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连栋
(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北)社会与历史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土匪作为一种反抗现实社会制度和统治秩序的武装暴力集团,游走于正常社会秩序之外,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相隔绝,即使他们不可避免的要从现实社会中用武力非法取得生存资料,与正常社会生活相接触,但他们的生活仍然见不得阳光。为了逃避政府打击,为了防止官军追剿,为了保守匪帮的秘密,他们形成了有别于正常社会文化的只属于土匪的亚文化。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爷,比如木工崇拜鲁班,屠宰行业崇拜三国时的张飞,中医崇拜扁鹊、华佗,茶商崇拜陆羽,铁匠崇拜老子,补锅炉匠崇拜太上老君等,之所以有行业崇拜,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其一,想借前人的英明伟业来光耀自己的职业,以是其传人自居,来求得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认可;其二,渴望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能工巧匠保佑,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求得本行业的兴旺发达;最后,希望借助祖师爷的威信帮助形成和维系本行业的形象、声誉和秩序,形成行业内部较强的凝聚力,以利于行业的组织和发展。三百六十行中的匪行,一样尊师重道,有匪行信奉的祖师爷,但全国各地土匪的崇拜对象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都信奉达摩老祖,不同地方还有其各自的精神崇拜偶像,有的崇拜关羽,有的崇拜宋江,有的崇拜盗拓,那么东北地区的匪帮除了崇拜达摩老祖以外,还崇拜什么呢?
东北土匪的另一个崇拜对象就是十八罗汉。东北土匪匪首的胸前一般都挂一个“布袋和尚”[1]的小铜像,他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七个,名字叫“达摩多罗”,全称为“达摩波罗尊老”,就是各地土匪普遍崇拜的达摩老祖。十八罗汉是佛教罗汉名,是由十六罗汉发展演化而来的,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据唐代高僧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中讲,十六罗汉受了佛祖的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人世间,受世人的供奉为众生做福田。这十六罗汉的名字分别是:第一尊者宾度罗跋罗堕,第二尊者迦诺迦罚蹉,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门,第四尊者苏频陀,第五尊者跋陀罗,第六尊者迦哩迦,第七尊者伐门罗弗多罗,第八尊者戌博迦,第九尊者办托迦,第十尊者罗喉罗,第十一尊者那伽犀那,第十二尊者因揭陀,第十三尊者伐那婆斯,第十四尊者阿氏多,第十五尊者注茶半托迦,第十六尊者诺距罗。[2]那么十六罗汉怎么会变成十八罗汉了呢?原来后两位罗汉是中国化的产物,在十六罗汉受到中国佛教徒的普遍赞颂后,人们往往以诗歌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十六尊者的崇拜。中国人向来喜欢“八”这个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寺院壁画和雕塑中,常常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添画了两位罗汉,自元朝以后各寺院大殿中多雕塑十八罗汉,从而取代十六罗汉为世人所争颂和供奉。但具体来说,画师和雕塑者增加了哪两个罗汉却并不完全统一,有的增加第十七庆友尊者,第十八宾头卢尊者;有的增加第十七降龙罗汉和第十八伏虎罗汉,有的增加法增居士和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中国形象的弥勒佛,在中国民间享有较多的香火,一般认为,只要摸摸他的大肚子就可以消灾避祸、保平安),可见,达摩老祖是十八罗汉中的一员,排在第十七位,在全国遍地匪帮崇拜达摩老祖的同时,东北匪帮却别具一格,崇拜十八罗汉这个集体。
东北匪帮为什么会崇拜十八罗汉呢?原因在于:首先,十八罗汉是给人世间做福田的,土匪生活虽然远离于正常人的社会,却又不能完全脱离人类社会,他们仍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份子,也有消灾避祸的愿望,这属于正常人的心理;其次,土匪行业打家劫舍,常常要绑票、砸窑,逃避官军打击,日常生活与暴力息息相关,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这种行业的高风险客观上使他们有更高的安全追求,更希望十八罗汉能给予保佑;最后,十八罗汉是个集体组织,传说中,十八罗汉从事“劫富济贫”活动,这更符合土匪匪帮的需要,土匪就是一种有组织的武装暴力集团,常常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推崇十八罗汉为他们的暴力行为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任何一种团体或某种社团,不论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暴力或非暴力的,为了持久生存并持续发展,都要形成某种组织结构,还要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来约束所有成员的行为,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发展,自然作为非法武装群体的土匪也不能例外。土匪匪帮和帮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程度说,帮会出现于城市,土匪横行于村镇。在组织结构上,土匪的组织结构类似于帮会组织,但较帮会来说相对简单。土匪集团组织结构等级森严,与传统的中国家长式家庭相似,等级观念很强,奉行封建家长式统治,带有浓厚的宗法制色彩,他们结拜为兄弟,以兄弟相称,营造一种家庭式的温暖,但这个家庭的地位太悬殊,匪首对匪众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东北匪帮的组织结构和职务名称一般是这样的:匪首称大掌柜的或大当家的,以下分为“里四梁”、“外四梁”和作为普通土匪的“崽子”。大当家的具有绝对的权威,作为一家之长有发号施令和指挥权,有处罚违纪崽子的生杀予夺之权,有对抢夺所得赃物的分配权,有对肉票赎金的定价权力,对外代表匪帮与其他匪帮谈判或与地方政府、军队的谈判权力,平时要负责解决匪帮内部的矛盾、冲突和纠纷。但是大当家的权力是匪众赋予的,他的权威不是专制和蛮横的,大当家的只是对违犯匪规的匪徒有生杀大权,而平时大当家的更多的工作是为众匪徒的生计谋划着。
匪首的产生和权威的确立是暴力民主的结果,一般要成为匪首必须有令人信服的本领,首先,要武功高强、善于骑射、管直管亮(枪法好),这是作为匪首的基本条件,枪法是匪首树立权威的有效工具,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有威慑匪众的作用;其次,勇敢机智、善战勇猛、懂得匪众的心理,有驾驭众人的技巧和灵活的头脑,能够知人善任,对大家平等相待,做事公正严明,为匪徒树立榜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服与尊重;还要在遇到危机时有沉着善变的能力,匪首一般并非“是毫无知识的恶棍,恰恰相反,他们中的不少人受过相当良好的教育。”[3]再次,匪首要富于政治远见和军事韬略,匪首的每一次重大决策都关乎每一个匪徒的命运,一次决策失误往往会是难以弥补的致命打击。近代以来的民国时期军阀林立,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个险象丛生的社会里,没有足够智谋只靠匹夫之勇的匪首是难以出人头地、持久存在的。
东北匪帮的“里四梁”包括“炮头”、“翻垛的”、“粮台”和“水香”。土匪不是一群无组织、无纪律的乌合之众,土匪的打家劫舍行动是有周密计划的,他们是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战斗集团。“炮头”就是匪帮带兵打仗的先锋将员,炮头最基本的技能是枪法要准,能得到匪众的认可,同时也要善于骑术,打仗时勇猛直冲,由于匪帮的日常行动多半是暴力强抢,所以负责指挥行动、带匪打仗的“炮头”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地位仅次于大当家的。在匪徒出去劫掠时,随匪出征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翻垛的”,就是土匪的军师,“翻垛的”一般都很有文化,精通天文地理和五行八卦,会看生辰八字,“每次行动前,要由他推算黄道吉日,并定出往哪个方向出击。”[4]土匪一般都在夜间行动,很容易迷路,这是往往要由“翻垛的”通过看星象等办法给众匪徒指出道路。在匪帮中,“翻垛的”是大当家的参谋,也是一般匪徒的精神支柱,他们往往是出色的心理学家,知道众匪徒的所想所思,在匪徒情绪波动时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粮台”从字义上看就是放粮食的平台,他是匪帮的后勤总管,管理土匪们的吃喝,做“粮台”的一般要心思细密、心地善良,对众匪徒一视同仁,管理好众多土匪的日常饮食。“水香”是管理站岗放哨的,行动中的土匪随时都可能受到官军的袭击,警戒很重要,土匪们每到一地或攻打下一座响窑(乡绅富户的家),水香都负责在必要的位置安排好卡子和岗哨,以防官军的偷袭;平时在匪帮驻地,日常的巡逻站岗也是必不可少的。可见,“水香”的工作关系到众匪的身家性命。
东北匪帮的“外四梁”是指,“秧子房掌柜的”、“花舌子”、“插千的”及“字匠”。“秧子房”原是指关押肉票的地方,后来把看管肉票的匪徒叫“秧子房”,而总负责人就是“秧子房掌柜的”,土匪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绑票勒赎,绑来的肉票统一关押到秧子房,由“秧子房”匪徒看管,这是一种工作辛苦、地位极低的差事,往往由那些老弱病残或刚入伙的匪徒担当,这些新入伙的匪徒“总是愤愤不平,因为毫无疑问这种侍候人的事同他们所期望的……土匪生活是截然相反的”[5]“秧子房掌柜的”的职业要求能担当此职的人心黑手狠,为了尽可能多的要求被绑人质家属缴纳高额赎金,“秧子房”成了土匪们折磨肉票的人间地狱,他们想出种种酷刑折磨人质,迫使被害人家属早日赎人。绑架肉票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赎金,能否得到赎金、得到多少,这就要看“花舌子”的能力了。“花舌子”“又叫‘说和人’、‘活人’、‘花大脖子’”[6],就是充当土匪与被绑人质家属相互联系的中间人,一般表面上他是村里人,充当联络人也是被土匪逼迫,从而得到肉票家属的信任,其实他就是土匪中的一员,在收到赎金后他可以分得比例不小的赃款。充当“花舌子”的人口才极好,是最出色的演员,在对被害人家属表示同情的同时他们会最大化地榨取经济利益,并设法让人质家属对其行为感恩戴德。
土匪在每次行动前都要经过周密的计划,“插千的”就是在行动前要探查好袭击目标的人,一般要胆大心细,他们常常会化妆为小商贩到响窑里侦查相关情况,“摸清对方的武器装备、看家护院的兵力、周围地势以及准备捆绑的肉票之活动规律等。”[7]这样经过细致的侦查,土匪在行动时有备而来,进攻时有恃无恐、来去自如,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功地实施了绑票、砸窑等暴力行为。“字匠”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写绑票勒赎信,每当土匪绑回一批人质,“字匠”先生就忙活起来。勒赎信要言辞得当,要想法设法打动被绑人质家属,使其尽快拿钱来赎人。“字匠”与“翻垛的”一样,都是匪帮中的知识分子,民国时期的动荡社会现实,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愿望无法实现,在为求得生存的社会环境下不得不入匪帮求衣食,“真正心甘情愿地当土匪的人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是在绝望面前才铤而走险。”“在每一个土匪的心灵深处,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为官府所逼的烙印。”[8]
总之,匪帮形成的时间越早,规模越大,存在的时间越长,它的分工就越细致。土匪内部人员各有职守,不相逾越,“种种职司,无不兼备,故其组织之严密,实堪令人口噤舌咋不置也”[9]。由民国时期东北土匪的行业崇拜和组织结构可以看出土匪这一远离正常社会生活的暴力集团的亚文化特征,土匪组织的有序性,为土匪群体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保障,以大当家的为核心的领导集团,以“里四梁”和“外四梁”为中心分工明确的领导阶层,有统一的行业崇拜和信仰,使这些匪徒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他们是有较强凝聚力和破坏力很强的社会边缘人群。
[1]曹保明.土匪[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88.
[2]参见曹保明.土匪[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88;冬煤.中国匪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154.
[3][英]贝思飞.洋票与绑匪——外国人眼中的民国社会[M].徐有威,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
[4]曹保明.东北土匪[M].载《长春文史资料》,1987年第1辑,第140页.
[5][8][美]菲尔·比林斯利.民国时期的土匪[M].王贤知,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92页;第127页.
[6]谭红军.天王盖地虎——关东胡匪纪实[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102.
[7]王希亮.土匪秘录[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0:24.
[9]何西亚.中国盗匪问题之研究[M].泰东书局,1925:33-34.