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述评

2010-08-15 00:53冯帮才
绿色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印江造林林业

冯帮才

(印江县林业局,贵州印江555200)

1 引言

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在印江县得以初步显现,退耕还林成为印江县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继建国初土地改革之后,与联产承包、扶贫开发、农村税费改革一样最受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退耕还林是印江县历史上涉及农户最多、时间跨度最长、中央投入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林业生态建设惠民工程。被广大干部群众称为“最合民意的德政工程,最牵动人心的社会工程,影响最深远的生态工程”。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迄今为止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本文以此出发来对印江退耕还林的工程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

2 印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概况

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名山——梵净山西麓,全县总面积1 969km2,辖17个乡镇,总人口 42.8万人。印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自2000年启动以来,始终生态优先,兼顾产业发展,坚持先设计后施工原则。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积1.50万hm2,其中完成退耕地造林0.70万hm2、荒山荒地造林0.73万 hm2、封山育林0.07万 hm2。工程实施范围涵盖了全县的17个乡镇222个行政村(村覆盖率64%),惠及退耕户39 295户。目前,国家已累计投入印江县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1 572.298万元,其中种苗补助 1 191.5万元、兑现钱粮补助 18 212.998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2 167.8万元。按现行退耕还林政策,国家将累计投入印江县退耕还林工程4.07亿元。

10年来,印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印江县委、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帮助下,经过工程区地方党委、政府、林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与群众的艰苦奋斗,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地遏制了印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乌江生态屏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森林的培育与保护,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印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

3.1 局部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印江县累计新增造林地面积达 1.5万 hm2,经调查统计,面积保存率98.7%,成林率86.3%,大部分造林地都已成林郁闭,森林覆盖率提高6.6个百分点,原来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全县局部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洋溪镇近666.7hm2退耕还林栽种的杨树,现平均胸径达到10~12cm。退耕还林后,特别是跑土、跑水、跑肥的坡耕地在退耕还林后,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较1999年有了大幅度下降,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工程的规模实施,使印江县局部区域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长期超负荷运转的生态系统得到休养生息,局部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3.2 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调查,退耕前平均亩坡耕地的收入只有120元左右,而退耕后,国家补助直接补助款项的就有239元,补助款发放时间为5年或8年。从2007年开始,出台了完善退耕还林的政策措施,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延长补助一个周期,即生态林再补助8年、经济林再补助5年。10年间,印江县有39 295户农户通过工程实施受益,截至2009年,累计补助退耕还林款项18 212.998万元,户均4 600多元。印江县退耕还林栽种茶叶、桃、梨、柑橘等特色经济林树种近0.13万hm2,大部分已有了经济收益,特别是沙子坡镇、杨柳乡、板溪镇栽种的利子,现亩产达4 000多kg,批发价格1.8~2.2元/kg,亩产值达到 7 000多元;退耕还林栽种的茶叶也大部成园,这些经济林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3.3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一些生态区位重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得到治理,增加了土地利用价值,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转变,用特色农业置换传统农业的步伐大大加快。工程实施以来,印江县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发展特色经济林茶叶、水果等,涌现出了特色产业乡和专业村。茶叶按兼用树种纳入退耕还林生态林政策补助范围后,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高涨,解决了退得下、还的上、能致富、不反弹的问题,确保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群众由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逐步向精耕细作,推广优良品种,发展多种经营,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推动了农村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生态旅游等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3.4 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得到解脱,为外出打工创造了条件(据统计,退耕户外出打工家庭比例达95.6%),有力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子。

3.5 为石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模式

工程建设初期,针对以往工程造林年年不见林,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低等诸多问题,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多种营造林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仅种苗一项,每年为国家节约种苗费都在50万元以上。也为印江县石漠化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印江县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6 增强全民生态意识

通过工程的实施和政策兑现,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了国家以钱粮换生态的重要性,从而极大地迸放了自觉参与生态建设和发展特色林业的积极性,纷纷从试点期间的“要我退”向“我要退”,争任务、要指标、比质量、比进度、比管理的事例不胜枚举。乡政府要求增加退耕还林任务指标的愿望和呼声非常强烈,退耕还林工程已成为印江县抓生态建设,促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因素。

[1]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林业标准化工作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张吉国.我国林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战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4,6(2):38~41.

[3]吴瀚飞.中国地方退耕还林的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4]柴浩放,姜志德,张海鹏.退耕还林工程与二元结构问题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3):62~63.

[4]姚 蓉.完善的后续政策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前提[J].水土保持研究,2005(6):268~270.

[5]庾晓红,李贤伟,白降丽.退耕还林地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5(5):18~20.

[6]张 梅,幸世林,何 燕,等.李渡示范区实施退耕还林的实践与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2005(1):86~89.

猜你喜欢
印江造林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land produces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书法为媒 打响品牌
未完成造林任务有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