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娜
(永济市农业委员会,山西 永济 044500)
永济市小麦—玉米“两晚”栽培技术
任丽娜
(永济市农业委员会,山西 永济 044500)
文章对影响永济市小麦、玉米的产量进行分析,并提出本市小麦—玉米的“两晚”栽培技术,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永济市;小麦—玉米“两晚”栽培技术
近几年,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本市小麦常出现冬前旺长、冬季和早春受冻的现象;9月下旬正是复播玉米灌浆的关键时期,农民习惯抢收,缩短了玉米生育期,影响产量的提高。玉米收获、小麦播种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夏玉米直播技术的推广,为玉米晚收奠定了基础。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玉米适当晚收可增加粒重,小麦适当晚播可防止冬前旺长。小麦—玉米“两晚”栽培技术可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1)延长子粒灌浆时间,提高玉米产量。玉米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缩短了玉米的灌浆时间,降低粒重。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 %左右,一般减产10 %左右。
(2)增加蛋白质、氨基酸数量,提高商品质量。玉米适当晚收不仅能增加子粒中淀粉含量,其他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加。
(3)改善子粒品质,适期收获的玉米子粒饱满充实,子粒比较均匀,小粒、秕粒明显减少,子粒含水量比较低,便于脱粒和储放,商品质量会有明显提高。
玉米子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子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子粒乳线消失。玉米成熟时是否形成黑色层,不同品种之间差别很大。有的品种成熟以后再过一定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黑色层。所以黑色层形成并不完全是玉米正常成熟的可靠标志。玉米果穗下部子粒乳线消失,子粒含水量30 %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的产量最高,可以作为玉米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据研究,乳线消失时比乳线在籽粒的1/2处收获,每晚收10 d,增产9.69 %,高产田平均每天每亩增产7.23 kg籽粒,晚收一周,0.067 hm2平均增产玉米50 kg左右。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理论上懂得了玉米适当晚收即可增产的道理,但是在夏玉米生产实践中却没有完全做到,主要是担心延误小麦播种,造成小麦减产。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缩短了玉米腾茬到小麦播种的时间,加上气候变暖,冬前积温增加,小麦适播期向后推迟5 d~3 d,在正常年份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并不影响适时种麦。9月20日前收获玉米的地块向后推迟10 d,改为9月30日前收获,在10月5日前后种小麦仍是播种适期。播期略晚的小麦还可以通过加大播量和增施肥料来补救。
玉米晚收必须以延长活秆绿叶时间为前提,青枝绿叶活棵成熟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玉米生长中后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延长叶片的光合时间,防止早衰。同时要坚决杜绝成熟前削尖、打叶现象。
从气候条件、生产条件、防灾减灾来看,本市小麦适当迟播的条件已经成熟。近几年,本市小麦播种后到越冬前普遍气温偏高,常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发育进程加快,冬季和早春冻害的现象,而小麦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为小麦适当推迟播种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近30年气象资料分析,小麦越冬前气候明显变暖,冬前积温增加,适宜播期应从以前的9月25日-10月5日改为10月1日-10月8日,向后推迟5 d~3 d。无水浇条件的旱地小麦,仍要坚持播期服从墒情的原则,如果墒情适宜要抢墒播种,不宜推迟播期,但要适当降低播量,并选用抗冻性强的冬性品种。
YongJi Market Wheat – “Two Late”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the Maize
Ren Lina
The article analyses, propose YongJi market wheat-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two late”of the maize to the output which influences our city wheat, maize, in case of not increasing investment, can improve the grain yield, increase peasant’s income.
yongJi city;wheat – “two late”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the maize
S51
A
1000-8136(2010)15-01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