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及其两个发展阶段

2010-08-15 00:48张营生王志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0年8期
关键词: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张营生 王志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天津 30007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及其两个发展阶段

张营生 王志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天津 30007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他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则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在十月革命之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已经接触过马克思主义,但那个时候仅仅是了解了一点皮毛而已。而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陈独秀等才开始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在中国建立了共产党,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但这个成功并不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得来的,而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概括地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什么呢?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种可以概括为“适合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即中国的实际,并使之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应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实化;另一方面是将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不断对革命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使中国革命成功经验带上理论的特征,具有普遍性。

第二种观点可以概括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在坚持“结合论”的基础上,从中国化的具体要求方面来阐释的。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必须包括“立足于中国实际”、“带有民族特性”和“新的理论创造”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学者还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求形式上的转变,而且要求内容上的转变,即要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和新鲜化。

第三种观点可以概括为“过程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在这里,用毛泽东的一段话也许可以更加明确地说明这个问题。1942年,毛泽东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过:“我们要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实际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如果再详细点,就可以表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第三种观点可以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官方观点,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五四之后才开始真正被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但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初期,却遇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有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问题,他们的根据是马克思主义是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总结,它是建立在欧洲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就不符合完全不同于西欧的中国。

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一开始与其他人辩论过程中,李大钊就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应该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他在宣布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初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性问题。他说过,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些抽象的名词,它能够和实际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他还说,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研究怎样把他的理想应用于所处的实际环境,做实际运动;这样做的结果,那个主义就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1]虽然,李大钊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但实际上他已经有了这种思想。但是因为当时的共产党正处于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党的中央领导人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三、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被中国化了的、具有新的表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这一过程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毛泽东提出这一命题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的领导人在作出决策时还没有意识到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以至于犯了很多错误,最严重时几乎要把中国共产党断送掉。自从遵义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才开始摆脱共产国际和苏联的遥控指挥,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自身实际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这一切都要从毛泽东开始。

毛泽东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是一个注重实际调查研究的人,早在1926年他就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刻分析了中国农村各阶级的真实情况。初步显示了他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中国问题的能力,但这篇文章只是毛泽东不拘泥于“本本”和“教条”的开始。20世纪20年代末,教条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不顾中国的实际,只是照抄照搬书本和盲目遵从上级指示。毛泽东与其他领导人比起来,更注重实践和调查研究。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专门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他在文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2]毛泽东向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进了一步。

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他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不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3]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进一步提出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虽然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内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但遵义会议是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仅仅解决了当时最为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不可能对党内的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想进行彻底清算。从遵义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党批判并纠正了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左”倾错误和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但由于没有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对造成过去党内历次“左”和右的错误的根源进行深刻的总结,党内在指导思想上仍存在一些分歧。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路线问题,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由于当时坚持错误思想路线的很多人都是从苏联学习归来的留学生,他们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权威,所以想要改变中国共产党教条地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来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基于以上原因,毛泽东想要发动一场全体党员参加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个时候整风运动便应运而生了。从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讲演中,突出地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4]在这之后,毛泽东不断指出,必须联系中国的革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通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便与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在延安整风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普遍认识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革命的巨大促进作用。1945年,中共七大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正确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许多方面的内容。它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穿于其中的立场、方法和观点,这些独创性理论主要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

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继承了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紧紧抓住“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总结了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了中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针对新时期面临的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978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摆脱“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巨大灾难,毅然决定停止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十年“文革”搞得中国人无心搞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都还不如文革前。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在讲话中着重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如同过去搞革命一样,必须实事求是,这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他还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标志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始新的理论探索。

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二大以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展开,邓小平仅仅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的新论断。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点、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解决了列宁和斯大林不能解决,毛泽东没有解决好的重大理论问题,找到了我们党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长期犯“左”倾错误的根源,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党的十三大之后,党和全国人民经受住了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的严峻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纠正了长期以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而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而大加讨伐的错误倾向,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转变。

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还提出了明确的市场经济理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解决了长期困扰着社会主义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

除此之外,邓小平还提出了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统一战线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代实践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

注释:

[1]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1919年8月17日,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第二页。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1—116页。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659页。

[4]《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周由强,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

[6]陈露,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J],安徽文学,2007(2)

[7]王也扬,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段历程[J],浙江社会科学,2001(4)

[8]袁辉初,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J],毛泽东思想研究,23卷(2)

[9]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J]1919年8月17日,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第二页.

张营生,(1984——))男,汉族,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2009级硕士研究生;王志,(1985——),女,汉族,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2009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