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倩
新乡市育才小学,河南新乡 453011
试论语文教学的科学理念
宋晓倩
新乡市育才小学,河南新乡 453011
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在曲折中发展,在迂回中前进,如今又必定走上创新之路。怎样做才能把握到语文教学的精髓,创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找到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形成成熟而有活力的教学风格,是当前亟待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科学地把握语文教育规律,创建21世纪语文教学新体系。
语文教学;科学理念;创新教育;多媒体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教师中心意识的作祟,三尺讲台成了教师高筑的绝对权威,学生不敢质疑的神坛,使得语文教学缺乏师生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合作的沟通。教师独霸讲台,惟我独尊的行为给本应最具有诗意最富魅力的语文教学投下了阴影。
从现象看,教师至高的特殊地位及严肃表情使课堂笼罩着严厉氛围,课堂“平静如水”,那种所谓的良好的课堂秩序其实不过是课堂生命力的萎缩与疲软。从实质上看,教师中心意识所造成的教学专制漠视了师生人格的平等,用尊卑之别的鸿沟割断了师生心灵之间的情感纽带,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志趣和思维,将学生异化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显而易见,陈旧的师生观念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损害,严重阻碍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痛定思痛,我们在教学中,应追求一种充满爱、极富人情味、人本主义趋向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努力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其次,以尊重来赢得学生的信任,转换自身的角色,不把自己拒绝于学生群体之外,而是主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作为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就应该时时刻刻拥有那颗“童心”。信任在付出中滋长,建立信任是消除无效教育的最佳方法。
第三,语文教学中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在观念上教师要从片面注重智育到全面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的转变。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教师不但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要加入到学生的课外活动、游戏之中。这样就有利于建立和改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师生关系反映两者在地位上的平等性,有利于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同时使学生成为课堂教育教学的真正的主人。正如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因此,语文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教学民主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学生的独立人格、智慧、情感也只有在乎等、宽松的民主氛围中才得以高度强化。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视课堂为师生共同体验情感和分享教学收获的场所,并知道用“微笑的艺术”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和活跃的心境。这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在师生之间进行情感的沟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21世纪的新人才。
人们都明白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语文教学形成了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于对课文进行机械的语言分析,把考试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这种教学的“错位”使得母语教学陷入了扑朔迷离的状态。其结果是学生会熟练的分析句子,却写不出一句生动的话来;能给阅读文章的题选出准确的答案,却难以写出一篇有感情的习作来。学生的视野变得局促,精神变得苍白,情操变得委顿。要改变这种教学的失衡与异化,就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大兴科学之风。《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与地位”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母语,他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在其中也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文化精神。同时也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热爱、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而且明确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
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很有力度的,也是深远的,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本身蕴涵的理念和感情,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会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语文课本入选的课文,或记录了作者生活的阅历,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怀,或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要搞好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渗透,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诸如赞美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智慧的《捞铁牛》、《美丽的集邮册》、《中华民族最强音》等;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情操及关心人民群众的《“这个规矩不能有”》、《草帽计》等;歌颂古今中外科学家、画家、名人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装满昆虫的袋子》等;歌颂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诞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珍贵的教科书》、《丰碑》等。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都蕴涵着很强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这些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21世纪合格人才。
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教语文,同时也在教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华民族的情感。为此,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人文思想渗透的考虑,这就要以体验式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为重点,改变现行课堂教学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偏多、忽视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和探索学习的倾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由“标准划一,关注少数”向“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学习需求”转变;由“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转变,使学生学会提问,学会“从做中学”,学会探究式学习,学会沟通和表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这就是说,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仍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显然,这也是要求我们自觉地把语文教学定位在创新层面上。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呢?首要是充分利用兴趣这个严启动器”的作用,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为学生创设敢想敢思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情境。因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思维应具有创造性,应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如教学《蝌蚪找妈妈》一课时,笔者就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在授课时指着挂图,放上音乐,然后随着轻松的乐曲进入情境:在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中,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他们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你们听着音乐,慢慢地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地叙述和音乐动起来。是不是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在水中自由自在、又迫不及待地寻找妈妈的小蝌蚪。孩子们神采飞扬地说:“我好象在水草中穿来穿去。水很清,草很绿。”一个个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中,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这时,我相机提出要求:你能说一说此时小蝌蚪的心情吗?学生表达踊跃。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以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
第三,教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一如《称象》一课,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曹冲,你还会用什么办法来称象?学生兴趣盎然地纷纷献计,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积极独立思考,最终通过联系课文内容,与曹冲办法的对比,得出了用人代替石头称象要比用石头秤象快捷、省力的好办法。这一过程使学生能主动探究知识,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解决伺题,培养了求异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种成就感。
最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很重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由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构成的较为单一的讲授方式将和多媒体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方式所代替。由于小学语文教材比别的学科教材含有丰富的情感特质、审美潜能和文化因素,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又可以将语言文学转化为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和音响来抓住学生的心并充分的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中。这样就有利于让学生感受美的形象,受到美的熏陶,把握美的真谛,并可以高效、便捷的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教师凭借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向学生提供动画、图象、解说、文字、音乐等信息。例如,《黄山奇石》一课,学生对黄山石的特点只能凭空想象,似懂非懂。如果收集有关资料、截取图片,通过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让学生去观察“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黄山的奇石,就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感受到黄山石的奇。还可以通过Internet网下载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供学生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网站中去找、去读。学生去寻找、下载有关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的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也能唤起他们学习的潜意识,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大量、广泛地阅读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一定要立足于使用效果。从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出发,并且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动作用的地位。
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使学生获取的知识禁锢在课堂上,不再禁锢在课本和教师预定的教案里。教师亦不能画地为牢的只满足吃透教材讲好教材,必须对大语文观有更透彻的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视野才得以扩大,思想才得以大解放,灵性才得以大启迪,智慧才得以大奔流。
所谓大语文观,就是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这里就有—个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要宽泛的问题。应该说,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科学普及读物,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电子录像资料,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生活……经过认真筛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育资源,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局限,充分利用母语社会背景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坚持走“开放式” 的语文教学道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语文教学还应注意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沟通与融合。要努力创设连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大力开展并组织学生以大量课内外阅读为主的读书活动。注意教给学生读书的知识,习得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要以学生自选读物为主,并伴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进一步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还要注意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提供参与的实践场所,抓住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时机,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
这种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能动地沟通学生、学校、家庭生活各个领域,使听说读写的训练和语文课外的语文生活实践形成浑然一体的强有力结合的大语文观所指导的教学实践,可以“最大限度的开辟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的争取语文学习时间,最大限度的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次变革,是教育思想的又一次飞跃。
[1]学生主体 教学互动.
[2]佛山市教委教研室.小学语文精要教学法实验方案.
[3]西南师范大学.论有效的课堂交往.
[4]华东师范大学.为何而教.
[5]2002年学科教育.开放的语文教学.
G424
A
1674-6708(2010)24-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