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煜
(徐州医学院教务处,江苏 徐州 221004)
学籍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学风校风建设,从而关系到一所学校在当前社会竞争中的地位、生存与发展。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以及专业数量的逐年增加,使得高校不得不加大学籍管理工作的发展力度。因此,提升高校学籍管理质量,建设和谐服务校园环境迫在眉睫。针对高校学籍管理的现状,笔者对学籍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对策。
第一,管理过程中忽视服务的做法是高校管理普遍存在的诟病,严重制约着高校包括学籍管理等相关管理工作的发展。许多教育管理者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缺乏服务意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把学生看作管理和接受教育的对象,不能做到管理服务同而视之,从而造成学籍管理工作行政化、官僚化。不少高校还存在着校教务部门与学院(系)教务科相互扯皮、职责不明的严重问题,导致学生遇到相关问题,不知从何咨询,如何处理,造成学生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可见,管理与服务同样重要,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及时改正会给学校的整体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第二,学校对学籍管理制度缺乏宣传、教育。目前,许多大学生对学籍管理规章制度不甚了解,或根本不重视,而大部分高校对学籍管理规定也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虽然大部分高校将学籍管理制度编入《学生手册》,并保证在校生人手一册,但缺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的力度,也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经常是问题产生后学生才知道触犯相关条例。而且,大部分高校只在新生入校时对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宣传,对于高年级在校生不再进行强化,缺乏全程性的教育引导。
第三,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欠缺,管理者素质良莠不齐。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剧增,为大力提升管理效率,对学籍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手段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高,从而出现了利用率低、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准确性差和反馈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已经满足不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降低了学籍管理的效率效果。另外,就目前高校的现状而言,学籍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学历层次不尽合理,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岗前业务技能培训,缺乏过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素质,仅仅靠在工作过程中学习摸索,很难迅速达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学籍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是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活、学习全过程的工作,它的每一步工作都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相关。学籍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因此,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端正工作态度。首先,学籍管理者必须淡化管理意识,摆正位置,加深平等服务的观念,不论是从管理内容还是管理手段上都要充分体现服务意识,实现从训导型向咨询服务型转变,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其次,学籍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学籍管理的工作中,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讲求时效,按规章制度办事,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对所有学生及家长一视同仁,积极主动帮助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另外,学籍管理工作者要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籍管理中心,在管理中重视发挥组织、计划等理性管理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籍管理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激励,使其成为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其一,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并大力贯彻实施相关规定内容。学籍管理规范化,是建立在科学、完善的管理规章基础之上的,学校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学籍管理规则,以使学籍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有章可循,并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另外,在完善学籍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贯彻力度,绝不能使得一切制度都成为一纸空文。学籍管理的实施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师和教务人员必须了解并掌握学校学籍管理的基本规定、学籍处理种类及相应条件和办理程序,以及课程考核和学业成绩的评定、登记、记载等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按规定办事,及时准确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其二,建立职责明确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数量迅速增加、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学校拥有数万名在校生,这给学籍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根据系统理论和科层管理理论,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使学校和学院明确职责关系,各负其责,持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三,加大学籍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建立督学预警和学生救济机制。学籍管理是一项需要多方协作才能够很好进行实施的工作,除了学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外,还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大力配合。首先,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学籍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籍管理部门有义务使学生熟知学籍管理规定内容,明白学籍管理制度与大学学习生活密不可分,从内心上形成起依照学籍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的意识,使督学预警的工作从自身做起,落到实处。学院还应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班会或考试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觉重视相关规定,并在大学阶段不断强化学籍意识,尽可能实施全程性的教育引导。其次,建立学生救济机制。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大学生因为退学、处分、未获得学士学位等问题而“状告母校”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增强,同时体现高校在学籍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申诉与救济渠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高校在对学生做出处理决定前,应该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但目前,这一程序往往被省略或执行不够规范、不够及时,无法使大学生的法定权益得以维护。显然,学籍管理部门处理学籍异动或审核毕业生学位授予情况时,应高度重视,认真核实,仔细做好每一次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程度已成为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籍管理工作要增强信息意识,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尤其是借助校园网来实现学籍管理的现代化。学籍管理网络化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还能够提高数据统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大大方便快捷了日常工作。同时,也可以加强各学院之间的信息交换,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建立校园互联系统,采取校院两级学籍管理。教务处给各学院安装上管理系统并通过网络相连,将学生的成绩分解到各学院,由各学院或者任课教师通过校园网络录入到教务处的数据库中,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学生成绩依旧是教务处管理,但教务处只负责成绩监督管理工作。采用校园互联网实现全校的学籍管理信息化,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校园互联网的建设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情况反馈迅速、及时,数据可靠、准确,信息搜集全面、客观,而且增强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当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学籍管理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政策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学籍管理者要完成学籍管理任务,有效实施学籍管理,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必须熟悉学籍管理的目的、任务和要求,遵循高校学籍管理的规定,把握学籍管理的特点,对学校学籍管理的现状、发展和未来要有清晰认识,谙熟教育规律,具备较强的管理专业知识,勇于改革创新,善于与师生沟通。因此,学籍管理者不但要加强学习,善于总结问题,不断钻研,捉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勇于创新,采用适合校情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淘汰不适应学籍管理的旧方法、旧手段,从而提高学籍管理的水平和质量,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化学籍管理者。
[1]梁建梅.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新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2003,(6):311—314
[2]蒋德云.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9).
[3]胡萍,刘建芳.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建设与探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
[4]蒋芳薇,刘粤惠,张扬.当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问题与对策探讨[J].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2010(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