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国明 浙江省绍兴县漓渚人民医院 绍兴 312039
笔者根据治病求因、“劳者温之”的原则,运用温通疗法,自拟温经除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本组 23例,男 15例,女 8例,年龄 20~78岁,平均 47岁;病程 5天 ~11个月;单纯腿痛 14例,合并腰痛 9例;X线腰椎摄片检查 12例,其中 4例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骨质增生,8例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以患侧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的放射性疼痛为特征,行走时疼痛加剧,下肢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沿坐骨神经通路有明显压痛点。23例患者均排除因腰椎间盘突出、椎体或椎管内肿瘤压迫等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23例均用自拟温经除痹汤治疗。基本方:桂枝、漏芦、葛根、吴茱萸、石菖蒲、千年健、钻地风各15g,当归 、赤芍 、生地 、川芎 、广地龙、五加皮、木瓜 、透骨草、伸筋草各 12g,北细辛 8g,川牛膝 5g。患肢疼痛剧烈,甚至行走困难者,加制川、草乌各 10g,并加北细辛至 10g;兼有腰痛者,原方去赤芍、地龙,加金毛狗脊、川断、地鳖虫。1天 1剂,水煎,分 2次服。15剂为 1个疗程,2个疗程相隔 3~5天,停药时间不宜太长。服药期间忌饮酒,尤其禁忌服药前后饮酒,避免重体力劳动。在用中药治疗同时,除 3例曾配合应用针灸、理疗外,其余未用其他疗法。
23例中治愈 17例(患肢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 3例(患肢疼痛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好转 2例(患肢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改善),无效 1例(患肢疼痛未减,功能无改善)。
坐骨神经痛主要由于寒湿之邪流注经络,日久气血凝滞,筋脉闭阻,不通则痛。拟温通法治疗该病。方中桂枝“味辛甘,性温,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本经疏证》);葛根“除诸痹”(《神农本草经》);吴茱萸味辛性热,有止痛除湿逐痹之功;石菖蒲性温,“主风寒湿痹”;千年健、钻地风“宜通经络,祛风逐痹,辛温走窜之药也。”当归、赤芍、生地、川芎能活血补血,通络止痛。广地龙“治足疾而通经络也”。五加皮性温,《别录》云其为治疗“两脚痛痹要药。”木瓜则能舒经活络,为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者要药。透骨草和伸筋草皆能通络止痛。北细辛性温止痛,川牛膝引药下行。诸药相伍,共奏祛寒胜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