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 李亚洲 少将
当今世界,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使军事领域发生了划时代的重大变革。国防动员建设作为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一变革的深刻影响和冲击。“5·12”汶川抗震救灾等实践表明,我国国防动员能力与完成信息化条件下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还存在明显差距,集中表现为国防动员力量专业素质偏低、国防动员训练模式陈旧、国防动员保障方式单一,等等。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推进国防动员建设转型,已成为亟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应着力推进“三个转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科技信息含量高、突发性强等特点。国防动员力量作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快调整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切实建成一支种类齐全、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队伍。
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要按照总部对后备力量建设结构规模的新一轮调整改革方针,着眼信息化条件,依据担负任务、地理位置、兵员潜力、经济发展情况,围绕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主动会同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信息科技部门,研究民兵预备役队伍调整改革的规模结构,切实找准任务需要与建设规模的结合点。要正确处理队伍建设数量与质量效能的关系,特别是在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上,既不能过分追求高精尖,也不能一味强调电脑、数码设备等简单装备的操作使用,防止步入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切实突出建设重点。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战时最需要、平时最关键的工作上,放在增强分队信息化含量上,防止“遍地开花”、“一刀切”、“一锅煮”。要在抓好战时直接参战、支前保障和后方防卫分队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应急维稳、抢险救援分队的建设力度。要在大中城市特别是人防重点城市重点组建核生化事故救援和医疗、通信、人防、生命救援、民生工程等科技信息含量较高的抢救抢修分队,在灾害易发地区特别是在江河、湖泊沿线重点组建防洪抢险、人员物资救援等分队,在交通干线重点组建道路抢修、交通运输、车辆维修等分队,在社会稳定形势较为严峻地区重点组建民兵常态维稳分队等,切实形成与应战应急、抢险救灾、维稳反恐等任务相适应的力量布势。
努力提高编组质量。要围绕信息化条件下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把国防动员力量编组的重点向专业技术分队拓展,向完成任务需要、科技密集的单位拓展,向党组织健全、发展潜力好的民营企业拓展,向与任务保障密切相关的行业系统拓展。在兵员构成上,要在保持普遍性的基础上,突出质量建设,按照科技素质好、专业技术精、突击能力强、思想作风硬的要求,有重点地编组军地信息化人才,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在编组方式上,要依托企业事业单位现有保障和救援力量,编组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具有一定作战、保障和抢险抢修能力的分队,提高专业对口率,缩小战斗力生成周期,努力实现“精干实备、双应一体、综合多能、反应快速”的新目标。
军事训练由机械化条件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是训练领域的革命性转变。国防动员训练要紧紧围绕提高国防动员力量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积极研究探索确立新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机制,促进训练质量的有效提升。
注重顶层设计。要树立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新思想、新观念,科学搞好训练规划。要坚持跨越发展、信息牵引,积极借鉴他人动员训练的成功经验,切实利用好军地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尖端技术,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益,避免走弯路。要坚持战训一致、科学施训,突出使命课题、重点课目、难点课题研练,紧贴具体任务大力开展实案化、实战化、野战化训练,缩短训练与实战的差距。要坚持整体联动、综合集成,加强军地统筹,充分利用军地科技信息装备搞好军队、公安、武警、地方党政部门等多个系统的整体联动、资源共享,形成军警民联合遂行信息化条件下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整体能力。
改革组训内容。要着眼信息化条件下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改革训练内容,强化信息化训练,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任务能力。要加强信息战技能训练,切实把信息化装备的基本操作和体系对接作为训练重点,力求熟练掌握信息化装备、器材的战术技术性能。要充分利用军队现有信息平台搞好信息战研练,重点组织好信息专业分队对抗训练,抓好信息沟通、信息防护、信息侦察与反侦察,以及网络战、电子战等课题的演练。要进一步整合军地信息资源,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积极依托地方电信、移动、联通、人防、公安等信息网络系统开展训练。
完善训练机制。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围绕信息化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继续把人才建设作为国防动员力量能力提升的重要关节。要采取选送院校培养、组织本级集训和与地方院校联合办班培训,大力提倡在职学习、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国防动员人才培养质量。要完善奖惩激励政策和制度,建立促进训练转变有效落实的良性激励措施。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编兵单位的联系协调,切实把军事训练成效作为评价单位工作成效和个人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使评、用、奖、罚等环节成为激发练兵动力的倍增器。要进一步完善训练考评机制,积极构建人机结合的考评平台,实现国防动员训练考评由“人工粗放型评估”向“智能精确型评估”转变,促进国防动员训练有效落实。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综合保障专业要求高、时效性强、难度大,涉及军地双方各级各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以军队为主进行保障很难满足实际需求,必须充分整合军地资源搞好保障,提高保障效益。
坚持军民结合。要着眼信息条件下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从顶层统筹好国防动员保障建设的军民结合,确保国防动员保障建设既能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又能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好军事需求。要充分利用地方科技人才和装备,着力挖掘军工及企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与军事专业对口的科技人才和装备资源,编组国防动员保障力量,以提高保障起点,促进国防动员保障建设健康发展。
强化合力保障。要加强党管武装,切实把国防动员保障工作纳入军地各级党委工作范畴,促进保障工作有效落实。要搞好依法保障,根据《国防动员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等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协调地方出台区域性法规,为军地合力搞好国防动员保障建设提供法律支撑。要按照“分级负担,共同保障”的原则,制定军地合力保障的措施,并根据不同任务的保障需求,明确军地各级各部门的保障职责、标准和要求。要组织军地力量加强对国防动员保障工作的检查督导和考评,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据情改进保障措施,确保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国防动员保障需求,建立健全包括军队作战指挥部门和地方人力、物资、经费主管等部门在内的各级各类保障机构,在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确保国防动员保障坚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