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2010-08-15 00:48陈书明
科学之友 2010年12期
关键词:班组动力学成员

田 珂,陈书明

(晋城供电分公司,山西 晋城 033000)

班组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单位,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任何规章制度在安全生产上的落实最终都要通过班组来实施、体现。实现班组安全生产的自我管理,是科学系统管理的最终目标之一。

1 电力安全管理亟须向科学的系统管理转变

1.1 现状

长期以来,电力在安全管理上采用的是传统经验式管理,这种管理具有只重视对“设备”的管理而轻视“人”的心理特点;重“经验措施”而轻视“管理理论”;重“奖惩”等硬性措施而轻视“关心体贴”等软性措施的使用等特点。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变传统经验式管理为科学制度化的有序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的必然趋势。

1.2 分析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以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有关科研部门通过对全国煤矿工人的调查表明,影响工人安全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学习体验、危险的想象、奖惩、责任义务、舆论、作业环境等六大因素。说明影响安全意识的因素既有“硬性”的安全设备、设施,也有“软性”的事故分析、安全知识学习和有关安全的舆论宣传;既有强制性的惩罚措施,也有富有人情味的说服教育,对家属的安全指导和对职工的生活体贴。这就要求安全管理者要改变以往只注意安全设施、设备建设而缺乏人情味的片面做法,从系统的角度和人的心理角度出发,使“安全第一”的思想成为每个职工的行为规范。

2 群体动力学理论在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2.1 电力班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电力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工作,都是由少量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的,无论安全管理人员怎么强调安全,由于广大职工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所有的安全措施、行动大都得不到切实履行。现场作业中大量违章违纪现象的出现,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经验管理模式下,个人无执行规章的积极性及绝大多数班组没有标准化作业的氛围。

目前的安全管理,偏重于规章制度的制订,而不注重规范人的行为,没有建立促使职工自觉遵章守纪的机制。再完备的规章,操作者不执行也是枉然;有规矩,不能有效实施也成不了方圆。

2.2 理论介绍

任何一个群体中的人,其行为都会潜在地受到群体同伴的影响。如能采取职工群体参与的方式引导他们自己制定安全目标,建立安全绩效考核办法,定会取得理想的事故预防效果。美国社会科学家库尔特勒温在1939年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概念,开始研究群体对个体行动的影响、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及对交互作用进行一种本质性的探索。在其后的20年间,群体动力学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迅速发展,其影响几乎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个理论为意识形态和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科学依据,其理论的本质是改变群体成员关于自身行为能力的意识、调整群体成员间的人际关系、优化群体风气。

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共同遵守。如果某个成员违反了群体规范,群体就会采取各种形式的压力使得该成员服从。例如,一位后进青年被安排在一个先进班组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发生了质的转变,这种就是利用班组良好的群体规范来影响和约束成员的行为。群体对其成员的影响力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2.2.1 群体对个人吸引力的大小

即个人对在群体内的成员身份是否重视。如果重视,则群体的规范对其约束就大,就能使他转变不良的态度。

2.2.2 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与依靠上级行政任命的班组长不同,它是群体中个体相互接触交往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般来说,如果他在群体中越有地位,就越会受到要以身作则的压力,就越容易接受群体的规范。

2.2.3 个人对规范的看法

如果他认为这个规范合理,他就会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反之,他就不会服从群体规范的约束。

2.3 实例

最早把群体动力学引入现场事故预防的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三隅,他于1963年在日本福冈县进行了对日本铁路汽车局的事故防止实践研究,在研究中,对有责任事故的45名汽车驾驶员进行了引进群体动力学的群体决策法的实验。这一以小群体活动为中心开展的事故预防活动,使该局由1963年的1 257起责任事故下降到1984年的33起,成为日本当年汽车运输业中事故发生率最低的公司。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改变群体成员关于自身行为能力的意识、调整群体成员间的人际关系、优化组织风气。在现实生产实践中,那些群体成员间人际关系协调、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生产班组,其生产效率高,事故发生率低。反之,那些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不协调一致的班组就会事故频发。

3 群体动力学理论对班组管理工作的启示

(1)应用群体动力学预防事故,不但可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还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群体决策,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变“强制安全管理”为“自主安全管理”。

(3)要将群体规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协调起来,充分发挥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及激励作用。

(4)改变领导作风,优化组织风气。领导者要改变习惯于发号施令的工作作风,应善于倾听、诱导群体成员,形成群体决策的气氛。如果工作场所群体的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士气、协作性差,则群体决策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西方管理学界对人性的认识比较深刻,相应的,其管理措施也是比较先进且富有启发意义,尽管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天壤之别,员工的心理特征也迥然不同,但其管理理论对我们仍有相当的启发借鉴意义。

愿电力的安全管理者们不断消化吸收国内外各种安全科学理论知识,将安全管理转变到协调安全系统中人——机——环境因素,加强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把管理方法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及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

猜你喜欢
班组动力学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