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中的难点及其对策分析

2010-08-15 00:48郑印乐姚建辉
科学之友 2010年14期
关键词:渗透到职业指导职业道德

郑印乐,姚建辉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0)

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在专业技能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应聘者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现阶段企业和基层单位更倾向聘用高职毕业生,这就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统一起来。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繁荣,造就了当前一个“浮躁”的年代。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无疑受整个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作为高校主体成员的大学生,是社会最敏感的群体,职业道德价值的矛盾与期待是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体系中一个十分混杂的矛盾复合体,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关系,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必然产生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

1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中的难点

(1)在职业道德体系坐标上,高职学生的是非观出现偏差,难以给自己准确定位。在市场经济影响下,部分高职学生表现为重金钱、重利益、重实用,在处理德与才、知识与金钱、奉献与索取关系时,他们更注重后者。即使目前大学生有一些特殊性,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建设大军的普遍性— —一般劳动者的性质;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华,才能实现个人目标。许多高职学生过分注重眼前利益,不重视长远利益,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在职业道德上讲,也是难以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的。

(2)高职学生对社会的发展有强烈的变革意识,但在职业道德的行业选择上又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恰当强调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淡漠倾向。同时,他们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对促进社会发展各项改革一直报以极大的关注。大学生希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片面强调个人的利益和要求,忽视了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种以个人得失为标准衡量改革的成功与否,正是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表现。

(3)高职学生被动接受社会的教化和影响,没有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意识,使得职业道德规范无法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社会教化是以熏陶、灌输的方式进行的,社会作为不自觉的教育主体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往往习惯被动接受社会规范、道德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它对大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养成也是全方位的。譬如,表现在职业道德观念上,大学生采取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占主流,认为个人要为集体、为社会多作贡献,然而,当涉及到具体的职业道德行为上该“如何做”时,大学生则表现出要考虑,看社会上的人是如何做的。

2 对策与措施

2.1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科教学中去

高职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取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各任课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都应找出自己所教学科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和准确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德育功能。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的同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针对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责任、职业道德纪律等,把课堂作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主渠道之一,使职业道德“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

2.2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高职学生的各项实习、社会实践中去

高职院校教师在组织学生实习时,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熟悉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习惯。如到工厂实习时,让学生学习、实践、体验工人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一丝不苟、注重信誉的职业道德精神。“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从职业道德教育意义上说,社会实践由于具有社会性、现实性、综合性的特点,因而具备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职业活动本质、规律、特征及要求等职业活动基本要素的功能。社会生产实践直接把职业活动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展现在高职学生面前,使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积累的经验去切身体验职业生活,以此来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勤业意识等,增强对职业道德内涵的理解。

2.3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三育人”工作中去

要想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构建“严密、有序、全面、科学”的育人体系,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机融合,三管齐下方能实现教育的最佳结合。全体教职员工能否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受教育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在“三育人”活动中,要坚持用知识的吸引与教育、情感的关怀与感化、榜样的作用与影响,为广大学生树立职业道德的学习典范,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艰苦奋斗、创新进取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通过“三育人”这个窗口,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以规范的职业道德行为出现在学生面前,即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2.4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法制教育中去

职业道德与法律制度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都作为规范人们职业行为的准则维护着职业活动的健康开展。具有牢固的法纪观念是使职业活动正常化的必然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法制教育时,决不可忽视与其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要通过反面教材,使他们懂得职业道德不仅联系着个人的职业、行业利益,更联系着社会的风气和稳定,联系着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让他们自觉加强职业的道德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

2.5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去

根据国家和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并将其列为公共必修课,且该课程几乎贯穿高职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因此可以在“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中,从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高度,引导他们重视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更应该利用“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这一平台,切实搞好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1 邓恩远.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与探索.职教论坛,2002(06)

2 周 济.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11.07

3 高红杰.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07(11)

4 陈 玲、王 妮.近年来我国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综述.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6)

猜你喜欢
渗透到职业指导职业道德
偷闲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如何让数学文化在中学课堂中绽放魅力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攻克高考不等式中的四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