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社 巴晓芳
东西太多了就不值钱。当信息无处不在的时候,信息就不值钱。当遥控器在受众手里时,最值钱的是观众眼球,是“注意力经济”。所以,媒体要千方百计地争夺注意力。别的都是软的,只有“收视率”“发行量”是硬指标。于是,就有了花样翻新的栏目,有了民间高手江湖奇人层出不穷的粉墨登场,有了“大师”“专家”形形色色的奇谈怪论。尤其当这些媒体有较高知名度有相当权威性的时候,善良的受众更是把这些言谈奉若圣经。以为绿豆、冬瓜、茄子、生泥鳅是包治百病的万应灵丹,盲目地吃、喝、生吞,以致没有毛病反而吃出毛病来了,有的还要找偏方推销者理论索赔。
当事“专家”当然应该对导致严重后果涉嫌欺诈的言行负责。同时,隆重推出那些“专家”的媒体也难逃干系。特别是明知道某些身份可疑的所谓专家大师是经过公司包装的,正在做一边上电视一边卖书的生意,仍然大力推介,为他们唱戏搭台。
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担负有重大社会责任,在宣传、引导、教育、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发布的信息应该是真实的,传播的知识应该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严肃的。不应该夹杂私货,更不允许为利益集团代言。必须对受众负责,因为在媒体高度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多数受众依旧是被动的,只能接受媒体提供的现成内容,听从媒体上的各种传道解惑,媒体不应该辜负受众的信任和期待。
不过话说回来,要说那些上当受骗的受众完全无辜似乎也不公允。作为受众,对媒体上的各种高谈阔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说得有道理就听取参考,说得不靠谱,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且钱在你口袋里,有价值的书报想看就买;遥控器在你手上,节目不对胃口就换台。只要有正常思维和生活常识,就能对“专家”的那些言论做出基本判断。
例如,生吃泥鳅可以治某种病;大医院治不了的绝症他一个偏方就能治好;普通的冬瓜绿豆具有神奇的治病养生功效;三番五次推出某人讲座……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事情不会那么简单,说不定里面有什么猫腻。至于自称“我一个人可以顶一个三甲医院,15年我拿下诺贝尔医学奖”等豪言壮语,只要不是脑子进水,就听得出这是狂人梦话。
可惜,总有一些人容易迷信,少有怀疑精神;喜欢盲从,缺乏独立思考。总有那么些人迷信“专家”,跟风炒作,被他们忽悠。从过去一窝蜂地打鸡血、喝红茶菌,到时下一窝蜂地哄炒绿豆冬瓜,无不是盲从迷信的结果。只要这种迷信盲从的毛病不改掉,今后肯定还会一窝蜂地去干别的什么事,喝别的什么汤。只有坚持用基本常识、生活经验和科学精神来冷静观察的人,才能避免起哄的泡沫和大师的忽悠。
所以,受众对媒体传播的内容,不妨“姑妄听之”,去伪存真,信否在我。这是受众的权利。
反过来,媒体对受众却不能“姑妄言之”,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受众负责,这是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