握好四项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无菌操作,做到术前细心检查,术中精心操作,并选择优质、合适的节育器,术后热心随访,确保受术者的安全。本组资料中有22例对象均接受每年2次的查环查孕,除16例异位于子宫颈肌层者报告为节育器下移外,8例每次检查均为节育器位置正常或宫内无节育器,这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技术人员对B超诊断技术不熟练,对宫内节育器的位置正常与否判断能力较差,导致误诊。②平时查环查孕都做腹部B超检查,受检者的膀胱充盈情况达不到要求,则影响B超检查效果。③目前用于乡镇服务站查环查孕的B超仪在图像清晰度、分辨率、灵敏度等方面均较差。鉴于以上情况,首先要加强宣传,使育龄妇女认识到此项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积极配合,做好检查前的自我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加强服务站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诊断水平,有条件时改进仪器设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减少计生并发症的发生。

[1]钟友华.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212例临床分析.四川医学,2007(02):265.

[2]刘君红.宫腹腔镜治疗节育器异位/嵌顿41例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1):284.

猜你喜欢
节育器哺乳期肌层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带环怀孕孩子能要吗
带节育器怀孕了孩子能要吗
保健与生活(2017年9期)2017-04-16 02:36:15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2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癌症进展(2016年10期)2016-03-20 13:15:48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8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HX-610-135L型钛夹在经尿道2μm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