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探索时期党的文艺指导思想的两个发展趋向述论

2010-08-15 00:45:53李曙新
党史文苑 2010年22期
关键词:文艺界指导思想文艺

李曙新

(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71)

十年探索时期党的文艺指导思想的两个发展趋向述论

李曙新

(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71)

在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探索时期”,在对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交织与并存的情形,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认识成果,也发生了一些失误,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十年探索时期 中国共产党 文艺指导思想 两个发展趋向

从1956年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史称“十年探索时期”。在这十年里,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取得了一系列宝贵成果,并在这些理论成果指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但是,探索中也发生了一些失误,形成了一些错误认识,并受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而走了一段弯路。对于这种正确指导思想和错误指导思想交织的现象,著名党史专家胡绳将称作是探索中的“两个发展趋向”。在这十年中,“两个发展趋向”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党对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指导中,而且也存在于对文艺工作的指导上。本文试图对党在十年探索时期文艺指导思想上的两个发展趋向的状况进行一番梳理,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为今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一、党的八大:正确发展趋向的良好开端

在即将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跨入社会主义大门之际,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发展文学艺术事业,阐发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导思想。一个是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发挥。在八大之前,毛泽东在1956年4月提出并初步阐发了“双百”方针。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专题报告,具体解释了这一方针。刘少奇在八大政治报告中则做了进一步发挥,说:“为了繁荣我国的科学和艺术,使它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1]这一论述对于文艺工作来说,在指导思想上有两层新意:其一,认为艺术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正式明确了文艺工作新的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为后来的“二为”方向提供了来源。其二,关于“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论断,给“百花齐放”的方针赋予了风格上的意义,进一步扩大了这一方针的内涵。再一个是确立了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如何对待旧的文艺遗产和外国文艺的指导思想。刘少奇指出:“在我们对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进行批判的时候,我们对于旧时代有益于人民的文化遗产,必须谨慎地加以继承。”[2]在这之前,刘少奇在一次同文化部党组汇报工作时的谈话中还说: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革,衡量该改不该改的标准是“有害则改,无害不改”。[3]意谓对文艺遗产需要采取批判加保留的态度。在同一次讲话中,他还说:“自己好的要保持、发扬,外国好的也都要吸收。”[4]这种论述,在思想内涵上成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指导思想的先导。

周扬在八大的大会发言结合文艺工作实际,论述了三个具体的指导思想:其一,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反对简单政治化的意见,说:“文艺上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以及对待文艺工作的简单化的、粗暴的态度,却严重地束缚了作家、艺术家的创作自由,成为了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主要障碍。”[5]他认为,为了克服这种错误倾向,“政治性应当力求和艺术性相一致”。[6]这种论述,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其二,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既强调为工农兵服务,也强调为人民服务,并反对把“为工农兵服务”做狭隘的理解,说:“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已经在为人民服务的共同思想基础上更紧密地团结起来,这就为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7]还说:“提倡文艺作品表现工农兵的形象,创造我们时代的先进人物的典型,是完全正确的。同时我们也提倡题材的多样性,作家完全有自由去选择他所愿意写的题材。”[8]其三,在文艺创作方法的问题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也需要浪漫主义的思想,说:“社会主义的文艺应当是最富于理想的,它应当是真实性和革命热情的高度的结合。革命浪漫主义,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这种浪漫主义。”他批评说:“有的人承认现实主义,就不承认浪漫主义,是没有道理的。”[9]也就是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文艺方法的方向。

党的八大所取得这些积极成果,标志着在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开展之际,党在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表现出了正确发展趋向的良好开端。

二、反右派斗争:错误发展趋向开始发生

党的八大之后,党在文艺指导思想上的正确发展趋向仍然保持着继续发展的势头,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毛泽东在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和3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对于“双百”方针作了更加全面的论述。之后,周扬在1957年5月所作的《解答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几个问题》,又对毛泽东的论述作了更详细的阐释。在周扬的阐释中,有两个提法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关于什么是“香花”、什么是“毒草”,他认为:“对于作品中不好的阴暗的东西,有时容易辨别,有时却不容易辨别。所谓毒草,我的看法就是反社会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至于非马克思主义的有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东西是否算毒草,我看还可以研究,不然毒草未免太多了。”[10]这与毛泽东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是“香花”,而“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都是“毒草”[11]的说法相比,打击面显然更小。

可是,从1957年6月开展反右派斗争之后,由于发生了对阶级斗争形势过于严重的判断,在文艺指导思想上也开始表现出来,特别是在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上出现了错误的发展趋向:第一个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经过反右派斗争之后,“文艺为政治服务”被强调到极端片面的程度,要求文艺要“为当前的某一项政策,一项临时性的政治任务、政治事件,甚至为某一个政治领导者的瞎指挥服务”。[12]第二个是文艺批评标准问题。毛泽东在1957年6月正式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时,补充了一段关于怎样识别“香花”和“毒草”的六条标准,基本上都是政治性的。这些标准影响到文艺界,便是把文艺批评标准简化成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有的甚至还提出了“政治标准唯一”。这两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在当时基本主导了文艺界,使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上过于强调政治功利性的“左”倾错误日益严重起来。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文艺指导思想的“左”倾偏向还有两个影响:一个是关于政治性与真实性的关系问题。由于在运动中对“写真实”理论进行了批判,并且由政治性取而代之,致使文学领域违背生活真实而一味迎合政治需要的附庸作品得以流行;另一个是关于歌颂与暴露的关系问题。在运动中,暴露社会生活丑陋面的作品被批判为“歪曲了我们的现实生活”,由此开始大力强调“肯定生活,肯定现实”,导致文艺作品的创作只能一味歌颂,助长了粉饰生活的倾向。

三、从大跃进运动到“八个月纠左”:两个发展趋向交织与并存

1958年,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全党办文艺,全民办文艺”的“文艺跃进”和“浮夸文学”对文艺工作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和亵渎。不过,在“大跃进”期间,出于对民歌运动及其对该运动中涌现出的大量豪言壮语的关注和支持,引发了毛泽东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的议论。在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他说道:“革命精神和求实精神相结合,在文学上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13]据此,周扬在6月发表了《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一文,认为“毛泽东同志提倡我们的文学应当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这是对全部文学历史的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根据当前时代的特点和需要而提出来的一项十分正确的主张,应当成为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共同奋斗的方向。”[14]由此引起了文艺界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方法的热烈讨论,并打下了此后被文艺界长期作为一个主要创作原则的基础。

在1958年11月到1959年7月的“八个月纠左”期间,党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已经发现的错误进行了一些初步纠正。与此同时,对文艺指导思想上的一些错误理论也进行了初步的清理。1959年5月,周恩来在与文艺界代表进行座谈时,从十个方面阐述了文艺界需要处理好的辩证关系,其中很多都是直接针对“大跃进”时期文艺工作的错误指导思想而说的,例如强调“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认为“现在好多东西(特别是地方戏)不讲艺术性,单纯要求思想性,实际上,思想并没有通,搞得比较粗糙,显得庸俗。今后对这一点,一定要要求得严格一些”。[15]这显然是针对前一时期“大跃进”中大搞群众文艺运动导致作品政治性有余而艺术性不高的错误倾向而说的。另外,他还正确地阐述了“既要浪漫主义,又要现实主义”“既要学习马列主义,又要和实际相结合”“既要政治挂帅,又要讲物质福利”等辩证关系。遗憾的是,他的这次讲话既未公开发表,也未广泛传达,使得讲话中的正确指导思想未能在文艺界得到贯彻。

四、调整时期:正确发展趋向有所恢复

60年代初,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党对文化政策也进行了调整,对前一阶段的错误进行纠正。在这一过程中,周恩来发挥的作用最大。他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阐述了许多对文艺工作具有长远性指导意义的思想:

首先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周恩来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虽然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文艺为政治服务,要通过形象,通过形象思维才能把思想表现出来。”[16]他认为文艺作品“政治挂帅主要是看它是香花还是毒草,是否反党反社会主义,政治上的敏锐要放在这个方面”。[17]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作品,就允许存在,而不要上纲上线。他还批评了过于强调政治标准的错误倾向,指出:“政治标准不等于一切,还有艺术标准,还有个如何服务的问题。”[18]

其次是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他针对反右派和“大跃进”运动后文艺界出现的只提为工农兵服务的倾向,重申文艺的功能取向是“为工农兵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下的人民大众服务”。[19]还说:“文艺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就要通过实践,到群众中去考验。”[20]这里说的“为劳动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人民服务”,意图都是在强调要扩大文艺的服务对象以适应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范围比革命时期更加广大的需要。

再次是在写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上,他说:“大敌当前,应当写敌我矛盾。但是,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人民内部矛盾。避开它,就不能写出更多的剧本。”[21]还说:“要敢于写人民内部矛盾,肯定正确的东西,批评错误的东西。”[22]这是把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具体化地引入文艺领域,其中所蕴涵的要以写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的思想,与毛泽东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60年代初文艺调整的又一重要成果,是1962年4月由中共中央批转的文化部党组和全国文联党组 《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八条》。这一条例在文艺指导思想上主要体现了两个精神:其一,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根本方针”,[23]要求必须进一步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其二,在涉及文艺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了一条反对空头政治的主线:在文艺服务方向问题上,认为“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简单地看成仅仅是宣传当时当地的中心工作,则是片面的,不恰当的”;[24]在文艺题材问题上,规定“可以写今天的生活,也可以写历史的事迹;可以写尖锐的政治斗争,也可以写普通的日常生活;可以写正面人物,也可以写反面人物;可以写敌我矛盾,也可以写人民内部矛盾”等;[25]在艺术技巧问题上,批评了“把要求提高艺术技巧看成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以致不敢利用和吸收前人的艺术技巧和经验”[26]的错误倾向;在文艺批评问题上,规定“文艺批评文章可以着重评论作品的思想内容,也可以着重分析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27]在文艺人才问题上,规定“红与专应该很好地结合。不要简单地把钻研业务同脱离政治、个人主义等同起来”;[28]等等。

不过,60年代初期的文艺调整也存在历史局限性,这在《文艺八条》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可以看出来。在1961年起草这一文件时,曾经把“正确地认识政治和文艺的关系”作为第一条,明确提出“不但需要表现强烈的政治内容的作品,也需要没有什么政治内容,但能给人以生活智慧和美感享受的作品”。[29]可是在正式下发时,这些内容都被删掉了。在原来的文件中,还专列了一条“正确地细致地划分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艺术问题的界限”,但在正式下发时,这部分内容被压缩后移到了别的条目中,而增加了“文艺批评应该鼓励香花、反对毒草”的内容。[30]这些都明显地反映出当时调整的局限性,同时也是党在文艺指导思想上再次出现反复和重新走向错误发展趋向的一种前兆。

五、八届十中全会到“文革”前夕:错误发展趋向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在《文艺八条》下发仅仅半年,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由于“重提阶级斗争”,反映在文艺指导思想上便是毛泽东在会上说的:“近来出现了好些利用文艺作品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事。用写小说来反党反人民,这是一大发明。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不论革命、反革命,都是如此。”[31]这导致了在文艺领域“左”的思想再度发展起来。这次会后,政治大批判运动在文艺界迅速开展起来。

接着,毛泽东在1963年12月和1964年6月对文艺工作连续作了“两个批示”,第一个批示说:“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32]第二个批示说,文艺界“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33]。这“两个批示”是党的文艺指导思想的错误趋向急速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这种过于严重的估计,导致了文艺界更大规模的批判斗争。

在错误发展趋向日益加剧的时候,正确的发展趋向也力图发生作用。1965年3月,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讨论纠正北京大学社教运动试点中的“左”倾错误的会议上讲到文化思想领域当时的状况时说,现在人们不敢写文章了。戏台上只演兵,只演打仗了。电影哪有那么完善的?这个不让演,那个不让演。那些“革命派”想靠批判别人出名,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台。他提出要赶快刹车。1965年9月,彭真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讲话,也是企图稍许缓和文艺界和学术界的紧张局势,把批评引上说理的轨道。但是,车没能刹住多久。1965年11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一个更大更猛烈的批判浪潮掀了起来,直接引发了“文化大革命”。

就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林彪、江青于1966年2月联手炮制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成为党在文艺指导思想上走向极端“左”倾化的集中体现。《纪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工作予以全盘否定,声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界“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因此,一定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34]由此形成了所谓“文艺黑线专政论”。毛泽东在对《纪要》的修改中,又加写了“搞掉这条黑线之后,还会有将来的黑线,还得再斗争”[35]等话,于4月以中共中央文件下发。这一《纪要》以及此前毛泽东的“两个批示”,成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指导文艺领域大批判的主要理论依据。

总结十年探索时期党在文艺指导思想上两个发展趋向的历史经验,给今天以重要启示。要确保党的文艺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弘扬主旋律,又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尊重文艺工作的特殊规律,在艺术的风格、形式、体裁和题材等方面,提倡多样化,鼓励自由创造。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教训便是,要避免把文艺与政治划等号,避免用政治标准取代文艺标准,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又积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即便是对于落后文化和对腐朽文化,也不应采用简单行政命令和政治批判的办法,而应采取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如同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说的:“思想斗争同其他斗争不同,它不能采取粗暴的强制的方法,只能用细致的讲理的方法。”他还说:“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36]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文艺指导思想上重蹈错误发展趋向的覆辙,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文艺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1][2][3][4]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39、240、191、191—192.

[5][6][7][8][9][10]周扬文集(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74、476、473、477、477、503.

[11][36]毛泽东文集(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7、231—232.

[12]胡乔木文集(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92.

[13][14]周扬文集(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60、5.

[15][21][22]周恩来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70、117—118、118.

[16][17][18][19][20]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36、337、336、336、336.

[23][24][25][26][27][2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5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367、368、368、370、374、377.

[29][30][31][34][3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004—1005、1005、1096、1239、1239.

[32][33]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410、411.

李曙新(1954—),男,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中共党史”课程教学研究项目。

责任编辑 梅 宏

猜你喜欢
文艺界指导思想文艺
1942,文艺之春
环球人物(2022年8期)2022-04-25 21:32:42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上)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9:00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中)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6:52
西藏文艺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夜郎文学(2017年2期)2017-09-26 06:29:42
节日畅想曲
意林(2011年21期)2011-05-14 04:43:06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
军事历史(2002年5期)2002-08-20 06: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