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军区司令部动员处 陈永银 林江波
市场经济体制下,广大民兵处于经常性流动之中。必须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逐步走开“属地建设、属地使用”流动民兵的路子。
属地编组。把流动民兵编组纳入属地民兵组织体系。一是打破常规编。打破按行政区划编、按人口基数编、依托户籍编的传统模式,把专业技术分队向流动民兵多、专业技术强的社区、企业、院校拓展。二是紧贴实际编。在建有基层武装部的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成建制单独编;在党组织健全、人员总数相对稳定、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但经营项目相对固定的军民兼容企业动态编;对在社区从事经商且居住地相对固定,在小型企业打工且合同期在一年以上的流动民兵,依托街道武装部混合编;对专业技术分队依托“三区”管理机构对口编。三是区分对象编。把流动民兵中的退伍军人、党团员优先编入;合同期长、表现突出的人员优先编入;文化程度高、专业技术好的人员优先编入。注意多编高校和大型企业流动民兵,少编社区和小型企业流动人员;多编工作岗位相对固定的流动民兵,少编外来经商青年;多编对口专业技术岗位流动民兵,少编一般岗位人员和非生产一线人员。注重发挥大中型企业生产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势,组建应急通信、灾害救援、应急抢修等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民兵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能力。
属地组训。把流动民兵训练纳入属地民兵训练体系。一是靠大纲规范。在训练内容上,按照“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狠抓“民转军”共同课目训练和“应急”“应战”课目训练。在训练时机上,结合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设备检修、生产淡季、节日假日等时机抓好流动民兵训练,高校利用开学、军训和国防教育日等时机组织流动民兵训练。在训练方式上,基础训练由属地军事机关组织教学力量深入编兵单位任教帮训;专业训练由编兵单位按照训练计划自行组织;分队训练采取挂钩带训、军警民联训的方式。二是靠课题牵引。结合形势任务和区域实际,坚持以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为重点,适度加强对防汛抗风、水上救援、维稳处突、物资抢运、水电设施抢修、组织群众紧急转移等课题的研究,并协调防汛、教育、卫生等部门组织综合演练。三是靠机制推进。建立流动民兵训练组织计划、训练协调、检查指导、考核验收、经费保障等制度,完善流动民兵训练经费补贴办法和装备器材保障等机制,以法规制度的健全确保流动民兵训练有序运转。
属地管理。把流动民兵管理纳入属地民兵管理体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深入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党组织建在哪里武装机构就设在哪里”的要求,在已经建立党组织的民营企业、高等院校,建立基层武装部履行民兵管理职责。对没有建立党组织的民营企业、民办院校,将流动民兵纳入基层武装部管理。借鉴地方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流动民兵管理办公室,加强流动民兵管理。二是完善制度规定。紧贴实际研制开发流动民兵管理系统,制定流动民兵管理暂行规定,建立军分区、人武部、基层武装部“三级联动、一体检查”的流动民兵“电子档案”,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流动民兵进行组织点验。进一步完善落实工作会议、集中办公、登记统计、兵员储备、军地联管等制度,切实把流动民兵队伍管住、管好、管出战斗力。三是创新方法机制。对建有流动民兵组织的企业、社区、高科技园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以调动社会多方共建共管民兵队伍的积极性。同时,要制定相关措施维护保障流动民兵的合法权益,以机制的创新、务实的作风、灵活的方法推动流动民兵属地管理落到实处。
属地使用。一是明确任务用兵。着眼战时支前,进一步细化流动民兵担负的情报侦察、城市防空、通信保障、运输保障、装备维修等任务和行动要求、保障措施;立足急时抢险,进一步细化流动民兵参与防汛抗风、消防灭火、抗震减灾、防化救援、水电气抢修、水上救护等任务;适应平时维稳,配合公安、武警维护社会治安,开展“五护”(护厂、护矿、护村、护校、护路)活动。二是把握原则用兵。严格落实《民兵战备工作规定》有关要求。平时,根据用兵审批权限,动用流动民兵由当地基层武装部提出申请,经县(市、区)人武部报军分区批准后,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和人武部协调调度;战时,根据上级指示,按照行动方案,由县(市、区)人武部直接指挥参战支前行动。三是依照方案用兵。制定流动民兵参战支前、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各类行动方案和配套计划,依托现行指挥体系,完善应急指挥机构,建立流动民兵应急指挥协调小组,遇有情况,依案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