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力量应对多种安全威胁行动准备问题思考

2010-08-15 00:43天津警备区司令部李梦林卢宪法
国防 2010年7期
关键词:后备力量动员法规

■ 天津警备区司令部 李梦林 卢宪法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好充分准备,以便更有效地履行使命。

一、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工作落实

依靠法规政策的调节、规范和强制作用,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是确保有效履行使命的重要保证。要适应后备力量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不断完善有关法规政策,没有的要建立,不适应的要调整,不健全的要完善。

(一)完善组织建设法规。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组织建设是根基。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后备力量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现行一些组织建设的规定和条例,已经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后备力量编不了、编不实、编了训不了、所训非所编的问题比较突出。要针对这些问题,依据《国防法》、《国防动员法》、《民兵工作条例》等相关法规,修改完善地方配套法规和条例,明确各级部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团体和个人的职责及义务,量化奖惩标准,确保民兵预备役各级组织能够编全、编实、编好。

(二)完善训练演练法规。军事训练是后备力量形成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完善的法规是抓好训练落实的重要前提。目前,由于部门、企业等单位用人机制的调整和改革,以及受联训机制、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和经费等因素制约,人员难抽组、时间难落实、质量难保证的问题十分突出。应本着与政策法规相衔接、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训练大纲相配套的原则,建立完善训练演练有关法规制度,明确各级领导、机构、部门、单位在后备力量人员召集、训练保障等方面的职责,严格奖惩措施,使后备力量训练有章可循。

(三)完善动员支前法规。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后备力量职能任务的拓展,使后备力量动员支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果缺乏配套的法规制度作保障,动员支前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应吸纳应急应战一体化实践的成功经验,把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用法规的形式体现出来,明确各级、各单位和各部门的职责,通过法律法规形式使大家知道在应急应战动员中自身应承担的义务,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后果,使之与地方实际相结合,与军地相关法规相配套,推进动员支前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提高法人和自然人履行责任义务的自觉性,确保动员支前工作有效实施。

二、建立健全机制,正规有序抓建

机制是后备力量建设全局性和关键性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多样化军事行动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关运行机制。

(一)建立健全军地一体应战机制。后备力量遂行应战任务,涉及军地多个部门,指挥协调复杂,保障难度大。应以地方党委政府为基础、以国防动员委员会为依托、以行政区军事机构为主导,按照战时要求,建立高效的军地一体应战机制。主要是依托网络和指挥自动化平台,构建军地联动的指挥体系,将军队指挥、后备力量使用和地方相关系统进行有机衔接,形成组织指挥顺畅、网络互通和信息共享的统一整体,协调一致地完成应战任务;优化作战力量编成,加强军地联训联演,实现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提高军队和后备力量整体作战能力;整合军地各类资源,形成平战兼容的资源储备体系和军地一体的保障机制,实现通用装备自筹、专用装备请领、急需装备征用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后备力量应战能力。

(二)建立健全军地一体应急机制。后备力量遂行应急任务,政策性强、时效要求高、影响面大。为满足遂行任务需要,应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相互融合的军地协商机制,确保指挥顺畅、方案科学、编组合理和保障有力。在指挥方面,应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以行政区军事机关为补充,组建联合指挥部,履行组织指挥应急行动职能;在行动方案上,可由政府应急部门牵头,协调行政区党、政、军有关部门,统一制定动员支前、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各种应急方案计划,形成配套完善的方案体系,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之间的人员、物资、装备等资源的统一调度;在力量编组上,应有机融合各种应急力量,科学编组属地军队、公安武警、后备力量和专业救援力量,形成编组规范、力量合成、专业对口、装备齐全的有机整体,有效提高遂行应急任务能力。

(三)建立健全军地一体动员机制。后备力量工作环境各异、素质参差不齐、生活居住分散,若没有完善的动员机制作保障,难以快速高效遂行任务。要以提高快速动员能力为牵引,搞好后备力量布局的规划论证和调整,突出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切实贴近任务需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适应政府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形势,把专武干部、民兵干部、预备役军官及各类动员机构干部编齐配强;要加强后备力量动员集结和遂行任务问题研究,规范应急应战动员的组织程序和方法手段;要完善后备力量动员军地联抓共管法规制度,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建立联建、联管、联查等相关规定,扎实落实各项准备,确保一旦需要,能够快速实施一体化动员保障。

三、完善配套装备,提升行动质量

装备器材保障是完成任务的基础。从遂行奥运安保、抗震救灾等非军事行动实践中不难看出,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器材性能落后、数量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应走开军民一体融合发展的路子,完善配套装备,提高装备保障能力。

(一)革新现有装备器材。针对现有装备科技含量低、性能落后的客观实际,科学运用现代技术,对现有装备特别是主战装备,采取嫁接、融合和改造等方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改善和提高装备效能。如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民兵、预备役各类火炮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反应速度和射击精度;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研制开发机动抢修设备,简化操作程序,缩短抢修时间,提高抢修效率;吸收地方先进通信技术,加强后备力量通信手段创新,提高复杂条件下通信指挥保障能力。

(二)加强通用装备保障。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装备保障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应对非传统威胁时的军民通用装备器材保障,需要军地双方共同努力,采取征用、购置、预编等多种形式完成。

(三)注重搞好技术保障。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动用武器装备种类多、技术含量高、涉及领域广,对技术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切实掌握人才基本情况,搞好装备保障人才潜力调查,切实把高技术装备保障人才编入后备力量,加大编组比例。要搞好装备保障人才培训,采取送学深造、到厂家学习、在职培训、岗位自训、集中培训、短期轮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新装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装备保障人才能力素质。

四、加强思想教育,强化战斗精神

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时,所面对的情况复杂多变,要求参战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军事素质,还要具备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心理素质。因此,应将战斗精神教育融入军事训练、体现于岗位平台、渗透于完成任务中。

(一)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后备力量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任务性质多种,环境复杂多样,面临考验严峻。应充分利用军地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官兵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培养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组织官兵深入工厂、企业参观学习,实地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培育和深化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打牢爱国主义精神烙印,强化为党、国家和民族利益甘于牺牲奉献的意识。

(二)强化使命任务教育。要利用组织整顿、集中训练等大项活动之机,加强使命任务和根本职能教育,使广大官兵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天下仍不太平,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动荡不安,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我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之争,关系复杂,矛盾争端此起彼伏,我边海防形势严峻;境内外邪教组织、恐怖组织、分裂势力蠢蠢欲动,破坏不止;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矛盾十分突出,各种自然灾害此起彼伏,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因此,必须扎实打牢思想根基,时刻做好遂行多种任务准备。

(三)强化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任务,不仅是精兵利器的对抗,更重要的是人的意志较量和战斗精神比拼。因此,必须强化革命英雄主义思想,通过“听革命英雄主义事迹报告,看革命英雄主义影片”,结合抗洪抗震抢险、扑灭山火等急难险重任务,大力培养“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猜你喜欢
后备力量动员法规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特征及启示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者不当督导的危害和对策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奇怪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